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 | 科学减糖,拒绝甜蜜诱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17:20 1

摘要:每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让我们从此刻做起,做到“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让健康伴随我们的生活!今天,小编带你了解科学减糖小妙招吧!

每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让我们从此刻做起,做到“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让健康伴随我们的生活!今天,小编带你了解科学减糖小妙招吧!

饮食少糖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控制体重的重要途径。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添加糖

01、正确认识添加糖

添加糖是在制作、烹饪食品时,人为加入的糖类。食物中天然含有的糖并不属于添加糖。常见的添加糖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浆等,日常烹饪中使用的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都属于蔗糖。

糖是纯能量食物,在甜蜜味觉之外,不能提供其他营养益处。而且过量食用添加糖还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最直接的就是超重肥胖龋齿

健康体重的维持,依赖于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如果添加糖摄入过多,糖里面的热量就有可能和其他来源的热量一起打破这个平衡,使得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久而久之,使体重增加,甚至发生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不仅仅是体重的变化,还会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牙齿表面的菌斑会将食物中的游离糖转化为酸,而酸会逐渐破坏牙齿,从而导致龋齿。无论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发生龋齿。

长期过量食用添加糖以及刷牙不能清除牙菌斑,会增加龋齿的发病风险。龋齿不仅会导致疼痛、焦虑,有时还会导致牙齿脱落和感染,带来日常功能受限和社会参与障碍。

02、

明了添加糖的摄入限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不应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添加糖的主要来源是包装食品,如含糖饮料、糕点、饼干、冷饮、糖果等。除此之外,烹饪食物时加入的烹调用糖也是添加糖的一个来源。

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可以说是富含添加糖的“重灾区”,多数含糖饮料中的糖在8%~11%,有的高达13%以上。在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因此,应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饮料替代饮用水。

甜味食品:

糕点、甜点、冷饮等,这些食品一看就很甜。若您有过烘焙的经历,也会发现小小一块蛋糕,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的添加糖量可不少!所以,这些甜味食品要少吃。

含有“隐形糖”的加工食品:

一些罐头水果、调味酱料、麦片和谷物棒、风味酸奶饮料等加工乳制品,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甜,但是其含糖量很可能不低!对于这些食品,我们可以阅读配料表,如果含有蔗糖、白砂糖、麦芽糖、果葡糖浆、浓缩果汁、葡萄糖和蜂蜜等,就表明添加了糖,也应少吃。

三餐里的添加糖:

在烹饪一些菜品时,加入糖可以增加风味。为了控制添加糖摄入量,家庭可以采用定量工具来烹饪食材,做到使用量心中有数。在外就餐或点外卖时,可以少选择“甜口”的菜品,或告知店家少放糖。日常喝茶、喝咖啡时也应不放或者少放糖。

04、警惕控糖“陷阱”

所以“0糖”≠无糖,“0蔗糖”更≠无糖,大家要学会看食品成分表。

同时,“无糖”“低糖”食品,其中可能添加非糖甜味剂,如安赛蜜、阿斯巴甜、爱德万甜、甜蜜素、纽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和甜菊糖衍生物。世界卫生组织强调,简单地将游离糖替换为非糖甜味剂,很大程度上无法改善膳食质量。证据表明,非糖甜味剂在控制肥胖方面并无长期益处,而且长期使用非糖甜味剂还可能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

另外,控糖不是控碳水。碳水化合物是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最经济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平衡膳食要求碳水化合物提供50%~65%的能量为好。长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带来营养、代谢、情绪等问题,危害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ugars factsheet.

[4]马冠生.嘴上“太甜蜜”,有损健康[J].生命与灾害,2020,(12):40-42.

[5]世界卫生组织. 控糖减重用代糖?小心健康影响.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