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试验选取了紫花苜蓿WL298HQ、WL349HQ、WL358HQ及中苜3号耐盐碱品种。通过对4个品种的产量、粗蛋白及有效蛋白等关键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筛选出适宜托县盐碱地生长的优良苜蓿品种,同时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盐碱地苜蓿种植的科学管理模式。
近日,呼和浩特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饲料饲草技术科联合托克托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在五申镇西窑子村种植示范基地开展耐盐碱苜蓿播种工作。
本次试验选取了紫花苜蓿WL298HQ、WL349HQ、WL358HQ及中苜3号耐盐碱品种。通过对4个品种的产量、粗蛋白及有效蛋白等关键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筛选出适宜托县盐碱地生长的优良苜蓿品种,同时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盐碱地苜蓿种植的科学管理模式。
在播种过程中,技术人员紧抓“三个精准”,即精准把握播种时机,选择清明前后地表返潮的有利墒情;精准把控种子质量,全部采用包衣技术处理,确保种子发芽率和抗逆性;精准控制播种标准,统一采用机械化作业,确保播种深度控制在1.5—2厘米,行距保持在15—30厘米范围内。
据介绍,苜蓿作为优质牧草,其耐盐碱特性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了新思路。托克托县地处黄灌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在此开展试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种植试验,将系统评估不同品种苜蓿在盐碱环境下的适应性,探索“以种代改”的盐碱地治理新模式,为全市中轻度盐碱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可实现既改良土壤又发展牧草产业的效果。试验成果将为黄河流域灌区盐碱地改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