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日,罗永浩回应:大家听听他说的话,这公司真的不可救药了……这番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将本就处于风口浪尖的西贝餐饮推向更深的舆论漩涡。
樊大卫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罗永浩是消费者,而撒尿男孩是违法者。
文 | 竹里
近日,一场关于预制菜的消费者投诉,竟演变成餐饮企业合伙人对顾客的人格侮辱,西贝的危机公关更是给出了教科书级的反面案例。
9月14日,西贝合伙人“大卫”发视频称,罗永浩和在海底捞撒尿的男孩没区别,“都是利用自己的某种器官,制造损人不利己的事件”。
15日,罗永浩回应:大家听听他说的话,这公司真的不可救药了……这番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将本就处于风口浪尖的西贝餐饮推向更深的舆论漩涡。
西贝是否无药可救,笔者不敢妄下定论,但樊大卫作为西贝合伙人如此比喻来应对危机,显然并不合适。原本西贝希望通过一份义正辞严的道歉信,打出明牌来平息这场风波,但这一次,樊大卫的出头,让西贝再次陷入泥潭。
网友纷纷无奈表示:“猪队友,又补了两刀。”
而9月17日,西贝餐厅再现菜品安全争议。在浙江温州市,两名女顾客带着一只宠物狗进入一家西贝餐厅,不仅将狗放在餐椅上,待菜品上桌后,还直接用餐厅提供的筷子搛菜喂狗,引发舆论担忧。店长当时表示“没有不让带宠物的政策”,未给出进一步解决方案。
后来,西贝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涉事顾客使用过的筷子、餐具、桌布等已全部丢弃,未进入清洗流程;同时,当天夜间对餐厅前厅、厨房的所有餐具、厨具进行了全面消杀,相关处理过程有视频记录。
01
比喻失当
“西贝无药可救了.....”
事情的原由是这样的。
9月14日,樊大卫发布视频《论罗永浩和撒尿男孩的区别》,将罗永浩质疑西贝预制菜的行为,类比为“海底捞撒尿男孩事件”。樊大卫表示,这两天收到一个好消息,就是前段时间闹得轰轰烈烈的海底捞撒尿男孩的案子终于一审判决下来了,涉案人被判赔偿220万元。
他同时说:“我觉得罗永浩的行为跟撒尿男孩没有太大区别,本质上都是利用自己的某种器官去制造一场损人不利己的令人恶心的事件。”并指责罗永浩“故意使坏”“煽动民情”。
“大卫”提到的海底捞撒尿男孩是指此前海底捞火锅店内有人“向火锅小便”事件。据此前报道,2025年2月24日凌晨,唐某、吴某在某海底捞门店包间内用餐后,先后站上餐桌向火锅内小便,并相互拍摄视频。
2月27日,吴某将拍摄的视频发布在朋友圈,该视频随即经网络快速传播,引发广泛社会关注和公众舆论。
9月12日,海底捞"小便门"一审宣判。法院判决唐某及其父母,吴某及其父母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情况下,分别在指定报刊上向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赔礼道歉;唐某父母、吴某父母赔偿上海某餐饮公司餐具损耗费和清洗消毒费13万元,赔偿四川某餐饮公司、上海某餐饮公司经营损失和商誉损失200万元及维权开支7万元,共计220万元(唐某、吴某有个人财产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唐某父母、吴某父母赔偿)。
9月15日傍晚,罗永浩发文称,决定放弃追究西贝,但会继续监督西贝的整改情况。
樊大卫还为海底捞算了一笔账:因为撒尿事件,海底捞将涉案时段内4109单顾客全额返还并赔偿消费金额的10倍,市值更因此蒸发30亿。他试图通过这种对比来强调罗永浩行为造成的损害,但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罗永浩是消费者,而撒尿男孩是违法者。
