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是一种长效降糖药,每天只需注射1次,有什么副作用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7 14:21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71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现在打的是利拉鲁肽,一天一次,方便是方便,但听说还有副作用,我该不该继续用?”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确实,利拉鲁肽因为每天只需注射一次,被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称为“懒人神药”。它除了能控制血糖,还能帮助减重、保护心血管。

但越是“效果神奇”,越容易让人担心它背后的代价。它真的安全吗?有没有副作用?长期用会不会伤身体?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清楚——利拉鲁肽到底是什么,它的作用机制、潜在副作用,以及哪些人该慎用。

简单来说,利拉鲁肽是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模仿的是我们身体里一种天然肠道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这个激素有个好处:只有在血糖升高时才发挥作用。它可以:

促进胰岛素分泌(降血糖);

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减少肝糖输出);

延缓胃排空(让吃进去的饭慢慢吸收);

增强饱腹感(减少食欲)。

说白了,利拉鲁肽就像一个“聪明调节器”,帮助身体自主维稳血糖。不像传统胰岛素那样“硬控”,也不像口服药那样时间短、波动大。

从使用体验来看,利拉鲁肽确实有不少优势。

首先,它是长效药物,一针可以管24小时,避免频繁打针。对怕麻烦或上年纪的患者尤其友好。

第二,它不像胰岛素那样容易引起低血糖。因为它的作用是“看血糖办事”,血糖不高时基本不启动。

而且很多人发现,打了利拉鲁肽以后体重也减轻了,这不是副作用,而是“副收益”。这对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因为肥胖本身就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利拉鲁肽也不例外。

1. 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

刚开始用药的患者,约有20%—40%的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胃胀等不适。这是因为它减缓了胃排空,也影响了肠道的蠕动。

但好消息是:这类副作用大多是暂时的,1—2周后会逐渐缓解,医生通常会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以减轻不适。

2. 少数人可能出现胰腺炎风险

有研究指出,GLP-1类药物可能略微提升急性胰腺炎的风险。虽然发生率非常低,但如果患者本身就有胆结石、高甘油三酯等病史,就要特别留意。

出现持续上腹痛、恶心、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排查。

3. 对甲状腺的影响仍在研究中

动物实验中,利拉鲁肽与甲状腺C细胞肿瘤有关联。但目前人群中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它会导致甲状腺癌。不过,有甲状腺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慎用

4. 注射部位不适

部分人会有注射部位红肿、瘙痒或硬结,这属于轻微反应,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利拉鲁肽特别适合以下几类人:

已使用二甲双胍等口服药,但血糖控制不佳;

有肥胖、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患者;

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

不方便频繁注射的人(如老年人)。

但以下人群使用前一定要谨慎:

有胰腺炎史或胆结石的人;

有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瘤综合征家族史的人;

严重胃肠疾病患者;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安全性尚不明确)。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购买或调整剂量。

目前已有多项国际长期研究(如LEADER研究)证实:利拉鲁肽在长期使用中不仅能稳定降糖,还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在为期3.5年的随访中,使用利拉鲁肽的糖尿病患者:

死亡率降低13%;

心梗、中风等重大心血管事件减少13%;

肾功能恶化风险也明显下降。

也就是说,利拉鲁肽并不是“只能短期用”的药,而是可以长期管理糖尿病的工具

当然,长期使用仍需定期复查,如肾功能、电解质、胰腺酶等。

利拉鲁肽不是“神药”,它不适合所有人。但对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它确实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选择。

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注意观察可能的不良反应,利拉鲁肽可以成为你长期抗糖路上的好帮手。

别被“副作用”三个字吓住,也别因“听说”就盲目停药。科学用药,才是保护身体最靠谱的方式。

参考资料:[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中医内科程医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