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发展活力十足 “三城”建设成效显著——王立德在宝安区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报告(摘编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1 08:17 1

摘要:●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荣获全国产业名区百强第二。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300.43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在全市行政区中保持第三名、连续四年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1050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471亿元、占全市20.5%,总量连续两

2024年工作回顾

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增长持续向好

●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荣获全国产业名区百强第二。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300.43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在全市行政区中保持第三名、连续四年高于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1050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471亿元、占全市20.5%,总量连续两年全市第一,扛起了全市工业大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14.7亿元、占全市23.6%,总量连续三年全市第一。商品房销售面积17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2%,总量全市第一、增速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14.76亿元、全市第二、创历史新高。招商成果丰硕,全年落地重点项目220个、意向投资额1400亿元,连续三年超千亿元,蝉联三届全市“招商优胜区”。

●消费活力十足,内需潜能加快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3.9亿元,同比增长5.1%、比全市高4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全市行政区第一,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跨越两个千亿大关、达5060亿元。限上网络零售额253.9亿元,同比增长49.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4.9亿元、占全市19%,总量连续三年全市第一。

●外贸进出口增长迅猛,跨越六千亿元大关。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9%、比全市高5.5个百分点,总量达6093.4亿元,跃居全市第三;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由2023年176.7亿元增长至924.2亿元,增长4.23倍,增速全市第一,总量跃居全市第二。

二、产业发展向新提质,新质生产力指数全国百强第五

●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荣获全国新型工业化综合实力五百强第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58%。全景相机、骨传导耳机等23个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微电机、LED超高清显示屏等36个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战新产业集群增加值实现2405.4亿元、总量全市第二,占GDP比重45.4%。荣获中国新型PCB十大产业集聚区榜首。

●服务业发展扩容提质,特色产业多点开花。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增速全市第一。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742.6亿元、总量稳居全市前三。高交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世界隧道大会等144场展会活动成功举办。前海·宝中、空港会展两大世界级商圈加快建设,华润啤酒小镇正式开业。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前海宝安片区改革开放成效显著。片区地区生产总值1334.1亿元、同比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78.8亿元、同比增长35.1%。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首期主体工程完工、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深港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平台正式启用。

●国资国企、集体经济改革深入推进。湾区产业投资大厦“在建即满租”,新桥东一号园区引进先进制造企业32家。24个集体园区转型增效,释放产业空间32.5万平方米,单位面积产出效能翻番。

●企业服务机制高效智能。升级亲清政企服务直达平台,新增惠企政策项目183项,全年通过平台受理审批1.2万次,解决企业诉求3399件。宝安获评全国唯一营商环境年度城区。

●以改革思维破解企业“四大难题”。针对产业空间租赁市场乱象,试点开展“五乱”综合整治,为企业降租减支1.3亿元。针对老工业园区破旧低效,修订出台旧工业区整治提升实施办法,提升产业空间347.6万平方米。针对企业不敢投不愿改,在全市率先出台“技改18条”,以8亿元技改资金撬动企业技改投资177亿元,同比增长20.4%。针对企业找订单、找资金、找空间难的问题,开展“我为企业找市场”专项行动,举办供需、融资等对接活动203场,撮合成交额约30亿元、促成融资金额约307.9亿元。

●土地空间二次开发“组合拳”有力有效。全年整备土地310公顷,其中产业用地107公顷、居住潜力用地43公顷、民生设施用地88公顷、均为全市第一。建立集中连片区域统筹机制,首批推出集中连片区域10个、1212公顷,以战略级空间承载战略级项目。

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连续四年获评全国创新百强区第二

●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跃升。新建学校(园)23所,新增公办学位4.63万座,全市最多;普惠园在园儿童占比约93.7%、比上一年提升3.9个百分点。全市率先出台惠师减负“双十五条”。

●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全市第三,其中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约97%。发明专利授权量首次破万件,达1.1万件、同比增长47.5%,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同比增长140.7%。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家、总量达277家,位居全国区县第三;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6家、上市企业5家,均全市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7397家、连续8年保持全国区县级第一。

●各类英才纷至沓来。实施“凤凰英才计划”,引育高层次人才369人;聚焦“20+8”产业集群,评选首席工程师、杰出工程师116人,包揽第七届、第八届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总冠军;全年引进各行业人才约2万人。联合前海试点推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政策,公开向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新赛道人才抛出“橄榄枝”。全年为各类人才供应保障性住房1.2万套。

