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六邻”善治 同心共筑幸福家园 ——云岩区友邻社区大型社区治理经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7 17:46 1

摘要:近年来,水东路街道友邻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社区党支部、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资源、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五社联动”,聚焦“一老一小一高一新”(老年群体、青少年群体及高学历群体多的大型新建社区)实际,秉持“远亲不如近邻”理念,创新“六邻工作法”,努力实

近年来,水东路街道友邻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社区党支部、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资源、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五社联动”,聚焦“一老一小一高一新”(老年群体、青少年群体及高学历群体多的大型新建社区)实际,秉持“远亲不如近邻”理念,创新“六邻工作法”,努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型社区治理新格局。

一、邻事共治强服务,让基层治理“强”起来

友邻社区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社区治理的核心,不断完善党组织体系,确保每个网格、每个楼栋都有党员的身影,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建网络。一是完善功能划分。将党群服务中心科学划分为便民服务站、党群活动区、居民议事区、儿童服务区、休闲阅览区、助老驿站等六大特色服务区,构建起集党员教育、志愿服务、居民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党群服务体系。二是整合服务资源。设置综合便民服务窗口,集中开设党务咨询、阵地活动预约、高龄补贴申领等58项服务事项。作为证明事项“网上开”的试点社区,高频事项办理、证明开具等业务均可实现网上一键办理。三是居民议事共商。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示范岗、“邻星志愿队”等方式收集群众需求,依托“居民议事区”,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志愿服务联席会、居民议事会,协商解决居民问题45个。

二、邻情共融聚合力,让基层治理“实”起来

突出党建引领,画好党建“同心圆”,形成治理“一盘棋”。一是凝聚共治合力。建立由党员、热心群众组成的“邻星志愿服务队”“澜邻湾志愿服务队”,运用“党员积分制”,定期评选社区“党员之星”和“友邻之星”,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凝聚专业力量。充分发现社区居民基层治理专业人士,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邀请3名具有专业技能的党员群众担任出纳、财务、维保,填补社区自建电梯管理空白。在社区logo设计和数字人形象设计征集活动中,居民纷纷参与投票并确定社区最新logo和“友友”“邻邻”的数字社工形象,进一步彰显了社区品牌的服务内涵。三是凝聚单位资源。通过链接资源,社区党支部签约共建单位16个开展党建联建、实事联办、难题联解,签订共建协议,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示范带动辖区贵阳公交集团、交警七中队等单位双向认领、公开承诺,定期会商推动承诺事项落地,率先开通了贵阳市首辆定制巴士,解决了公交招呼站设置、便民步道修复等难题。

三、邻里共聚汇民心,让基层治理“亲”起来

友邻社区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的工作理念,创新社区活动组织方式,助力“陌邻”变“睦邻”,实现邻里一家亲。一是打造助老驿站。建立助老驿站,根据辖区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组建声乐、器乐、舞蹈等丰富多样的班次,并配备专业师资力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文化教育需求。目前,社区老年学校已吸引400余名学员参与相关活动。二是打造育幼之家。积极链接物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线下引进“澜邻湾”儿童之家,为辖区青少年群体打造阅读、交流服务阵地,线上开发“儿童之家”模块,实现书籍借阅电子化、活动线上报名功能。目前已累计开展“儿童市集”“亲子阅读”“趣味寻宝”以及防溺水宣传等各类活动50余场次,服务2000余人次。三是打造青年课堂。积极吸引辖区优秀电工、美甲师、CAD基础实操能手等7名达人加入社区服务队伍,为辖区青年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课堂,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邻智共享提效能,让基层治理“优”起来

运用智慧化手段延伸社区治理触角,推动社区治理智能化和便捷化。聚力赋能“一老一小”、公共安全、公共服务,丰富技术应用场景。一是“一网统管”提升治理效能。构建“3+2+N”智慧社区运行管理体系,全面整合党务、政务、民生等各类数据信息,落地“独居人群一键求助”“高空抛物监测、人群聚集、天台闯入预警”等16项AI应用。通过共享物业摄像头、门禁、消防探头等平台设备和数据,今年以来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天台闯入、人群聚集、初起安全隐患预警等213起,隐患发现率提升13.3%。二是“线上议事”速解民生诉求。搭建“线上议事厅”平台,推出“爱邻码上说”二维码,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实现“指尖议事、码上反馈”,推动新建小区食堂、修复便民步道等10余项民生工程顺利落地。今年以来居民投诉率大幅下降65.3%,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三是“服务联盟”激活共治资源。联合周边商家、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组建“社区服务联盟”,整合区域开锁、维修、缝补店等12家生活服务店铺,形成“便民生活地图”上线街道微信公众号,实现生活服务“掌上查询”。依托社区企业链接“生活服务”小程序,实现家庭保洁、养老护理、私厨上门“一键下单”。

五、邻力共助促和谐,让基层治理“暖”起来

推广“专业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培育和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邀请专业社工进行赋能培养,提升志愿者组织力、服务力。一是充实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社区智慧管理中枢,开发“志愿积分管理平台”模块,通过积分兑换小区食堂折扣及社区文创产品,凝聚“红邻骑士”等新兴力量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目前,社区志愿者增至493人。二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开展志愿服务与创新社区治理结合起来,策划开展“我帮你”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居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治理新风尚,用志愿“红心”点亮民心,促进社区融合发展。今年以来,组织志愿者深入开展助老助残、助医助学、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各类活动60余次,覆盖人数3000余人。三是激活“移动探头”力量。借助物业闲置场地建设“红邻骑士驿站”,配备充电台、风扇、急救箱等设施,吸纳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参与“五闪”微治理志愿服务,快递小哥发挥基层治理“信息前哨”作用,将各类关乎民生与安全的问题通过“爱邻码上说”及时反馈,社区治理效率和响应速度有效提升。

六、邻理共学凝共识,让基层治理“新”起来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定期组织开展宣讲培训活动,逐步提升居民能力素质。一是理论学习有收获。开设“蜜邻讲堂”,采用“理论宣传二人讲”等形式,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依托“名支书工作室”结对帮扶4家优秀社区党支部,开展学习交流座谈2次。为满足党员群众随时学习的需求,累计开展线上学习分享36期,参与党员群众超过1000人次,有效扩大了学习覆盖面。二是政策解读接地气。参与“院落里・百姓家”微宣讲文明实践队伍,用接地气的宣讲方式将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医保政策、就业创业等内容传入百姓家。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各类政策主题培训20余场次。三是技能培训见成效。邀请厨师、收纳师等现场基础实操能手等社区达人进行职业职位讲解培训,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成功推荐就业累计2500余人。

通讯员 先国鹏

编辑 张义兰

二审 谈姝

三审 霍庆涛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