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副校长牵手法治小记者】张晶晶:深耕未检护成长 法治奇遇启童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3:03 1

摘要:张晶晶,女,199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员额检察官。自2013年进入检察院工作,已在业务部门辛勤耕耘十三载,累计办理刑事案件超千件,通过立案监督追诉漏捕漏犯20余人,多起案件被评为最高检、省检察院典型案例。作为学校的

法治副校长

张晶晶,女,199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员额检察官。自2013年进入检察院工作,已在业务部门辛勤耕耘十三载,累计办理刑事案件超千件,通过立案监督追诉漏捕漏犯20余人,多起案件被评为最高检、省检察院典型案例。作为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彩虹姐姐"讲师团核心成员,她始终以专业和热忱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曾获嘉兴市"优秀普法讲师"、嘉兴市公诉标兵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法治小记者

费旭辰,女,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学校首批法治小记者。活泼开朗的她热爱阅读和写作,善于用童真的视角观察生活,用稚嫩的笔触记录法治故事,是校园里有名的"普法小达人"。

张晶晶:

深耕未检护成长 法治奇遇启童心

夏日的检察院里,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们围着检察官张晶晶,听她讲解法律文书、指导模拟听证。孩子们总爱亲切地叫她“彩虹姐姐”。

张晶晶作为深耕未成年人检察一线的检察官和播撒法治种子的法治副校长,创新“浙里花开・彩虹桥”普法品牌,用“红橙黄绿”分级干预机制为迷途少年铺就归途,在法治活动中,让法律的温度与敬畏,悄悄在童心深处扎下了根。

法治园丁的初心耕耘

张晶晶扎根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第一线,在她看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不仅要惩治犯罪,更要预防犯罪、挽救失足少年。"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即便他们曾经迷失过方向。"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她的推动下,海宁市创新建立了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协作机制。这项机制根据未成年人偏差程度分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并进行“红橙黄绿”内部赋色管理,由各阶段对应职能部门、村社区人员、社工组成干预小组,通过观护帮教、训诫、民事支持起诉、督促监护令等刚柔并济手段开展阶梯式针对性干预。据统计,该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干预145名未成年人,其中26人重返校园,75人顺利就业,更有1人创业成功,经营着一家电动车修理店。

张晶晶积极推动跨领域合作,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她与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共建实践基地,对未成年人帮教项目进行"督导+评估”;与西山社区签订罪错未成年人帮教合作协议,为罪错未成年人链接就业资源,助力回归社会;联合民革嘉兴市委会直属海宁支部成立"晴空反欺凌工作站",由律师、教师、政府工作人员及检察官组成反欺凌工作队伍,联合参与欺凌行为的调查、认定、处置,已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反欺凌教育培训11场,妥善调查解决了12起学生纠纷案件。

"彩虹桥"上的法治启蒙

作为法治副校长,张晶晶深耕"浙里花开·彩虹桥"品牌,构建多维普法矩阵。她突出"需求型"内容设置,发挥检察机关案例资源,开设法治小剧场,编排法治情景剧、法治微电影在全市各学校巡演,拍摄的法治微课《COS网约需谨慎,警惕"陪玩"变"被害"》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精品法治网课,"彩虹桥"项目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小而暖"儿童关爱公益项目。

她打造"体验型"法治互动平台——海宁市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法治研学之旅"项目,设计包括"小小检察官"职业体验课程、法治教育宣传课程、公益诉讼观察员实践课程三条研学主线。在这里,法治教育不再是枯燥的法条宣讲,孩子们可以穿上小小检察官制服,体验案件办理的庄严过程;在模拟听证会上,通过角色扮演理解司法程序;作为"公益诉讼观察员",亲身参与环境保护实践。该基地被评为浙江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嘉兴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

她还拓展"共享型"法治交流阵地,将青少年宫等社会化载体作为基地的外延式阵地,将法治教育的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校园里的“法治盲盒”、开往社区的"法律大篷车",实现法治进校园城乡无差别覆盖。三年来,张晶晶和她的团队共面向全市中小学、社区、机构组织等开展法治活动100余场次,受教育师生家长3万余人次。

小记者的法治初体验

八月的一个清晨,我和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海宁市人民检察院。今天,我们将作为法治小记者,受邀参与一场特殊的"法治奇遇之旅"。

在庄重的升旗仪式后,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检察院办案区,同学们好奇地观察着讯问室、宣告室等专业场所,认真听检察官讲解办案流程,宣读《不起诉决定书》《起诉书》等法律文书,零距离了解检察职能、机构设置和检察官日常工作。"原来法律文书是这样的!"我在采访本上工整地记录着。

在公益诉讼实验室,各种高科技设备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无人机、勘查取证箱、食品安全检测仪......这些往常只在电视上见过的设备,现在都可以亲手操作体验。我感叹道:"检察官老师不仅要懂法律,还要掌握这么多科学技术,真是太了不起了!"

最让同学们兴奋的是模拟听证会环节。在张晶晶检察官的指导下,同学们分别扮演检察官、听证员、辩护人等角色,模拟一起涉罪未成年人盗窃案件能否作出不起诉处理意见进行现场听证。"我认为应该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受害人的权益也需要保护"......通过角色代入,我直观感受到了司法程序的严谨,也理解了"冲动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道理。

同学们在法治教育基地的彩虹七色环线游园闯关、法律知识PK,让学法过程充满欢声笑语。我在留言屏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感言:"法律不仅是规矩,更是保护我们的彩虹盾牌。"

活动尾声,我和同学们获得了专访张晶晶检察官的机会。捧着精心准备的采访本,我问道:"张老师,您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张老师温柔地笑了笑:"最大的感受是责任重大,但也充满希望。每当看到迷途的孩子重回正轨,看到受害的孩子重现笑容,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像你们胸前的红领巾,虽然鲜艳却需要用心呵护。"

张老师还说,有些孩子因为家庭原因反复犯错,有些案件的处理需要平衡多方诉求。但正是这些困难让他们不断思考如何完善工作机制。分级干预、社会支持等做法,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摸索出来的。

当问及小学生该怎么参与法治建设呢?张老师的眼睛亮了起来建议道:"你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遵守校规校纪、尊重同学、遇到问题用合理的方式解决。还可以做一个小小的法治宣传员,把今天学到的法律知识分享给更多人。”

最后我将精心制作的纪念册送给张老师。扉页上工整地写着:"谢谢您,张老师!您用法律的彩虹,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以法治视角 看大千世界

邮箱:fzrbzj@126.com

欢迎投稿!

来源:法治浙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