摘要:今年年初,中国空军公布了一则信息:双座型五代机歼-20S已进入现役序列。这是全球首次有双座隐身战斗机实现量产,型号编号在官方文件中出现的时间为2024年1月。该机由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生产,首批列装数量未披露,但从卫星图片和机场调度数据推测,至少有6架完成交付。其
今年年初,中国空军公布了一则信息:双座型五代机歼-20S已进入现役序列。这是全球首次有双座隐身战斗机实现量产,型号编号在官方文件中出现的时间为2024年1月。该机由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生产,首批列装数量未披露,但从卫星图片和机场调度数据推测,至少有6架完成交付。其研制背景与中国近年开展的“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体系”建设密切相关,被认为是未来东部战区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次东海方向的实兵演习中,歼-20S首次公开展示双座舱分工作战模式。前舱飞行员承担飞行与武器使用任务,后舱人员通过头戴式显示系统操作指令终端,实时指挥装备隐身外形的攻击-11及“暗剑”无人机。根据解放军发布的演练数据,后舱在一次任务中用不到30秒锁定280公里外的目标群,并同时向4架无人机下达攻击坐标,实现分布式打击。这种模式原本需要预警机及多个地面指挥单元协同才能完成。
该机在隐身与抗探测方面采用了新材料和工艺。据公开资料,其涂层材料为碳纳米管基复合物,在X/Ku波段雷达测试环境下反射信号削减幅度接近95%。机体外部结构的接缝加工精度达到约0。2毫米,有助于降低雷达截面积。机身设置分布式温控系统,借助微型传感器实时调节关键部位表面温度,在红外测试中目标辐射特征减少了大约70%。
动力系统为国产涡扇-15C矢量推力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超过18吨。据飞行性能测试数据,不使用加力燃烧室即可维持1。8马赫超音速巡航速度,并可在高空执行长时间巡航。发动机采用锯齿式喷口设计,将红外辐射信号压低至美国F-22同类指标的约20%。这种性能让该机可在北京至上海航线上以不低于2,000公里/小时速度持续飞行,全程约25分钟。
歼-20S的重要战术特点在于复杂空域下的“蜂群作战”能力。在西北地区进行的一次对抗演练中,一架歼-20S带领6架暗剑无人机穿越模拟敌方防区。30分钟内,该组合摧毁关键节点并形成120公里宽的安全走廊。数据表明,这种作战方式的经济成本仅为3架F-35采购费用的70%,油料消耗相比传统有人机训练下降55%,飞行员培养周期缩短40%。
在电子战领域,该机后座配置“玄鸟”综合干扰系统,可对多达50个不同雷达频率段发射干扰信号。在东海演习场景中,该系统令模拟F-35的火控雷达无法生成稳定跟踪画面。此外,该装置还能与国产歼-16D电子战机配合,对敌前沿阵地实施联合压制,为非隐身机群开辟临时低威胁通道,实现从干扰到火力打击的全链路作战。
国际方面,美国国防部在歼-20S亮相后,将NGAD项目首飞计划由2030年提前至2028年,并追加预算127亿美元。F-35项目尝试整合名为“Skyborg”的人工智能任务系统,但根据美方试验记录,该系统实时运算能力仅为歼-20S后座指令模块的三分之一。俄罗斯虽早在2019年提出苏-57双座版构想,但公开信息显示至2024年仍停留在设计阶段。
从地区力量平衡看,中国成为首个同时拥有五种型号五代战机的平台运营国,使空军在对抗性训练和多任务执行能力上形成新的组合优势。历史上,对手在空战技术代际被拉开明显差距时,通常会通过增加数量、调整战术或发展非对称装备来应对,例如冷战时期苏联发展远程防空导弹抵消美军先进战机冲击。这意味着,东亚及西太平洋地区空中力量或将迎来以有人—无人协同为核心的新阶段。
未来几年,随着更多双座歼-20S部署沿海和内陆基地,这一平台可能不仅承担空优作战,还会在指挥、电子压制、战略侦察等领域扩展角色。如果合作的无人机型号进一步升级航程与载荷,蜂群作战圈半径有望突破1,000公里。在对手反制措施形成规模之前,这一体系有潜力在地区多场景下获得制空与信息优势。也需关注系统整合和人员训练周期能否跟上快速装备增量,以及其他国家在新一代机型投入后的策略调整。
来源:九皋不是酒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