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路上,不需要过度共情别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1 11:04 1

摘要:根据家长的认知和孩子的智商、能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01

自从做了教育博主之后,我才发现,人与人之间思维是如此的巨大。

所谓的分层,不仅仅是指社会上的财富,学校里的教育。

人的思维里也是有阶层的。

见到的人多了,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路上,其实无需过度共情别人。

根据家长的认知和孩子的智商、能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看到这些评论,我是不会回复的,谁杠谁有理,尊重他人的选择。

想要改变别人命运的心,伸手去进入他人的因果,这样就是傲慢了。

不过,我猜测这些人大概是没有孩子,或者孩子很小。但是等到孩子大了,还陷入如此思维怪圈里,对孩子的升学之路来说,简直是一种障碍。

现在流行一句时髦的话,人教人,是教不会的;事教人,一次就够了

我见多了,到了高年级,初中英语不好,后悔莫及的。

甚至还有高中生妈妈来求助我。我只能说,那时,我真的帮不上忙了。

02

鸡娃的路上有句话特别应景:“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这句话在各个群里更是频繁出现。

对于英语启蒙来说,就是路线和方法的三观不一致。

当然在我们群里绝大多数妈妈都是走的原版路线,分级阅读,拉听力,在家庭里创造一个类母语环境。

这样坚持的结果,孩子英语启蒙吃到甜头,所以,妈妈们也想要把这个理念阳光普照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不过,理想很好,现实是没有人接受。

自己苦口婆心讲得吐沫星子满天飞,对方哼哼哈哈答应了,就是不做,过段时间还问英语怎么背单词更不痛苦,更有效果。

所以,有必要放下这种“救世心态”,尊重他娃的学习路线。

总想着帮助别人“走出困境”。其实,指导别人、改变别人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反而极度消耗自己的精力和情感。

更重要的是,这种频繁”说教“也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要说获得感激,有可能连友谊的小船已经翻了。

我在公众号上写文章,记录和分享一些我自己的学习理念,就是为了找到与自己教育理念同频共振的妈妈们。

希望能和有相同观点的人有思想共鸣,而不是为了说服那些对英语启蒙、教育规划和读书意义持不同意见的人。

03

现在网络如此发达,我们处于一种错觉中,好像 “牛娃” 满地跑。

其实,一件事情之所以到处能够不断传播,恰恰是因为稀缺性。

而普通事情,普通的娃,根本轮到不到媒介传播,却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

我们被焦虑裹挟着,就是被信息灌输的原因,眼里,只看到那些非常优秀的孩子。

然后回到家里,让自己娃去对比,横看竖看不顺眼,心里犹如一只猫在挠着,不痛快极了。

真正卓越的人,是极少数的,大部分都是普通智商、普通自律的孩子。

普通人就过普通生活呗,尊重孩子自己的天赋,让孩子跟自己的昨天比较,而不是总跟过于优秀的孩子对标。

不能拿自己的短板去跟人家的长板去比,这是焦虑和抑郁的来源。

牛娃考上少年班,清华北大,就会有很多普娃家长蜂拥而至求分享经验。

大部分父母意识不到,这个取经之路是夸父追日

牛娃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旁人根本复制不了,他们的自律和对宇宙的好奇写在基因里面了。

不需谁来要教,自然是有天性的呼唤。没有的天性,再使劲也用处不大。

不然人人都是顶尖高手。

什么叫有天赋?

父母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很少,甚至一点都没有的情况下,仍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得比别的孩子好一大截。

其他人想问下经验,自己却丝毫不知道有啥可说的。

真的不要去共情那些天赋娃,普娃很难从牛娃身上获得培养路线!

不要有牛娃幻想

普娃不要硬挤学神的圈子

04

对于鸡娃,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不知道鸡的界限在哪儿,既怕鸡得太狠,又怕掉下队伍。

所以,每个妈妈都是且学且规划,在娃的学习路上,也是我们父母自身的成长之路。

就是由此有了学习群,大家在一起抱团取暖,分享学习路径和资源,以及提供极大的情绪价值。

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不同,生活目标不同,当然一件事的意义也会各不相同。所以考虑好自己的出发点,才能判断做这件事的意义何在。

咱们大多数家庭是没有能力,给孩子的未来职业铺路的。但是能做到的是做学习规划,并且做一点模糊的职业规划,能够让孩子少走一些兜兜转转的弯路。

管好自己,好好的共情自己,就行了,至于他人,莫强求!

来源:Thomas妈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