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白瓷罐是唐代白瓷的代表性类型,尤其是那些尺寸超越常规的器物,它们不仅是技术上的壮举,更是审美观念的极致表达。这件腹径32厘米、高30.7厘米、口径14.5厘米的大型白瓷罐,敞口、卷沿、短束颈、丰肩、弧腹、下腹斜收、平底。积釉处泛青,釉层开片细密呈现冰糖或冰
有藏品计划出入手可留言或者私信,单纯资讯解答市场疑惑也可以,问问不花钱哈
卫星:s第一个字母c第二个字母p第三个字母m第四个字母,还有87两个数字,找到我们
唐代巩义窑大型白瓷罐
朔元EMERGE藏
唐代白瓷罐是唐代白瓷的代表性类型,尤其是那些尺寸超越常规的器物,它们不仅是技术上的壮举,更是审美观念的极致表达。这件腹径32厘米、高30.7厘米、口径14.5厘米的大型白瓷罐,敞口、卷沿、短束颈、丰肩、弧腹、下腹斜收、平底。积釉处泛青,釉层开片细密呈现冰糖或冰裂纹状,釉层丰富,呈现出多次施釉的特点,层次微妙。器物整体展现出丰硕敦颐,渊渟岳峙的宏大气象。这种类似于仰望庞大建筑的观感来源于其器形构成的特点——下腹部直壁奠定基础,肩部外扩形成张力,口沿内收构成视觉终点。
本文将以此件器物为引子,通过全球收藏界的视角、古代绘画的搜集比对、工艺技术分析等,从多维度探讨唐代大型白釉罐的艺术魅力和收藏价值。
全球收藏视野下的唐代大型白瓷罐传奇
在探讨这件唐代巩义窑白瓷罐之前,我们有必要从全球收藏界的重要案例入手,理解大型唐代白瓷罐在艺术史中的独特地位。
埃斯肯纳齐所藏大型唐代白釉罐
英国著名古董商朱塞佩·埃斯肯纳齐(Giuseppe Eskenazi)不仅是亚洲艺术品领域的权威,更是唐代艺术品的忠实收藏者。他在私人收藏中曾持有过一件含盖高度达35厘米的唐代白瓷罐。
隋-唐代 大型白瓷罐(35cm)
Eskenazi藏
埃斯肯纳齐对唐代艺术品的重视并非偶然,而是贯穿其职业生涯的明确选择。2022年,佳士得在专访文章《Giuseppe Eskenazi: the world’s foremost dealer in Asian art》中特别指出:“…埃斯肯纳齐艺廊举办策展展览已有50 年历史。首届展览于1972年举行,主题是唐代。当时,艺术品经纪商还没举办过主题展览。”;另外,在埃斯肯纳齐的自传《A dealer's hand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中,他专门辟出"第二个十年"章节,详细记录了题为"选唐代艺术品,还是选窗帘"的故事,再现了埃斯肯纳齐在初创艺廊时期,较为重视唐代艺术品。
朱塞佩·埃斯肯纳齐 (Giuseppe Eskenazi)
通过这两个相互印证的案例——从其首个展览主题的选择到自传中的销售叙事,我们能够清晰看到埃斯肯纳齐对唐代艺术品的长期坚持与独特眼光。
唐代白瓷罐可资选择的标的非为少见,而埃斯肯纳齐作为全球顶尖的中国高古器物经纪商且以挑剔品味而著称,这件35cm的唐代白瓷罐能位列其收藏之一,除却线条器形等审美要素之外,颇为罕见的大尺寸应是其选择纳藏的重要原因之一。
John Berwald藏大型唐代白釉罐
John Berwald 是欧洲黄金一代中国高古艺术经纪商中的翘楚,他于 1986 年创立心雅堂(Berwald Oriental Art),经营中国艺术品逾30年,曾担任美国西陵基金会艺术品顾问 。2009 年,他在纽约亚洲艺术周策划了以 《丝绸之路影响下的唐代瓷器》 为主题的展览,当时展览配套的图录封面便是一件含盖高逾52厘米的唐代大白罐。一场以“丝路”为主题的展览,并没有选择绚烂多彩的三彩器物,也没有选择夸张夺目的瓷塑,而选择这样一件品味克制的唐代大白罐,彰显了大尺寸的唐代白罐在其收藏序列中的重要地位。