在回应冷冻西兰花争议时,樊大卫表示:“保质期是生产厂家的标注,不是西贝的标注,是食材的最长保质期限。”但他对消费者关心的“究竟添加了什么才能存放两年”“为何不公开生产日期”等核心问题避而不谈。
樊大卫还强调西贝使用的是“有机西兰花”,并解释冷冻保存是因为西兰花会生虫,“只要喷一次农药,就不是有机的了”。这些辩解未能平息公众疑虑,反而让人感到西贝在回避问题实质。
01
樊大卫何许人
将西贝再次推向深渊
这场争议的核心在于双方对预制菜的认识存在差异。
我国相关标准规定,中央厨房配送、门店最终烹饪的菜品不能算是预制菜。但罗永浩等消费者认为非现场制作的就是预制菜。西贝与罗永浩之争,正处在预制菜这一争议的地带。
罗永浩多次重申个人诉求:不反对预制菜,反对的是隐瞒!消费者反感的是支付了现做菜品的价格,吃到的却是加热产品,这种心理落差引发了强烈不满。
关于预制菜,信息需要更加透明,让消费者主动选择。预制菜的真正挑战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如何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纽带。
西贝的傲慢态度最终反映在了销售数据上。据报道,北京西贝六里桥旗舰店午间等位从140桌跌到37桌,全国门店客流量直接下滑两三成。部分西贝餐厅订单量遭腰斩,从平时的200多单,骤降到了100多单。口碑崩了,生意自然凉了。这哪是跟别人“硬刚”,分明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樊大卫是何许人,他为什么如此回应?笔者在抖音搜索发现,抖音账号“大卫—品牌逻辑官”正是西贝合伙人樊大卫,简介中写着:西贝合伙人,20年品牌咨询师。双子定位联合创始人,品牌逻辑开创者。
在置顶的视频里显示,去年8月,西贝合伙人、联合创始人樊大卫去西贝北京华贸店(商场店)做了一期视频,看西贝到底有没有预制菜。最后总结,只有馒头和黄馍馍是从中央工厂配送过来的,剩下的从凉菜到热菜,到大菜、主菜全部是明档现场制作。
樊大卫在视频最后总结是,按照SKU的角度来说,西贝的菜品预制率在2%—3%。但网友并不买账,评论多为讽刺,表示:“看完视频很受启发,应该支持罗永浩。”
而此前,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群内表态自身应对方式有误,今后西贝将“打明牌”向胖东来学习,随后表示“罗永浩是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等言论也是危机公关的反面教材。
9月16人,罗永浩回复称:五十岁后,我亲眼看到无数的中年人,尤其是取得了一些事业成就的,可以为了所谓的“面子”做出多愚蠢、多糟糕、多不顾后果的事。就像这一次的贾国龙,在是非对错完全站不住脚...的情况下,还能嘴硬说出“生意宁可不做”的蠢话,不惜让自己投入数十年心血的企业,和近两万名员工的岗位面临巨大的风险.....
当然,这次陷入舆论漩涡的还有西贝的营销咨询公司华与华。网友提问,为什么在餐饮行业,同样作为营销咨询公司华与华的甲方,蜜雪冰城在多次被曝使用隔夜柠檬和橙子切片制作饮品。但最终大量网友原谅蜜雪冰城,自发为蜜雪冰城“开脱”。
反观西贝在此次公关危机中表现却十分拙劣,导致单日营业额下滑,甚至被大量消费者抵制“又贵又难吃”。
有观点指出,蜜雪冰城,从来不避讳自身定位低价,面向普通人;西贝一直以来定价偏高。不仅在菜品上用心,更在服务细节上构建了一整套“儿童友好型”体验体系。
这一次,被罗永浩打脸食材新鲜度,用户发现自己花的是中端私厨的价格,端上来的却是中央厨房流水线的复热品,这种“认知错配”,最终引爆了公众情绪。
当西贝定价不亲民之时,就不能只用食品安全作为自身的产品追求,健康成为其必须要满足的产品基石。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文汇报、观察者网、九派新闻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