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4日,国际射联世界杯(宁波站)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现场,16岁中国小将彭鑫露以255.3环刷新世界纪录,赛场掌声雷动。而场馆技术区里,宁波无管局的保障人员仍紧盯监测屏幕——裁判计时器的无线信号、转播媒体的图传信道、场馆调度的沟通链路,每一道与赛事相关的电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顾玲玲
9月14日,国际射联世界杯(宁波站)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现场,16岁中国小将彭鑫露以255.3环刷新世界纪录,赛场掌声雷动。而场馆技术区里,宁波无管局的保障人员仍紧盯监测屏幕——裁判计时器的无线信号、转播媒体的图传信道、场馆调度的沟通链路,每一道与赛事相关的电波都在“零互扰”状态下平稳运行。
从赛事筹备到收官,这支“电波管家”团队以全流程精细保障,用坚守与汗水筑牢了看不见的“空中防线”,为赛事完美落幕保驾护航。
闻令即动:摸清无线用频设备
早在赛事开幕前一周,宁波无管局技术团队便火速投入筹备。面对场馆运维、媒体转播、安保指挥等多方用频需求,技术人员逐一对接相关单位,提前梳理可能影响赛事的无线需求,力求将潜在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
此次赛事场馆的特殊性增加了保障难度:射击馆由宁波奥体中心综合馆改造而来,按赛程分三层预赛馆和两层决赛馆,10个比赛项目区按类别分散在不同楼层,设备分布散、用频场景杂。赛前3天,保障人员携带便携式监测设备进驻场馆,开启了“分层扫馆”模式。他们逐区逐点排查,走遍所有比赛区域,不仅完成11个无线计时器的频率标注,更全面掌握了场馆内各类无线设备的分布与用频情况,为后续保障打下坚实基础。
保障人员在核对用频
全天值守:立体监测严密应对
比赛期间,宁波无管局构建“固定监测站+场馆搬移站+便携设备”三层立体监测网络,24小时为赛事筑牢“电波防护网”。周边2座固定监测站持续捕捉外围电磁环境变化,场馆内的搬移站精准锁定裁判计时、转播图传等关键频段。考虑到射击比赛对安静环境的严苛要求,团队创新采用“静音式”保障模式,技术人员利用开赛前备场时段与赛程间隙开展信号甄别,既避免打扰赛事进程,又确保隐患排查不缺位。
6名技术人员灵活组队轮岗,全程保持“响应零延迟、沟通全天候”。一旦监测到可疑强信号,立即通过便携设备快速定位源头、标记频段,同步联动赛事、媒体、安保等成员单位核实处置。据统计,赛事期间团队累计监测时长超200小时,新增标注赛事专用频率10个,识别核验设备6台(套)。以全时段、低干扰的值守模式,实现赛事无线电设备全程 “零冲突、零中断”。
保障人员在查找不明信号
赛后复盘:沉淀固化保障经验
赛事结束后,宁波无管局第一时间组织工作总结,细致复盘“赛前排查—赛中值守—应急处置”全环节执行情况。针对场馆改造后“分层分区排查”的实操难点,“静音式保障”的优化方向等重点内容,团队梳理应对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将此次保障经验固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流程规范,为宁波后续承办国际赛事积累了宝贵的“电波保障方案”。
从赛前奔波排查到赛中持续值守,再到赛后细致复盘,宁波无管局以“万无一失”的责任担当,用专业与坚守完成了国际赛事无线电保障任务,彰显了新时代“电波卫士”的使命与担当。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