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武汉大学这15名本科生获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5:04 1

摘要:感谢学校和学院的推荐以及老师们提供的宝贵机会,让我有幸获得资助。我所关注的离散共形几何理论,可视为单复变中共形理论的离散化,即将连续情形下共形理论最本质的特征保留,并进行研究。在立项过程中,总是问题叠着问题,幸运的是每次在我踌躇不前时,老师们会给予我启发与激励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

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立项情况

武大推荐的15位本科生获得资助

和珞珞珈珈一起

听听今年获资助的项目负责人的声音

刘宸

2023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感谢学校和学院的推荐以及老师们提供的宝贵机会,让我有幸获得资助。我所关注的离散共形几何理论,可视为单复变中共形理论的离散化,即将连续情形下共形理论最本质的特征保留,并进行研究。在立项过程中,总是问题叠着问题,幸运的是每次在我踌躇不前时,老师们会给予我启发与激励,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才能重拾信心,稳步前行。我想,得到基金委的资助是鼓励、更是一种压力,但我会调整好心态,努力学习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解决一些真正有意义的问题。

李天歌

2022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我从今年年初决定更改研究方向至量子计算与后量子密码方向。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我由衷感谢各位专家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和悉心教诲。对于理科生,尤其是数学和物理方向,本科期间具有这样的科研训练经历是非常可贵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学到如何研究问题,还能学到如何描述问题并讲述清楚,我认为这是和研究本身一样重要的能力。感谢各位老师的栽培,我一定会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牢固基础,紧随前沿,积极探索。

李东坤

2022级

物理学专业

从高中在华师一附中参加物理竞赛起,我便对普通物理五大模块中的光学产生了尤为浓厚的兴趣。进入大学之后,对量子概念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开始关注光子与磁子的基本性质,并由此萌发了将这两类准粒子耦合于微纳尺度体系中进行科研探究的想法。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获批,离不开学校与学院的关心支持、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以及师兄师姐们的无私帮助。未来,我将继续保持积极探索的精神,扎根磁光耦合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力争取得更大突破,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毛柯翔

2022级

物理学专业

我由衷感谢老师们的支持、同学的帮助、学校和学院的托举,并感恩基金委给本科生这样一个开阔视野、提高认知、独立开展研究的机会。同时我想鼓励准备申请的同学,要不断提升自己,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让我认识到物理学可以为理解与设计人工智能算法提供第一性原理的帮助。作为在AI时代成长的年轻一代,参与到物理与AI的交叉探索上,讨论可能存在的新范式,是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科研道路终究不会是坦途,我将持续在物理与AI的交叉探索中努力,响应国家发展人工智能的号召,为祖国乃至人类的科学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吴小函

2022级

物理学专业

得知项目获批,内心满是感激与振奋。首先感谢学校提供的科研平台与资源支持,感谢基金委给予本科生探索科研的宝贵机会。特别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从二维磁性半导体材料的选题把控,到材料中磁振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研究目标凝练,都离不开他们的专业引领;也感谢师兄师姐在汇报演讲、专家提问分析上的无私帮助;从申请书的多次打磨,到答辩PPT的反复优化,再到模拟答辩中对细节的精益求精,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这份认可既是鼓励更是责任,我将继续深耕物理科学与技术领域,扎实推进研究,不负这份信任与支持。

朱世捷

2022级

化学专业

能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我深感荣幸和感激。我衷心感谢一直以来老师们对我的悉心指导,一次次与我深入探讨课题、反复修改本子;感谢师兄师姐们在科研实践和技术学习上给予的无私帮助和倾囊相授。同时,也特别感谢学院和学校为我们搭建平台,组织多轮模拟答辩,帮助我们在演练中不断进步。这份认可对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将认真推进课题研究,脚踏实地,努力完成项目既定目标,争取以优异的成果回报各位师长的支持与期望。

曾柏恺

2022级

化学专业

衷心感谢老师们和师兄师姐们的悉心指导,以及学校与学院提供的多次培训与训练机会,使我不断成长。在申请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基础研究的意义,并逐渐学会了用严谨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逐步尝试从被动执行到主动规划的身份转变。在未来,我将脚踏实地、潜心投入项目研究,努力完成既定目标,恪守科学精神,为国家的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夏宁睿

2023级

化学专业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回想项目申报初期,我曾深感迷茫与忐忑。幸得老师们的悉心点拨,让我逐步走出困惑、坚定信念。难忘那些在电脑前通宵绘制图表、撰写申报书、反复打磨PPT的夜晚。每一次讨论,每一轮答辩,都让我对课题的理解不断深化。衷心感谢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无私帮助,感谢学校与学院提供的宝贵平台与支持,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我的科研能力,也让我对所学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未来我将继续保持踏实钻研的态度,始终怀有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努力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进步,为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飞龙

