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在枣庄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君山观潮》,传播枣庄好声音,汇聚枣庄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魏敏
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将每年9月定为全国科普月,枣庄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写下了生动注脚。这座承载着“科圣”墨子智慧与工匠祖师鲁班精神的古城,正以一场全民参与的科普盛宴,诠释新时代科学普及的深刻内涵。
破圈融合,推动科普资源下沉。在滕州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的科技创新成果展上,30家重点企业带来智能农机、低碳建材等展品,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将马铃薯定植操作搬到田间,30余名职业学院学生在专家指导下完成标准化种植,培养了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了农业科技走出实验室。“科普探访行动”通过短视频矩阵广泛传播科技小院和科普教育基地,其中“枣晓科精选”微信视频号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50万次,实现了“云端”科普的破圈传播。
全域覆盖,构建科普服务立体网络。枣庄构建“1+4+8”活动体系,体现出精准施策智慧。在兴中广场的主题宣传活动中,16个部门联合设置了20余个咨询台,现场消防员演示灭火器使用,气象员解读极端天气应对,反诈民警还原电信诈骗场景,以“政策解读+互动体验+便民服务”模式,让500余名群众在沉浸体验中掌握了实用技能。“科普大篷车全域科普行”深入乡村中小学,通过光学实验箱、电磁互动装置等教具,为留守儿童打开了科学之窗。市立医院营养科普团队走进校园,借助“BMI指数计算器”开展健康讲座,使800余名师生树立了科学饮食观念。
注重传承,打造全龄科普生态圈。针对老年群体的“一主两翼”科技普及活动,开设智能手机使用、防诈骗等课程,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市科技馆推出“探秘恐龙纪元”特展,通过AR技术复原远古生态环境,激发青少年探索热情。“科学家精神宣传阵地”在西关小学揭牌,AI课堂、3D打印室等科技赋能空间的打造,推动科学教育从“知识灌输”向“思维培养”转变。这种全龄覆盖的科普生态,正逐步重塑城市的创新基因。
从田间地头的科技应用到云端网络的科普传播,从社区广场的便民服务到校园课堂的思维启迪,枣庄的探索印证:科学普及不是单向知识传递,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行动。随着科普月活动的深入,这座城市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科学精神渗透到每个角落,让理性之光引领我们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微枣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