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声称,整个现代理论体系建立在错误甚至谎言之上。这类声音在网络上积累了数百万追随者,逐渐从舆论走向现实,影响到科研经费和政策环境。
当代物理学正经历一场舆论危机。在社交媒体和播客平台上,一群自称“独立思考者”的人正在挑战主流物理学的权威。
他们声称,整个现代理论体系建立在错误甚至谎言之上。这类声音在网络上积累了数百万追随者,逐渐从舆论走向现实,影响到科研经费和政策环境。
在这股浪潮中,埃里克·韦恩斯坦是代表人物。他提出所谓的“几何统一理论”,自称能够统一物理学所有基本力。
虽然他的理论缺乏严谨的数学推演和实验支持,却因为善于利用新媒体传播而获得巨大影响力。
他在社交平台上拥有超过百万粉丝,频繁受邀参加知名播客节目,还因曾担任投资公司高管而自带光环。
但韦恩斯坦的观点却遭到强烈批评。物理学家指出,他的论文内容零散,部分来自旧笔记的拼接,缺乏系统性。
面对质疑,他选择以情绪化的方式回应,将学术讨论转化为个人对抗。这种操作模式在网络上却极具传播力,因为它符合受众对戏剧化冲突的期待。
他甚至把科学制度与社会阴谋联系起来,宣称同行评议是被某些势力操控的工具,目的在于阻止人类探索太空。
如果说韦恩斯坦提供了争议内容,那么YouTube博主“戴夫教授”(Professor Dave Explains)则提供了“传播路径”。
这位以讲解化学和物理知识起家的内容创作者,近年来专门制作“反击伪科学”的系列节目。
截至2023年,他的频道已经拥有超过400万订阅者,单条视频播放量常超百万。他最受欢迎的视频之一,就是对韦恩斯坦理论的逐点反驳。
视频中他用讽刺语气拆解韦恩斯坦的逻辑漏洞,配合字幕、动画和背景音乐,整个节奏就像一集“科学脱口秀”。
这种传播方式改变了公众的关注焦点。原本需要在学术期刊和实验室里解决的问题,被拉到网络空间,以简化和娱乐化的形式呈现。
为什么科学争议变成了娱乐内容?
现代理论物理确实存在难题。弦理论发展多年,至今没有提出明确可验证的实验预测。
暗物质和暗能量依然无法直接探测,它们占据宇宙绝大部分,却始终像谜团一样存在。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统一问题也未得到解决。
这些难题给了批评者攻击的空间。在他们看来,如果几十年都没有突破,就意味着理论体系是错误的。
然而,从科学史角度看,理论物理的发展一直伴随着长时间的探索和质疑。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转变,量子力学的诞生,都经历过类似的质疑与争论。
娱乐化的科学内容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出口。它不仅让观众懂了点科学,更让他们觉得自己看穿了权威。这种认知满足,反而在无形中削弱了科学制度的可信度。
当反科学声音与政治结合,影响就不再局限于舆论。近年来,美国部分政策对科学机构的预算进行了大幅削减,涉及气候研究、疫苗研发和基础物理等多个领域。资金缩减直接影响实验和科研计划的推进速度。
真正的科学不怕质疑,但怕被娱乐化。
要应对这种挑战,科学界需要在传播方式上作出改变。复杂的理论若只停留在学术期刊,很难被公众理解。用更通俗的语言解释研究进展,用清晰的案例展示科学的价值,是必要的手段。
来源:男科医生磊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