2023级

化学专业

在申报基金项目的这段时光里,我深切体会到科研之路既充满挑战,也蕴藏着成长的契机。在准备期间,多次在迷茫中摸索,在挫折中调整,幸得老师们指点与师兄师姐的帮助,为我拨开迷雾、指明方向;学院与学校组织多轮打磨演练,各位老师为我提供了很多建议;答辩期间,学校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在此表示感谢。这段宝贵的经历不仅深化了我对科研的理解,更让我坚定了投身科研的信心。获此资助,我倍感荣幸,亦深知责任在肩。今后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潜心钻研、广泛学习,力求不负期望、为科学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唐小迪

2022级

生物科学专业

获批国自科基金本科生项目是对我科研初心与能力的一次重要肯定。从选题申报、开展前期工作到项目获批的过程中,我真切体会到科学问题的打磨与求证同样重要。如何将点滴的想法转化成可行的方案并高效展开研究,我还需要不断学习并调整。特别感谢老师们的专业指导、实验室师兄师姐们的热心帮助,让我迅速适应科研环境,潜心实验和课题申报。接下来我将以此为起点,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以一域入门,破生命之题!

王骁元

2022级

生物科学专业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的视角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与人类疾病诊疗至关重要。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师兄师姐在课题推进过程中给予我的指导、支持与帮助;非常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武汉大学,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真正投身科学研究,以研究者的身份叩问细胞与生命的奥秘,加入人类对抗疾病的漫长斗争。浅予深深,长乐未央。未来我会在生命科学的漫漫征途上继续探索,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秉持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精神,在细胞中找到更多生命的答案,为生命科学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子喾

2023级

生物科学专业

衷心感谢一路上师兄师姐、老师们、学院和学校给予我全力支持和充分的自由度;感谢基金委的资助,让我有机会在脑科学这一无穷复杂的领域中迈出探索的一小步。在课题前期实验和申报期间多次修改申报材料、预演答辩中,我经历了实验做不出来的焦虑、反复的彷徨和不断打磨的煎熬。但与此同时,我也不断进化,愈发地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感到好奇,更加坚定了自己希望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的决心。未来的路仍会有各类艰难险阻,但我希望在项目研究周期和未来的研究中实现自我再进化,永葆初心,永远在路上。

谭子函

2022级

人工智能专业

能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我感到非常荣幸。在申报过程中,我不断深化了对研究项目以及人工智能的理解,也更加体会到人工智能赋能带来的广阔前景。衷心感谢学校和学院提供的优越科研环境和大力支持,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让我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成长。此次获得基金资助,既是对我前期工作的肯定,更是推动我前行的动力。未来,我将继续在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领域深入探索,不断提升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校的发展、祖国的科技进步以及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远巍

2022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获批,是对我前期科研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未来研究的激励。在项目申请过程中,得益于学院和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团队的协作配合以及前期积累的支撑,我得以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凝练科学问题,最终顺利立项。基金的资助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将以严谨务实的态度,科学规划研究进程,确保任务高质量完成。同时,注重科研成果的凝练与推广,努力在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方面取得突破。未来,我将继续秉持科学精神,勇于探索创新,在项目实施中产出高水平成果,为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贡献力量。

赵义斌

2022级

电波传播与天线专业

衷心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给予的宝贵肯定!这份殊荣属于所有为我倾注心血的可敬师长与挚友同窗,老师们的学术引领为我开启了科研大门,同学们的鼎力相助与温暖鼓励助我跨越难关,我们作为一个团队并肩作战、倾力打磨,这份情谊学生铭记于心。回首答辩前夕,忽感风寒,嗓音喑哑,几近失声,使我更深切地体会到攀登科研高峰绝非坦途。这段经历让我坚信,所有坎坷皆是淬炼,坚持是唯一的答案。我亦愈发领悟,科研不仅是个人的求索,更承载着恩师的期许、团队的信赖,学院的培养、国家的托付。我愿以此为起点,继续脚踏实地,驰骋星海,不负时代,不负所有托举我前行的臂膀。

今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试点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的第三年。武汉大学高度重视该项目建设与管理,校院联动,主动谋划、扎实开展项目培育,在项目遴选、预答辩、行前培训等核心环节,邀请高水平专家开展多轮精细指导与专项培训。

近年来,武汉大学围绕本科生科学研究素养培养,不断完善科研训练体系建设,构建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珞珈本科生创新研究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成的逐级进阶、点面结合的三级科研训练体系,为武大推荐高质量项目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打牢基础,全心助力

创新实践,奔向未来

在珞珈山这片沃土上扬帆起航

期待武大学子在科研舞台上的

精彩表现!

内容来源:本科生院

编辑/责编:魏子轩

审核:珞珈宣传“聚力计划”参与单位

本科生院 李晓锋

张佳宁

来源:小e教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