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阿拉善盟聚焦法治乡村建设,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以队伍培育为支撑、以多元调解为突破、以文化浸润为保障,构建“建、育、调、宣”四位一体工作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法治动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经验。
近年来,阿拉善盟聚焦法治乡村建设,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以队伍培育为支撑、以多元调解为突破、以文化浸润为保障,构建“建、育、调、宣”四位一体工作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法治动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经验。
以示范创建为引领夯实法治乡村建设基础
持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嘎查(村、社区)”创建,高标准完成2批次全国、全区示范单位复核工作,现已培育“全国民主法治示范嘎查(村、社区)”5个、自治区级23个,以点带面提升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规范化水平。将法治元素融入乡村治理全流程,推动村规民约修订完善与法治精神深度融合,让示范创建成果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治理实效。
以队伍培育为支撑建强基层法治服务力量
精准选拔嘎查村(居)“两委”干部、妇委会主任、驻村干部等,培育“法律明白人”1153名,认定“学法用法示范户”170户,通过发放徽章、证书、牌匾树立典型标杆。盟司法局选派公职律师担任阿左旗吉兰泰镇瑙干陶力嘎查法律顾问,成立了全盟首个“1+N”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推选“网红书记”胡淑英参与“八五”普法直播访谈,常态化开展“送法进农牧区”活动150场次、专题培训3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法治理念,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多元调解为突破激活基层矛盾化解效能
全盟村(居)法律顾问带领“法律明白人”开展普法宣传2000余场次,同步调解邻里纠纷、土地纠纷等各类矛盾800余次,提供法律咨询600余人次,实现“普法+调解”一体化推进。培育阿左旗“老徐调解工作室”、额济纳旗“郭红工作室”等本土化载体,依托调解员丰富经验和群众公信力,破解婚姻家庭、草场划分等农牧区常见矛盾纠纷,成为基层治理“活教材”。
以文化浸润为保障营造法治乡村浓厚氛围
创新普法载体,建成阿右旗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阿拉善宪法教育馆等阵地,累计接待3.2万余人次、开展宪法宣誓160余次;构建“微信+抖音+视频号”新媒体矩阵,“法治阿拉善”公众号发布信息6934篇,阿左旗“法润驼乡”视频号点击量超80万次;创作微电影《编外老师》、“驼小司”普法表情包等文化产品,组织法治乌兰牧骑演出1000余场,让法治文化融入乡村日常生活,为法治乡村建设注入持久活力。
来源:法治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