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褪黑素可辅助改善睡眠,3类人群容易缺乏,补充注意4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6:34 1

摘要:晚上躺在床上,眼睛闭着,脑子跟开了灯似的停不下来。看着天花板数到两百只羊,还是睡不着。很多人这时候会想起褪黑素——这个小小的保健品,是不是能帮我们“关灯睡觉”?

晚上躺在床上,眼睛闭着,脑子跟开了灯似的停不下来。看着天花板数到两百只羊,还是睡不着。很多人这时候会想起褪黑素——这个小小的保健品,是不是能帮我们“关灯睡觉”?

先说清楚,褪黑素不是安眠药。它更像是身体的“生物钟调节器”。当外界光线变暗,大脑的松果体就会分泌褪黑素,告诉身体:是时候休息了。

但现实中,有些人身体并不“准时”。这类人,褪黑素分泌少,作息节奏容易乱,晚上难睡、早上难醒。补充褪黑素,就像给他们的生物钟调了个闹铃。

第一类容易缺乏褪黑素的,是夜班族。

长期倒班、熬夜、灯光刺眼,这些因素打乱了身体的节律。白天补觉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褪黑素的分泌依赖“暗环境”,而不是闭上眼就能骗过身体。

第二类是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松果体功能减弱,自然合成的褪黑素减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老年人晚上睡不沉、凌晨容易醒。不是他们不想睡,是身体“叫不起床”。

第三类是经常跨时区飞行的人。

“倒时差”说起来轻松,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种白天犯困、晚上清醒的状态有多折磨。褪黑素水平的错乱,是背后隐藏的推手。想快速适应新作息,调节褪黑素是关键一环。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已经心动,想立刻去药店买瓶褪黑素来帮自己“好眠入梦”。等等,真要补充它,有四件事你得先知道。

第一,别把褪黑素当万能钥匙

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调整生物节律,适用于入睡困难、时差紊乱、昼夜颠倒。但如果是因为焦虑、咖啡摄入过多、环境干扰等引起的失眠,褪黑素的作用可就有限了。

第二,注意剂量和时间点

褪黑素不是“多多益善”。一般推荐低剂量起步,0.5〜3mg之间比较常见。有研究发现,过高的剂量反而可能打乱身体节律。服用时间最好在睡前1小时左右,别临睡前才想起来。

第三,不是每天都要吃

它不像维生素C那样可以天天补。当作调整节律的临时工具使用更合适。长期依赖可能让身体越来越懒,自己不分泌了。

第四,注意和其他保健品或药物的交互作用

不少人习惯同时吃几种保健品,但褪黑素和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等)存在交互风险。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建议先和医生沟通一下。

除了补充外部褪黑素,能不能让身体自己多分泌点呢?答案是:可以的,但你得配合它的“生物钟”。

早上起床后晒太阳,刺激身体产生“清醒信号”;晚上九点后减少蓝光暴露,尤其是手机、电脑屏幕,这样身体才知道该准备休息了。别小看这些小动作,它们对内源性褪黑素的调节非常关键。

还有个常被忽略的细节:饮食习惯会影响褪黑素合成。比如牛奶、樱桃、香蕉等含有色氨酸或褪黑素前体物质,适量摄入有助于睡眠。这并不是说吃几根香蕉就能睡着,而是从源头上支持身体自然产出褪黑素

睡眠问题看似小事,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长期睡不够,不仅让人脾气暴躁、记忆力下降,还可能影响免疫力、代谢功能。褪黑素只是一个辅助调节的“开关”,真正的重点在于我们愿不愿意配合身体的节律,给它一个舒适、规律的环境。

有一点必须提醒:市场上褪黑素产品五花八门,但并不是所有产品都等于安全可靠。有些添加剂复杂、剂量不明、标签信息模糊,选购时一定要认准正规渠道,避免盲目跟风。

从健康生活的角度来看,培养规律作息和睡前放松的习惯,远比依赖补充剂来得长久有效。比如睡前泡脚、阅读纸质书、听柔和音乐,都是帮身体慢慢“降温”的好方式。

但,现实情况总是让人妥协。当你感到节律紊乱、睡眠质量下降,短期适当补充褪黑素可以作为一种策略,让你重新找回节奏。但它不是“睡眠钥匙”,更不是“治本之道”。

说到底,健康从来不是靠一瓶保健品撑起来的。它需要你每天一点点的投入、一点点的坚持。褪黑素只是一个提示音,真正决定你睡不睡得好,是你自己的生活方式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梅,张淑霞.褪黑素对睡眠的影响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2,38(5):649-653.
[2]王慧,刘畅.褪黑素在调节昼夜节律中的作用机制[J].中华生理学杂志,2021,67(3):301-306.
[3]周洁,陈亮.老年人褪黑素分泌减少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4):48-51.

1.

来源:药师健康指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