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一张标注“懂车帝”来源的《高速快讯》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内容称“京沪、京港澳等12条高速2800公里平直路段试点提速,小型车限速从120km/h升至140km/h,超速10%内(≤154km/h)免罚,车速低于限速20%以上(≤112km/h)扣3分罚2
近期,一张标注“懂车帝”来源的《高速快讯》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内容称“京沪、京港澳等12条高速2800公里平直路段试点提速,小型车限速从120km/h升至140km/h,超速10%内(≤154km/h)免罚,车速低于限速20%以上(≤112km/h)扣3分罚200元”。消息一出,不少车主直呼“终于能跑起来了”,但也有博主质疑“信息太突然,真实性存疑”。截至2025年9月,官方并未出台全国性高速提速政策,网传内容与当前实际规定存在明显差异,这场“限速调整”的讨论,更像是一场关于“高速效率与安全”的民意表达。
先理清网传信息的核心细节。据《快讯》描述,此次试点不仅涉及限速提升,还配套了路面技术改造——采用摩擦系数提升35%的抗滑沥青、延长弯道视距60米以上,同时部署误差仅±0.5km/h的毫米波雷达测速;执法上既“宽容超速”,又“严惩龟速”,还计划2026年底覆盖全国80%高速、2027年实现全覆盖,甚至提到“抗绍甬高速设计时速150km/h积累经验”,内容看似“有鼻子有眼”,也精准击中了车主的痛点:一方面,不少人觉得当前120km/h的限速“跟不上车辆性能发展”,尤其是新车型的动力、刹车、稳定性已能支撑更高车速;另一方面,“龟速车占快车道”的问题长期困扰车主,有网友吐槽“高速上左边车道跑80km/h,后面堵一串车,太影响通行效率”。
但从官方规定来看,网传信息存在多处偏差。首先,**当前全国高速小型车最高限速仍为120km/h**,交通运输部并未发布所谓《全国高速公路限速标准调整实施方案》,12条高速试点提速的说法也未得到官方证实;其次,超速处罚规则与网传完全不同——按现行规定,超速10%以内(≤132km/h)原则上不扣分不罚款(部分省份如浙江可能警告或罚50-200元),超速10%-20%(132-144km/h)罚200元不扣分,超速20%-50%(144-180km/h)扣6分罚500-1000元,而网传“154km/h免罚”实则已属“超速28%”,需扣6分罚款,绝非“不处罚”;最后,关于“龟速车处罚”,现行法规虽对“低速影响交通”有约束,但并未明确“低于限速20%扣3分罚200元”的统一标准,多为现场警告或酌情处罚。
尽管信息不实,网友的讨论却暴露了真实诉求。支持“提速”的车主认为,如今汽车制造标准提升,120km/h的限速已显保守,“平直路段跑140km/h很安全,还能减少长途驾驶疲劳”;更受认可的是“严惩龟速车”,有网友直言“龟速车比超速更危险,占着快车道不挪窝,后面车频繁变道容易引发事故,就该按闯红灯的标准罚”,甚至有人调侃“罚得越重,财政收入可能越多,还能倒逼龟速车让道”。也有理性声音提醒,提速需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抗滑沥青、动态限速牌、智能云控平台这些得先跟上,不然光提限速会增加事故风险”,还有人担心“山区、隧道等危险路段若也跟风提速,安全隐患太大”。
对于车主而言,当前最关键的是“认清现行规则,避免违章”。无论网传信息如何热闹,截至2025年9月,高速驾驶仍需遵守“最高120km/h、超速10%以上可能处罚”的规定,同时主动规避“龟速占快车道”的行为——不仅是为了不违规,更是为了自身与他人的安全。而关于“高速限速是否该调整”,其实是“效率与安全”的平衡命题:随着车辆技术进步、道路设施完善,未来限速标准或许会有优化空间,但任何调整都需以官方发布为准,切勿轻信非官方渠道的网传信息,以免因误解规则而吃罚单。
这场“限速调整”的乌龙,本质上是车主对“更合理高速通行环境”的期待。或许未来,在技术保障与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高速限速会迎来真正的优化,但现阶段,“依规驾驶、文明行车”才是不变的核心。
来源:汽车网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