唐代大型白釉罐
John Berwald藏(52cm)
茧山龙泉堂藏大型唐代白釉罐
将视线转向亚洲收藏界,在日本古董界的另一座丰碑——茧山龙泉堂,其曾收藏了一件高33.7厘米的唐代白瓷罐。这件大型唐代白釉罐在茧山龙泉堂2017年举办的《大唐展》中展出;从工艺上看,器物施釉仅覆盖三分之二,采用了施化妆土并罩烧低温釉的技术,属于非精细白瓷产品。
传统上,这类唐罐在市场上被视为略逊于巩县窑和邢窑的产品。然而,考虑到茧山龙泉堂底蕴深厚的收藏历史及其极致的审美趣味,本件器物仍能入选《大唐展》,究其原因,盖因其大型尺寸(含盖高33.7厘米)使之从一众唐代“万年罐”中脱颖而出。
唐代大型白釉罐
茧山龙泉堂藏(33.7cm)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唐罐图像
中国古代绘画中,常规尺寸瓷罐的日常应用场景尤为常见。例如《货郎图页》,该画作生动展现了南唐时期市井生活中常规尺寸日用器皿的广泛普及性。
又如《维摩诘经变》中描绘的酒肆场景,长桌上置有常规尺寸的瓷罐,同样展现了常规尺寸的器物在世俗社会特定场合下的寻常可见。
《货郎图页》五代故宫博物院藏
《维摩诘入酒肆》五代莫高窟第61窟壁画局部
与之相对的,在描绘高等级贵族生活的作品中,为我们理解唐代大型器物的使用场景提供了线索。例如《唐人宫乐图》和房龄公主墓壁画,这两幅作品中均可见大型器物的使用或者陈设。
因此,我们推断,可能由于当时生产力有限——制作大尺寸器物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只有高等级贵族才能使用品质高级、尺寸硕大的器物。这也说明了超乎寻常体量的大型瓷罐,在同时代的器物体系中显得尤为突出,其稀缺性不言自明。
《唐人宫乐图》唐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房龄公主墓壁画局部
直接描绘白瓷罐的案例较为罕见,唐代敦煌莫高窟第85窟的壁画中,描绘了与本品器型及尺寸高度相似的白色容器。画面生动地展现了陶匠专注于制作器物的场景——大型陶罐置于转轮之上,匠人左手扶稳罐身,右手则地伸入罐内进行内壁修整,同时以赤足持续推动转轮。
这不仅为研究晚唐时期大型陶器的制作工艺与技术水平提供了直观证据,更印证了此类大型器物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确曾存在,并具有成熟的制作能力。
唐代莫高窟第85窟壁画局部
月亮罐的启示:从东亚文化圈看大型白瓷罐的美学价值
大型白色陶瓷器物暗合着东亚传统审美及文化当中的重要传统,往往承载着特殊的文化意义。韩国的"月亮罐"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月亮罐体现了朝鲜王朝“新儒学”所提倡的“克己复礼”和“顺应自然”之美的哲学,兼顾大型月亮罐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所体现的工艺巅峰,月亮罐在近代一跃成为韩国国家文化的重要象征物之一。
及至当代,因为月亮罐的美学精神洽与20世纪以降的当代艺术及家居设计风潮产生共鸣,再次被推上研究、收藏和公众关注的高峰。例如,三星财团收藏的月亮罐曾引发韩国社会对传统美学的集体思考。影视作品《来自星星的你》及K-pop偶像BTS成员的喜爱,韩国国立美术馆与axel vervoordt画廊的陈设,当代知名摄影家具本昌(Koo Bohn-chang)将月亮罐视为较为重要的拍摄主题,彰显月亮罐的独特的美学价值。
