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麻醉科联合口腔科,成功为一名复杂面部骨折合并颅底骨折患者实施颏下路径气管插管,为口腔颌面手术的气道管理提供了安全微创的新方案。
近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麻醉科联合口腔科,成功为一名复杂面部骨折合并颅底骨折患者实施颏下路径气管插管,为口腔颌面手术的气道管理提供了安全微创的新方案。
车祸致面部多发骨折,常规插管“条条受限”
据悉,患者因严重车祸致多发性颌面骨折合并颅底骨折,需紧急行双侧眶下壁、上颌骨、下颌角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眼睑整形美容缝合术。麻醉科团队评估发现,患者气道管理存在多重禁忌:经口插管会干扰口腔颌面手术操作,无法实施;经鼻插管因合并颅底骨折,可能引发脑脊液漏及逆行感染,属绝对禁忌;传统气管切开术则因患者及家属担心创伤大、恢复慢而强烈抵触。
气道是手术麻醉的“生命线”,无安全气道则后续手术无从谈起。面对复杂情况,麻醉科立即联合口腔科团队展开多学科会诊,最终选定颏下路径气管插管技术。在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技术原理、操作过程及安全性后,获得理解与同意。
创新操作:巧用手术切口免“额外创伤”
颏下路径气管插管技术由Altemir于1986年首次提出,其核心是通过颏下区域建立气道通路,避免干扰口腔、鼻腔及颈部重要结构。传统操作需先常规经口插管,再通过颏下单独做隧道导出导管,而本次手术中,团队进行了操作优化。
手术当天,在沈宁主任和杨磊鑫医师的精准操作下,先完成经口气管插管建立通气。随后,口腔科闫磊主任团队利用患者下颌部位的手术切口,直接将气管导管从切口导出,无需额外制作颏下隧道——这一创新调整,不仅减少了患者的创伤,还缩短了操作时间。
麻醉科团队确认导管位置准确后,妥善固定并连接麻醉机。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通气平稳,生命体征稳定。术毕,医护人员按原路径拔除导管,对切口行一期缝合,患者术后未出现出血、感染及气道相关并发症,恢复顺利。
技术优势:微创安全,可替代部分气管切开
“与传统气管切开相比,颏下路径气管插管的优势很明显。”沈宁主任介绍,这一技术之所以能成为困难气道的“备选方案”,关键在于三大特点:
• 规避解剖风险:尤其适合口腔入口阻塞、经鼻插管禁忌(如颅底骨折)或不宜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能绕开传统插管的解剖障碍;
• 操作微创简便:颏下切口小,操作耗时短,医护人员经培训后易于掌握,对患者创伤远小于气管切开;
• 术后恢复快:导管拔除后,切口可直接一期缝合,瘢痕隐蔽在颏下,不影响颌面部外观及功能,患者恢复更快。
据了解,目前颏下路径气管插管技术在国内应用仍较少,本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麻醉科与口腔科的紧密协作,更印证了“个体化气道管理方案”的重要性。由于每个困难气道患者的情况存在差异,传统方法“一刀切”的模式已难以适配所有病例,而颏下插管技术为麻醉医师和口腔科医师处理类似复杂病例提供了新选择。
未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将继续探索困难气道管理的创新方法,让更多不具备常规插管条件的患者,都能获得安全、微创的气道解决方案,为复杂手术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麻醉科简介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是集临床麻醉、危重病人监测治疗与急救复苏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同时也是涵盖普通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产科、小儿外科、五官科及疼痛治疗等多个特色亚专科的综合性学科,并于2023年开设了麻醉门诊。
麻醉科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导师团队,目前是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和桂林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同时与湘雅医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有深度交流与合作。科室不仅负责手术室内的工作,还涉及手术室外舒适化诊疗(如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等)、术后镇痛和慢性疼痛治疗。其特色技术有围术期复合技术气道管理、无痛纤支镜舒适化诊疗、硬质气道镜舒适化诊疗、胸外科无管微创手术麻醉等。
科室重视临床科研和产学研转化,关注气道管理和医工融合探索,率先将AR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气道管理,获得麻醉领域顶刊《Anaesthesia》的认可。
文、图|王沫依 王智炜 刘聪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