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告急?内塔尼亚一遍让民众“自给自足”,一边说被孤立是优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5:35 3

摘要:这位在政坛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狐狸,罕见地在公开场合承认以色列正陷入“孤立状态”,甚至呼吁民众做好“自给自足”的准备。

最近中东局势又火了,不过这次火的不是战场上的硝烟,而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一段讲话。

这位在政坛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狐狸,罕见地在公开场合承认以色列正陷入“孤立状态”,甚至呼吁民众做好“自给自足”的准备。

这话听起来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闭关修炼”,但背后折射出的,是以色列在加沙战争持续两年后的真实困境。

现在的以色列,就像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舆论漩涡。

根据以色列财政部的数据,过去一年,欧洲国家对以色列的武器零部件禁运已经导致至少12家军工企业停工,直接损失超过8亿美元。

更要命的是,这种孤立从经济领域蔓延到了文化领域,今年欧洲歌唱大赛预选赛上,竟然有17个国家联名要求取消以色列的参赛资格,理由是“破坏地区和平”。

内塔尼亚胡在讲话里特别提到工业体系的危机,他说:“我们可能会在研发和生产上同时陷入死胡同。”

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以色列虽然是科技强国,但半导体产业70%的原材料依赖进口,高端光刻机更是完全依赖荷兰ASML。

内塔尼亚胡把以色列的孤立归咎于“敌视国家的舆论操控”,这话主要针对卡塔尔。

根据路透社的调查,卡塔尔每年投入超过3亿美元用于社交媒体内容投放,专门针对欧美年轻群体推送加沙战争的惨烈画面。

更让人头疼的是卡塔尔的“温水煮青蛙”策略,他们通过半岛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洪水》,把哈马斯塑造成“反抗压迫的英雄”。

去年哈马斯领导人辛瓦尔被击毙的画面,其实是卡塔尔精心策划的一场“真人秀”,他们故意泄露拍摄时间和地点,引导以色列特种部队行动,然后通过全球直播放大冲突效应。

这种“舆论战+心理战”的组合拳,让以色列在国际舆论场彻底陷入被动。

不过以色列毕竟不是软柿子,内塔尼亚胡在讲话里反复强调“科技优势”,这可不是吹牛。

以色列在沙漠里种蔬菜,精准滴灌技术能把水利用率提高到95%,这种技术已经出口到全球120多个国家,去年农业科技出口额突破35亿美元。

同样以色列的军工也是在中东名列前茅,“铁穹”防空系统大家都听说过,这套拦截火箭弹的神器,其实是以色列民间科技公司mPrest开发的核心控制系统。

其实以色列早就有过“孤立求生”的经验,上世纪50年代,刚建国的以色列被阿拉伯国家全面封锁,连石油都运不进来。

但他们硬是靠德国的战争赔款和苏联犹太移民的技术,在沙漠里建起了现代化工业体系。

最经典的案例是“基布兹”集体农庄,这种公社式组织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还孵化出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企业。

现在的以色列,正在重复历史的剧本,2024年,以色列政府推出“科技自立计划”,投入50亿美元扶持本土半导体产业。

他们的量子计算机研发已经取得突破,首台20量子比特的超导计算机去年年底投入使用,比欧洲提前了18个月。

更狠的是他们的“人才回流计划”,对回国创业的科学家提供5年免税政策,去年吸引了超过3000名海外人才回国。

内塔尼亚胡的讲话里有句话值得玩味:“当他们试图孤立我们时,这恰恰创造了优势。”

这话背后藏着以色列的生存哲学,把压力转化为创新动力,就像当年被阿拉伯国家封锁,反而催生了滴灌技术和海水淡化工程。

现在的孤立困境,或许会加速以色列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

未来的以色列,或许会变成一个“科技堡垒国家”,用人工智能监控边境,用激光武器防御导弹,用垂直农场保障粮食安全。

这种模式如果成功,可能会成为小国应对大国博弈的范本,但如果失败,等待以色列的,可能是比1973年赎罪日战争更严重的危机。

现在的以色列,就像站在悬崖边上的舞者,而这场经济与科技的突围战,最终会把中东带向何方?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来源:笔杆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