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时四年的维权长跑,“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张女士终于在一份判决书中获得支持。9月16日,张女士在其个人社交账号发文称:“四年了我终于赢了特斯拉一次!”
历时四年的维权长跑,“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张女士终于在一份判决书中获得支持。9月16日,张女士在其个人社交账号发文称:“四年了我终于赢了特斯拉一次!”
消费者对行车数据享有知情权
张女士提供的判决书显示,北京大兴人民法院责令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其提供车辆识别代号为5YJ3E7EA7LF550391的特斯拉Model3车辆于2021年2月21日发生交通事故前三十分钟的完整行车数据。
判决书显示,法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张女士要求特斯拉北京公司等向其提供涉案车辆涉案事故发生前30分钟完整的行车数据是否合理,应否予以支持。
法院强调,涉案车辆是智能网联汽车,出现交通事故后,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汽车,在事故成因上仅需考虑车辆硬件的实时性能即可,智能网联汽车在行使过程中产生的行车数据对于事故成因分析愈发重要,行车数据对于消费者而言重要性和客观需求愈发凸显。
张女士名下车辆在2021年2月21日发生交通事故,要求特斯拉提供事故发生前30分钟的行车数据,有助于辅助其全面分析涉案车辆该时段内的整体情况,应当认定为消费者知情权范畴,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法院称,虽然特斯拉认为此类数据与交通事故无关,但在消费者要求提供完整行车数据时,特斯拉公司作为经营者,依法应当提供完整的行车数据。
张女士表示,“今天的判决证明了四年前特斯拉违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行政责令,提供的数据是不完整的。”同时她也解释,判决书中驳回的是她对特斯拉郑州的诉讼,因为郑州特斯拉是销售机构,不具备管理储存数据的能力。
张女士称,她最初是以产品质量案去起诉的特斯拉,但当时数据不完整,特斯拉方面一直没有提供完整数据,所以就先把案由更改成了数据案。她会在拿到完整数据后,再去申请司法鉴定,看下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然后根据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肯定会就产品质量原因再起诉特斯拉。
张女士强调,她坚持四年与特斯拉打官司,最终的诉求只有一个——想要一个结果。“我想要知道,特斯拉车辆的刹车到底有没有问题,出现‘刹车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车顶维权事件”引发广泛讨论
回顾该案,“车顶维权事件”不仅将特斯拉推至风口浪尖,也引发行车数据到底归谁、消费者如何合理维权的讨论。
2019年12月15日,张女士出资购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3轿车。2021年2月21日,张女士父亲驾驶该车辆发生车祸,张女士坐在副驾驶。张女士认为其父亲在驾驶所购特斯拉Model3时,车辆出现刹车失灵问题,导致父亲受重伤,但特斯拉方面坚持车辆并无问题。
2021年4月19日上海车展期间,张女士爬上特斯拉展车车顶高喊“刹车失灵”,喇叭还循环播放“特斯拉Model3春节期间刹车失灵,引发交通事故,一家四口险些丧命”的录音,该行为引发广泛关注。当天,上海警方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张女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
2021年10月,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起诉张女士,指控其在上海车展上的“车顶维权”行为侵犯了公司的名誉权,并索赔500万元。2024年5月30日,一审法院认定张女士“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案涉车辆确实存在刹车失灵”,其行为已构成对特斯拉的诽谤,判令其公开道歉并赔偿172275元。张女士不服上诉,2025年7月11日,上海市二中院作出二审判决,认定张女士侵犯特斯拉名誉权,需向特斯拉赔礼道歉并赔偿17万元。
引人关注的是,特斯拉提供的司法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车顶维权事件”使特斯拉遭受了超过1.7亿元订单直接损失、数千万元商誉损失。对于致特斯拉1.7亿损失的评估报告,张女士表示,该证据法院没有采纳,她更不认可。
针对名誉权案的判决结果,张女士表示,名誉权只是边缘战,二审维持原判不代表刹车不失灵,因为名誉权不是产品质量纠纷案件。要想证明特斯拉刹车有没有失灵,需要更多的数据。
跳出个案,北京大兴人民法院的判决意义非同小可,其最大的亮点是明确了行车数据的属性定位。
站在车企的角度,车速、制动踏板物理性移动信号、制动主缸压力、ABS信号、加速踏板位置、方向盘转向角等数据,是事关企业发展的商业秘密。基于这些原因,车企方面不愿意配合交出数据,似乎在情理之中。
然而,无论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从法律的角度看,行车数据都应当被视为个人信息。行车数据是消费者驾驶汽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一样,具有鲜明的个人属性,符合“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特征。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既然属于个人信息,那么车企就没有任何理由,将这些行车数据“私入囊中”,不向车主提供。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越来越普及,对消费者而言,行车数据的重要性和客观需求愈发凸显。法院判决明确了车企有提供完整行车数据的法律义务,这并不是给市场主体压上沉重的锁链,而是为全行业立起了规范自身、以人为本的风向标。对行业来说,不失为新的发展契机。作为消费者,也应当读懂司法善意,依法合理行使权利,切不可走向极端维权的另一端。
来源:天天在线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