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21:18 1

摘要:但如果只用两个字打发他,他大概会气得从九泉之下坐起来,捋着胡子说:“放翁我一生,写的可不是‘南宋’两个字,写的是整个大宋的残山剩水,是半壁江山里的铁马冰河!”

《陆游:整个南宋,都住在他诗里》

一、先抛答案,再慢慢聊

问:陆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答:南宋。

但如果只用两个字打发他,他大概会气得从九泉之下坐起来,捋着胡子说:“放翁我一生,写的可不是‘南宋’两个字,写的是整个大宋的残山剩水,是半壁江山里的铁马冰河!”

二、北宋的尾巴,他曾短暂摸过

陆游出生在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十月,地点是河南开封府。

没错,就是那个“靖康耻”即将爆发的年份。

他尚在襁褓,金人铁骑已踏破汴京,父亲陆宰抱着他南逃,一路辗转,最后落脚山阴(今浙江绍兴)。

所以,严格说他摸过北宋的尾巴,却只在母亲的怀抱里,感受过旧都最后一丝体温。

他的童年,是“南渡”的背景音:

逃难的人群、烧毁的驿站、江船上的夜哭、雨夜里的金鼓……

这些画面,像底片一样,早早洗进了他的记忆。

日后他写“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就是把这段幼年逃难史,翻出来给人看。

三、南宋的半壁江山,是他的舞台

1127年,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南宋由此开始。

那一年,陆游两岁半,正式成为“南宋人”。

但他不觉得自己只是“南方人”,他始终把自己定位成“大宋遗民”,使命是“北定中原”。

于是,整个南宋,成了他的舞台:

——绍兴,他寒窗苦读,梦到“铁马冰河入梦来”;

——临安(杭州),他科举落第,愤而写下“塞上长城空自许”;

——夔州(重庆奉节),他任通判,夜登白帝城,高唱“出师一表真名世”;

——南郑(陕西汉中),他随军戍边,骑马挎弓,亲历“楼船夜雪瓜洲渡”;

——福建、江西、四川、浙江……他走遍了南宋每一道残缺的边界。

别人旅游拍风景,他旅游拍“伤口”,每首诗,都是给半壁江山贴的创可贴。

四、他的“南宋”,不止偏安,还有热血

很多人印象里,南宋只剩“西湖歌舞几时休”,可陆游偏要补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他生活的时代,有隆兴北伐、有开禧北伐,有岳飞、韩世忠、张浚、辛弃疾……

铁与火,一直在他耳边轰鸣。

于是,南宋在他的诗里,呈现出AB两面:

A面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温柔软糯;

B面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激昂高亢。

他用手里的笔,给南宋加了低音炮,让柔弱的江南,也能发出金戈之声。

五、长寿,让他把南宋“从头陪到尾”

陆游整整活了八十五岁(1125-1210),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

别人活的是寿命,他活的是“朝代”。

他目送南宋从“泥马渡江”的狼狈,走到“隆兴和议”的苟安,再到“开禧北伐”的回光返照。

每一道伤疤,他都先疼为敬;每一次妥协,他都先泪为快。

长寿给了他“全景视角”,也给了他“无力感”——

他一次次在北伐奏章上签名,却一次次看着宋军败退;

他一回回在诗里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却一回回等来“和议”消息。

直到临终,他还写下《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

“南宋啊,我陪你到底,可你别忘了,到胜利那天,给我烧个信儿。”

六、他的“朝代归属感”,藏在诗题里

随手翻《剑南诗稿》,你会看到——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书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读夏书》

《感旧》

……

几乎每一首,都在诗题里嵌入“秋”“晓”“风雨”“读史”“感旧”这类时间或历史关键词。

他生怕读者忘了:

我不是在写风景,我是在写“时代”;

我不是在发牢骚,我是在给“南宋”做心电图。

于是,整个南宋,就这样被他一行行诗,装订成册,流传千年。

七、今天,我们该怎么回答?

所以,当小朋友再问:“陆游是哪个朝代?”

你可以大声说:

“南宋!”

但别忘了补一句:

“不过,那个朝代所有的风雨、所有的铁马冰河、所有的残山剩水,都住在他诗里。”

陆游,就是南宋的“移动硬盘”,

他把一个朝代的悲欢离合,全部存成文字,

让我们今天一按播放键,

仍能听到八百年前,长江岸边的金鼓与笛声。

来源:向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