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是原罪吗?消费者不是傻子,西贝的危机公关变成口碑灾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21:32 1

摘要:最近看新闻,一直能看到罗永浩跟西贝为了“预制菜”这事闹得挺热闹!罗永浩一下飞机就吃了顿西贝,觉得全是预制菜,又贵得离谱,心里挺难受的。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一到北京就展开总结,坚称那13道菜全都不是预制菜,还打算起诉老罗,觉得他是在捣乱。两个人一来一往,网友们也分

最近看新闻,一直能看到罗永浩跟西贝为了“预制菜”这事闹得挺热闹!罗永浩一下飞机就吃了顿西贝,觉得全是预制菜,又贵得离谱,心里挺难受的。西贝的创始人贾国龙一到北京就展开总结,坚称那13道菜全都不是预制菜,还打算起诉老罗,觉得他是在捣乱。两个人一来一往,网友们也分成两拨,吵得挺火热。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表示不服,直接曝光了罗永浩的消费小票,并推出了“罗永浩套餐”,强调品质没问题。两边你来我往,舆论火药味十足,最终西贝不得不发布道歉信并提出整改方案。

预制菜到底可不可接受,关键是要不要让消费者知道。罗永浩提倡透明告知并非反对预制,而是反感餐厅隐瞒。

最近,一场由媒体直播引发的公关灾难,让这家餐饮巨头彻底陷入了信任危机。西贝的问题,从来就不是用了什么半成品,而是他们一边享受着工业化带来的红利,一边却想给自己贴上“匠心手作”的金字招牌。

这种既要又要的贪婪,消费者可不买账。

西贝的公关团队大概觉得,只要紧紧抱住国家六部门那份文件,就有了免死金牌。文件里确实说了,中央厨房制作的菜品不算“预制菜”。这本是为餐饮工业化松绑的政策,却被西贝玩成了文字游戏。

于是,当媒体的直播镜头扫过后厨,拉开冷柜门,一个“冷冻帝国”赫然出现。速冻的海鲈鱼、提前做好的羊排、中央厨房统一调配的鸡汤,甚至还有保质期长达24个月的西兰花,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那里。

面对镜头,厨师长一脸镇定地解释:“这是半成品,但我们是新鲜现烤。”这话术,像极了那个经典段子:“我虽然出轨,但我对你的爱是真的。”

可消费者听不懂那么复杂的定义。在老百姓眼里,从冷柜里拿出来加热一下就上桌的东西,和预制菜有什么区别?难道以后去西贝点餐,还得先背一遍食品安全法规?大家进餐厅图的是那份“锅气”,是刚出锅的热乎劲儿,而不是一份法律上无懈可击的“真相”。

这场风波的引爆点,离不开罗永浩在9月10日那句直白的吐槽:“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太恶心了!”这句话瞬间点燃了超过2亿网友的共鸣。大家恍然大悟,自己花大价钱吃的,可能只是个微波炉转三分钟的料理包。

这就让西贝精心打造的品牌形象显得无比讽刺。这些年,西贝最擅长的就是“土味营销”,电视里循环播放着“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店里挂着“现搓莜面”的标语,服务员穿着花围裙热情地喊着“欢迎回家”。

他们硬是把人均消费一百多的西北菜,包装成了充满温情的“妈妈的味道”。可现实呢?妈妈的味道,是厨房里的烟火气,而不是冰冷的包装袋和长达两年的保质期。

更魔幻的是,贾国龙自己就曾在2023年的采访中发表“预制菜神论”,声称“越高级的菜预制程度越高”。可转过头,自家客服却坚称“牛大骨每天现煮,莜面现场手搓”。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把消费者当傻子耍,也难怪大家觉得被欺骗了。

消费者真的反对预制菜吗?其实不然。大家反对的,是用预制菜的成本,卖出现做的价格,再配上一套虚假的宣传。

看看西贝的定价:一份预制的“西红柿炖牛腩”卖68元,比去菜市场买新鲜牛肉自己炖还要贵上三倍。一份加热即食的“黄米凉糕”32元,超市里同款可能15块就能买一大盒。

最让人心疼的是孩子们。西贝号称要做“中国儿童餐第一品牌”,年销4000万份的背后,是一份售价38元的预制咖喱饭。家长们为了“健康放心”多花的钱,买到的可能和便利店10元一份的便当没什么区别。

说白了,消费者不是傻子。宜家的瑞典肉丸,明明白白告诉你就是预制的,20元一份大家吃得开心。山姆超市的预制菜,标识清晰价格合理,照样成了网红。大家不排斥效率,但极度厌恶信息不对称下的认知欺骗。

西贝当初为了回应罗永浩的质疑,高调宣布“全国门店开放后厨”,摆出一副“阳光行动”的姿态,赢得了满堂彩。可当媒体真的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走进后厨,这场开放就成了一场“裸奔”,所谓的透明变成了“案发现场直播”。

这暴露了西贝公关策略的根本性失败:他们总想通过定义权来控制舆论,却忘了老百姓的感受才是最终的审判官。

如今,西贝宣布开启全球化,在洛杉矶开出首店。但这套在国内玩不下去的“话术包装”,在国外市场恐怕更行不通。国外的消费者更看重透明度,餐厅标注食材产地、制作流程是常态。想把3美元成本的预制菜卖出30美元的高价,恐怕会输得更惨。

罗永浩和西贝的这场骂战,本质上是一场消费者的“知情权保卫战”。它提醒整个餐饮行业,工业化不是原罪,欺骗才是。消费者可以接受工业化的效率,但绝不接受工业化的傲慢。

与其费尽心机去和消费者玩文字游戏,不如老老实实做一件事:把“是否使用预制菜”清清楚楚地写在菜单上。毕竟,餐饮的底线不是销量和利润,而是信任。当信任崩塌,再高级的料理包,吃起来也只剩下被欺骗的恶心。

来源:影史奇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