五、高质量落实“百千万工程”,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各街道发展趋向均衡一体化。宝安设站最多的地铁12号线全线通车,与20号线、6号线和11号线无缝换乘,沙井、松岗、燕罗、石岩等深圳西北片区与中心城区融合加快。公办中小学基础教育集团、幼教集团实现街道全覆盖,新建学位70%左右布局在原教育资源较薄弱的西部、北部片区。市人民医院宝安医院在西部加快建设,燕罗湾区芯城医院立项获批。

●新型城镇化战略纵深推进。改造老旧小区63个、全市最多。10个综合整治类城中村改造试点项目全面开工,51个城中村供用电整治全面完成、惠及居民约23万户。“瓶改管”全面收官,20万户居民用上了清洁、放心的管道天然气。

●对口帮扶协作提质增效。连续两年获评深圳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等次。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园产值实现114.6亿元、同比增长7.9%,宝安-潮南、宝安-澄海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揭牌运营。扎实推进与广西都安、大化、环江三县东西部协作。用心用情做好援疆援藏工作,与江西信丰县积极开展结对合作。

六、高水平建设宜居枢纽韧性智慧城区,功能品质提档升级

●绿美宝安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建成绿道碧道健步道164公里,五指耙山廊四季绿道开工建设,鲲鹏径第二段从九围湖到铁岗水库完成连通。新改建公园10个,尖岗山、碧海湾公园等“八园连通”加快推进。

●枢纽功能更完善,群众出行更顺畅。世纪工程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日均车流量8.5万车次。机场新开通国际客货运航线19条,旅客吞吐量6147.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增长17.6%,均创历史新高。交通建设三年攻坚战收官,新建成道路168条共46公里,新建非机动车道136.5公里,新增便民停车泊位2.1万个。

●城区治理更智慧、运行更韧性。新建5G基站1107个、多功能智能杆1074根,BIM、CIM相关成果荣获全国城市治理赛道一等奖,上榜全国“智慧城市先锋榜”。新增无人机起降点24个,累计开通航线74条。

七、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提升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2%,PM2.5浓度降至17.4微克/立方米、比上一年改善5.4%,VOCs治理经验入选广东省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广。

●“无废城区”和“宁静城区”建设持续深化。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点1094个,各类固体废物100%安全处置。区域环境噪声均值保持在70分贝以下。

●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区66条河流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及以上,优良河长146公里、占比61.7%,比上一年提升16个百分点。

●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新增充电站1034个、充电设施3.5万个,累计建成超充站169座。新增绿色建筑面积34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268.3万平方米。

八、深化文化强区建设,青春活力时尚人文宝安魅力十足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博会、2024中国·AI盛典等国家级文化活动在宝安圆满举办。宝安日报获国家级新闻奖项4个,获评中国报协示范案例、传媒中国百强指数融媒产品十佳。一年来,宝安14次亮相《新闻联播》、64次登上央视平台。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全年新增公共文化设施4.8万平方米,省特级文化站10个街道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评价跻身全省三甲。成功举办“无界—深港澳青年艺术大展”、“湾区杯”中国围棋大棋士赛等高端文体赛事活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宝安)茅洲河龙舟赛上升为全国性赛事。

●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欢乐港湾成为深圳近8年来首个新增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宝安全年接待游客超1788万人次、同比增长66.9%,旅游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92.3%。

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民生实事高质量完成。连续六年财政支出超七成投入民生领域,区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10项年度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新增就业岗位12.8万个、在全市考核中排名第一。开展残疾人灵活就业培训0.8万人次。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2万套、连续4年全市第一,发放住房租赁补贴惠及1.5万户。

●“病有良医”迈上新台阶。9家区属公立医院新改扩建全面加快,区中心医院(二期)等建成。创新设立深港协作跨境医疗联合体,试点开通5家港式家庭医生诊室、服务2.6万人次。“5分钟社会救援圈”项目获2024年全国两会点赞关注。

●“一老一小”生活更幸福。新增长者服务中心(站)9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87个。新增托位1.7万个。公园、社区等场所儿童游乐设施持续增多,儿童友好社区覆盖率达75%。

●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刑事治安警情下降17.2%,“两抢”“入盗”发案历史最低、全部侦破。反诈攻坚全市第一。生产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2.5%、36.4%。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2.3%。

来源:宝安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