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穿错一件夹克,领导三天没给好脸色。”这不是段子,是网友刚发的热帖。
“穿错一件夹克,领导三天没给好脸色。”这不是段子,是网友刚发的热帖。
体制内穿衣到底踩了哪条红线?
一句话: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颜色先卡死。
黑、深蓝、灰,三选一,别的都算高调。
黑色短袖速干款最保险,凉快又看不出牌子。
想染个棕发?
除非准备天天被问“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男的留胡子,基本等于在脑门写“不成熟”。
款式更直白。
行政夹克、Polo、衬衣、西裤,像套餐一样固定。
基层还认老派西装,县里往上反而松一点,Polo配休闲裤就算“默认正装”。
短裤、拖鞋、超短裙?
那是领导开会时的反面教材,一穿就被拍照当警示。
最难受的是潜规则。
剃个光头,被说“不稳重”;马丁靴出早了,被问“这么怕冷?”没人明文禁止,但每个眼神都在打分。
关键岗位还得考虑群众脸色,太潮怕人觉得轻浮,太土又怕人觉得官僚。
年轻人想破局?
可以,但只能在“低调”里偷偷加细节。
领子换个暗纹,鞋子选个没logo的真皮,已经是极限。
真到大会,还是得乖乖西装领带,毕竟镜头不跟你讲个性。
一句话总结:在体制内,衣服不是遮羞布,是通行证。
颜色深一点,款式老一点,群众顺眼,领导放心,自己少麻烦。
来源:林间射箭的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