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说农村妇女就只能围着灶台转?李喜梅她妈出院后直接打包回河南老家,连锅碗瓢盆都寄回去,光物流费就砸进去一千四百五。这老太太,真敢干。以前在地里刨食,现在对着镜头吆喝,手机一开,粉丝一刷,订单哗哗来。日子过得比在广州还滋润,干脆就不走了。
李喜梅她妈回河南老家搞直播带货,农村妇女逆袭成带货达人,再也不回广州了
谁说农村妇女就只能围着灶台转?李喜梅她妈出院后直接打包回河南老家,连锅碗瓢盆都寄回去,光物流费就砸进去一千四百五。这老太太,真敢干。以前在地里刨食,现在对着镜头吆喝,手机一开,粉丝一刷,订单哗哗来。日子过得比在广州还滋润,干脆就不走了。
要说这转变,真不是天上掉馅饼。跟着闺女李喜梅混了几年自媒体,老太太从零开始学拍视频、学说话、学互动。刚开始那会儿,镜头前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说话磕磕巴巴,现在呢?张嘴就是段子,闭嘴就有成交。农村大婶的朴实劲儿加上点小幽默,反而成了她的招牌。粉丝就吃这套,觉得她不装、不端,卖的东西也实在。
以前在广州,说白了就是帮衬闺女,打打下手,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回了老家,自己当老板,时间自由,收入还高。直播间里卖点土特产、日用品,都是乡里乡亲熟悉的东西,讲起来头头是道。粉丝看她就像看自家隔壁婶子,信任感直接拉满。这不比下地干活强?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坐家里就把钱挣了。
李喜梅妹妹也走了,一家三口各奔东西,听着挺伤感。可日子真不是非得挤在一个屋檐下才算圆满。老太太在河南过得风生水起,妹妹在别处也有自己的生活,李喜梅在广州继续打拼。三个人,三条线,各自精彩。电话视频天天打,心里头热乎着呢。距离远了,心没散,反而因为各自过得好,互相更踏实。
老太太那股子韧劲儿,真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没读过多少书,不懂什么高大上的营销理论,就靠着真诚和实在,硬生生在直播江湖里闯出一片天。她卖的不是货,是信任,是那份接地气的烟火气。城里人看腻了精致滤镜,就爱看她这种原生态的、带着泥土芬芳的直播。唠嗑似的介绍产品,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回头客自然多。
物流费花一千多?值!那是她跟过去生活的告别费,也是新生活的启动资金。把广州的家当全清空,不留退路,就是要在老家扎根,把直播这事干出名堂。这份破釜沉舟的勇气,多少年轻人都比不上。农村妇女怎么了?照样能站在时代风口上,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现在打开她的直播间,背景可能是自家小院,也可能就是堂屋门口。穿着家常衣服,操着地道口音,跟你拉家常的功夫就把单下了。她不觉得自己是什么成功人士,就觉得是换了个法子过日子。可这日子,过得比以前敞亮多了。不用看天吃饭,不用弯腰驼背,靠脑子、靠嘴巴、靠积累起来的人气吃饭,腰杆子都挺直了。
一家三口,看似散了,实则都在奔向更好的生活。老太太的直播间越做越大,成了村里的名人,甚至带动了周边乡亲一起琢磨怎么把土货卖出去。这哪是离别?这是各自扎根,然后枝繁叶茂。日子嘛,本来就是各人有各人的过法,只要心里有奔头,走到哪都是家。
谁说黄土埋到脖子就得认命?李喜梅她妈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六十岁照样能开直播、当网红、自己养活自己。农村不是终点,是起点。只要肯学、肯干、脸皮厚点不怕出丑,黄土地里也能长出金疙瘩。
生活从不会辜负认真对待它的人,哪怕你手里只有一部旧手机。
百度百家号
来源:摩托有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