三星财团收藏、K-pop偶像BTS成员收藏、
韩国国立美术馆藏、axel vervoordt画廊、具本昌摄影作品
实际上,中国的唐代就已能烧造出尺寸、技艺与审美价值皆堪比甚至超越“月亮罐”的白瓷。2015年,美国著名古董经纪人J.J.Lally为朗斯多夫(Longsdorf)举办了一场白瓷专场展览,而在该展览的图录之中,Ronald W. Longsdorf在序言当中写道:“我最感兴趣且收藏时间最长的类别之一是中国早期白瓷,我从二十五年前就开始收藏它了。”本次图录的封面是产自邢窑的白瓷罐,大气简洁,由此足以见得以白瓷罐为代表的唐代白瓷在欧美藏家心目中也具有极高的地位。
《中国早期白瓷》展览 Longsdorf藏
中国唐代白瓷罐比月亮罐的出现早了整整一千年。两者虽同属白瓷经典,但两者背后映射的文化背景和收藏体系却大为不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白瓷经典,在千年后的今天,却仍以它们独特的器物之美,跨越时空的界限,与世界各地的文化爱好者进行着深刻的对话。
在当代空间的设计当中,大型陶瓷器与雕塑一道,往往是一个空间的软装体系建构当中的重要基石。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的宅邸设计便是一例,他曾在其居所内的关键点位陈设史前陶罐与大型瓷罐。由此例可见,与相对简洁的底装硬装相比,出色的大型器物宛如清流之中激浪砥石,构成了空间视觉感受中的重要骨架。
贝聿铭之家
唐代白瓷罐近年来受到市场热捧,亦与前序所述的设计潮流演变关系紧密——它们不仅是容器,更是"三维空间中的建筑"。想象一件巩义窑大罐单独置于暗厅中央,灯光仅勾勒其轮廓,与当代极简主义雕塑并置;或者当一件巩义窑白瓷罐在展厅中独自伫立,晨光、夕阳及月光轮流掠过釉面;或者将其与具有强烈线条感的包豪斯家具搭配;抑或将明式家具与其陈设,形成特殊的空间场域;或者与唐代佛像进行结合呈现。
右为:唐代巩义窑大型白瓷罐
朔元EMERGE藏
工艺考析: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器型类型学分析显示, 通过对北方唐墓出土瓷器的类型研究中,无系罐总共分为六类,而本品属于CaⅠ式——敞口,卷沿,丰肩,弧腹,下腹斜收,平底,饼足,短束颈,罐身比例略显敦厚,肩腹较为丰隆,然而下半部份曲线快速收窄。结合Ca I式纪年标本以及参考其他非纪年墓资料,可以看出此式标本主要流行时间较短,推测主要集中在7世纪中后期(唐代早期)。
Ca型无系罐图例
CaⅠ式无系罐统计表
烧制工艺方面,这件器物与制造大型陶瓷器的常用方法不同,并不是采用分段制作、套接烧成的技术,而是一体拉坯而成。此罐的底部处理显示出精湛的工艺——支钉痕迹几乎不可见,只剩余轻微窑灰在其上,说明烧制过程控制得当。釉面观察发现,器表有轻微的"泪痕"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釉料流动性好,在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而非缺陷。
早期的唐代白瓷大多数是施釉一半至三分之二,概因唐代早期釉料的流动性难以控制,而此件大型白罐,不惜工本采取了多次施釉的方式以追求施釉及底,体现出本件器物当时定烧要求之高。更为难得可贵的是,同一时期的唐代早期白瓷常见到釉面缩皱或施釉不匀的现象,而本件器物的釉面匀净得当,晶莹肥润,应是当时产品当中百里挑一的产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细节-
