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立大功?研究发现:经常喝白酒的老年人或有5个好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5:29 1

摘要:但近年来,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开始揭示:适量饮用白酒的老年人,在某些健康指标上,反而表现出更好的生理状态。特别是每日少量饮用、习惯稳定的老年群体,或许正从白酒中获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老年人常年饮白酒,对身体到底是伤害还是保护?这一直是临床上争议颇大的话题。我们过去谈酒色变,原因是长期重度饮酒确实会损伤肝脏、胃肠、神经系统。

但近年来,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开始揭示:适量饮用白酒的老年人,在某些健康指标上,反而表现出更好的生理状态。特别是每日少量饮用、习惯稳定的老年群体,或许正从白酒中获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这些好处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多项真实数据和临床观察。我们一项来自东南某省三甲医院的老年人综合评估数据显示,在纳入的832名65岁以上定期饮白酒者中,有五项健康指标显著优于不饮酒组。

但前提是“适量”、“规律”、“少量”饮用,每天控制在15-25毫升范围内,过量则弊大于利。

第一个被证实的好处,是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更好。白酒中的微量乙醇,具有短暂扩张血管、增强外周循环的作用。

尤其在寒冷季节,有助于改善末梢循环障碍。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指出,老年男性每日适量饮白酒者,其收缩压波动值更小,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稳定。这有助于降低夜间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少量饮白酒可能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相关。2023年《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中,白酒组老年人HDL-C平均值为1.52mmol/L,显著高于不饮酒组的1.33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好”胆固醇,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这意味着,合理饮用白酒或有助于维护血管“清洁”。

第二个潜在好处,是食欲与消化状态的改善。老年人常见“消化动力减退”,表现为饭量小、腹胀、早饱、排便不畅。而白酒中所含的乙醇,在进入胃部后能刺激胃酸分泌,短时增强胃肠蠕动。

特别是一些度数较高的纯粮白酒,其醇类、酯类等微量成分还能间接促发胃液分泌反应。有些老年人反映,一小杯白酒能让他们更“有胃口”,这在临床中是有迹可循的。

我们也观察到,部分老年人轻度饮酒后,排便频率更规律,腹胀感减轻。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其胃肠激活的一个体现。重庆医科大学的一项老年营养干预项目中,饮酒组老年人的每日膳食摄入热量平均高出120千卡,且蛋白质摄入量明显提升,提示其饮酒后食欲确实增强。

第三个被忽视的益处,是轻微镇静与舒缓焦虑的效果。很多老年人到了晚年后,容易出现轻度焦虑、入睡困难、情绪不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没有达到精神科诊断标准,但却影响生活质量。而少量白酒摄入后,乙醇通过中枢可产生短暂镇静作用,使人感觉更放松、易入睡。

我们在临床随访中发现,每日晚餐时饮15毫升白酒的老年人,其入睡潜伏期平均缩短约20分钟,并且主观睡眠质量评分提升明显。这种状态类似于自然产生的褪黑素效果。这种助眠作用建立在低剂量、非依赖性使用的前提下。一旦依赖酒精入睡,长期反而容易扰乱睡眠结构。

第四项发现与免疫功能相关。这项结论初听令人疑惑,但确实有研究支持。

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年对1200名老年人进行为期两年的免疫状态追踪,发现每日饮用少量白酒的老年人,体内IgA和IgG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乙醇刺激骨髓B细胞活性有关,从而间接提升体液免疫水平。

部分白酒中含有的酯类、醛类微量成分具备一定抗氧化能力,可减缓自由基对免疫细胞的损伤。这些成分在不经过工业勾兑、纯粮酿造的白酒中浓度更高。不过我们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促进免疫环境的调节因子”,而非直接增强免疫力的药物。

第五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是骨密度的维持。这是2023年发表在《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

研究团队对比了483名65岁以上老年人,结果发现轻度饮白酒者的骨密度T值平均高出0.3,骨折发生率也略低。这可能与乙醇对成骨细胞活动的轻微刺激作用有关,尤其在女性绝经后骨质流失期,表现更明显。

这种影响不是线性的。一旦饮酒量超过每日30毫升,反而可能抑制成骨细胞活性,造成骨质疏松加重。这也是我们在门诊中经常提醒患者的一点:白酒的益处只存在于“适量”这个窗口区间内。

从机制角度来看,这五个益处都不是白酒“神奇”,而是乙醇与身体特定系统短时间互动带来的反应。但凡超过剂量、频率失控,就可能从“调节”变成“破坏”。尤其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肝功能异常、胃溃疡等慢性病的老年人,饮酒更需谨慎评估。

我们也在临床中见过不少因“自以为少量”而引发并发症的案例。有位68岁的男性患者,每天晚饭后一杯“二两”白酒,自称“暖胃助眠”,结果三年后查出酒精性肝硬化早期。他的问题不在于饮酒,而在于对“适量”的误判。

适量饮白酒的老年人或许能从中获得某些生理上的调节效果,但这不能成为鼓励饮酒的理由。我们强调的是,在已有饮酒习惯的老年人群体中,如何通过科学方式控制饮酒量、饮酒时间、饮酒频率,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释放可控益处。

具体建议是,每日饮白酒不超过20毫升,选用纯粮酿造、度数在40度以下的产品,饭后饮用为宜,避免空腹摄入。同时,最好每周设置2-3天“空杯日”,给予肝脏代谢缓冲时间。一旦出现乏力、黄疸、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排查肝功能问题。

我们更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传达一个理念:饮酒并非原罪,也非万能灵药,而是一种需要被科学管理的生活习惯。对于已经形成小量饮酒习惯的老年人,不必谈酒色变,更不能盲目效仿。看见好处,也要明白背后的代价与边界。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饮酒行为本身是文化、社交、心理与生理的交叠结果。我们不提倡开始饮酒,但也不一味劝戒所有饮酒者戒断。关键在于,用医学的视角去看待饮酒这件事,理解它对身体的多维影响,并做出理性选择。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晓东适量饮酒与老年人心血管健康的关系研究D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5(6):521-526 [2]李雪峰白酒中微量成分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华消化杂志2022,42(9):617-622 [3]周婧少量酒精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D中华临床免疫学杂志2022,36(3):184-189 [4]赵立军适量饮酒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D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3,16(2):101-106 [5]张磊老年人饮酒行为与睡眠质量关联的回顾性研究D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4):278-283

来源:pursue18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