唐代巩义窑大型白瓷罐
(局部拉坯痕迹、底胎状态、肩部“泪痕”)
朔元EMERGE藏
从工艺角度看,这类唐代巩义窑白瓷罐代表了当时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这类唐代白瓷罐胎体分析显示,其采用含伊利石质的高岭土的一元配方,形成较为精细的巩义县白瓷胎,瓷釉均加入其制胎原料作为瓷釉基体并配以高钙质的草木灰原料,再添加石英类原料以提高瓷釉中SiO2的含量,使其呈现微微的玻璃态,这是唐代白瓷能够达到"类玉"质感的关键。釉料中含有的微量铁元素经过严格控制,形成了纯净的白色。以上为唐代早期巩义窑白瓷产品的特点表现:胎质较细腻坚致,白胎为主,白釉均匀、较光亮,器物不尚施化妆土,微微泛青。
邢窑、巩义窑陶瓷样品截面显微图片
TiO2-Fe2O3化学组分分布图
值得强调的是,与以往认识不同,唐代早期巩义窑的白瓷产品延续了隋代已建立的生产传统,绝大多数为精细白瓷且不施化妆土;其胎釉质量明显优于同时期的邢窑产品。因此,唐代早期市面上流通的白瓷基本是巩义窑产品。
唐代巩义窑大型白瓷罐(未施化妆土)朔元EMERGE藏
唐代早期出土白瓷分布图
根据考古报告,唐代巩义窑窑址发现的匣钵内径普遍在10-25厘米之间。这意味着尺寸超过此范围的器物需使用特制窑具并采用悬烧工艺,成品率较低。由此可见,大型瓷罐并非常规销售的大宗商品之一,这也体现了本件大型唐代白釉罐的稀缺性。
稀缺性:大型唐代白瓷罐的终极价值
综合全球范围内的实物资料与学术研究,我们可以确认:唐代白瓷罐中达到30厘米以上高度的案例极为罕见,其中,巩义窑白瓷罐中高达30厘米以上更是堪称凤毛麟角,纵观近15年拍卖记录,超过30厘米的唐代白瓷罐公开交易不足5次,且均为带盖的高度,也就是说罐子的净高可能不足30厘米。因此,朔元EMERGE藏的大型唐代白釉罐,其腹径32厘米、净高为30.7厘米的巨器,无疑是巩义窑白瓷中的"重量级"代表,从尺寸上而言,可谓“罐王”之一。
黑石号沉船(高度36.8cm)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高度32.4cm)
纽约佳士得成交价18,000 USD(高度40cm)
纽约佳士得成交价43,750 USD(高度37cm)
纽约佳士得成交价12,500 USD(高度29.2cm)
2024年12月香港佳士得估价300,000 - 500,000 HKD (高度31cm)
从工艺难度看,制造如此尺寸的白瓷罐需要解决胎体支撑、釉料均匀、烧制变形等多重技术难题。在唐代没有现代窑炉技术的条件下,完成这样的作品堪称奇迹。从美学价值看,这件器物完美体现了唐代"大气包容"的审美取向。
唐代巩义窑大型白瓷罐
朔元EMERGE藏
从收藏传承看,这件白瓷罐可能经历了从海外到本土、从传统到现代的复杂流转,每一阶段都留下了文化印记。站在2025年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凝视这件唐代巩义窑白瓷罐,我们看到的不仅是1300年前的制瓷技艺,更是一个文明鼎盛时期的自信与从容。
它的巨大尺寸,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大唐气象"的内涵——唐代工匠在突破30厘米高度临界点时,实际上是在挑战陶土物理极限与视觉分割的边界,这使每件存世的大型白瓷罐都成为唐代技术与美学的历史物证。唐代白瓷罐的“大”不是单纯的尺寸概念,更是唐代美学对于雄浑强健追求的极致表达。
来源:阿古说收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