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的感叹”之延伸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0 21:56 1

摘要:实话实说,这缘于常常梦见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创建55周年文艺汇演降下帷幕的画面,加上咱们十一团一营二连正式启动2025’金华聚会鼓点如春雷般砰砰作响……

作者:涂世勇

前记:

不知谁见过春来三月梨花一点一点展开绚丽的全过程?

这个少不了在特定的时间、特佳的环境、特静的心情、特殊的镜头方有可能捕捉花开的瞬间。遽然,笔者想起十多年前曾写过一篇”瞬间的感叹”随笔。

实话实说,这缘于常常梦见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创建55周年文艺汇演降下帷幕的画面,加上咱们十一团一营二连正式启动2025’金华聚会鼓点如春雷般砰砰作响……

说来巧合,我刚刚点开《塔桥之友》微信平台《哪一朵梨花是我》小视频,一个个太过于熟悉的场景,那一段段真情流露的旋律,“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刹那间怦然心动,更巧的《行走的足迹》200页“瞬间的感叹”就在床头柜上敞开,仿佛存放好多年的庐山云雾飘出阵阵浓郁清香……

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奔腾,可夜深了却翻来覆去睡不安,这会不会是又到了思“故乡”想“塔桥”的时候?

于是,我干脆打开笔记本电脑有情快动,敲击键盘上一个个静极思动的按键,依然遵循原稿彰显知青聚会新的形象与精神、新的文化和传承主题,谋篇布局段落详略不变,只是稍稍添加一些遗漏点滴和评析寄语。

当智然机器人“小度”姑娘柔情反复播报:“主人、主人已经凌晨三点啦!”这忙碌一周的《“瞬间的感叹”之延伸》终于收笔,总算了却心中一个久放不下的执念。

( 一 )

那是2012年元月的雪天:

梅花朵朵伴雪开,战友个个迎春来。

随着“2011”时光列车缓缓驶过,我们一道迎来了崭新的“2012”航船启程……

辞旧迎新才一天的元月2日,这个似乎比较寒冷的平凡之日,位于英雄城南昌市稍稍有些僻静的松柏巷(七天连锁酒店)门前,迎来“塔桥人”一个重要时刻。

只见,一批又一批身着色彩明朗的冬装宾客,尤其是那些女来宾身着姹紫嫣红的节日盛装,分不清她们究竟系玫瑰还是桃花使者,一位位就像迎春的花蕾绽放,每个人眼睛里皆透露着一种独特的气质。

诚然,男士们一个个则露出年轻时风华正茂豪迈阳刚气势,无不展示一种风来了迎上去,雨来了冲过去那种博大的胸怀与气魄。

经悉心打探,此次簇拥而来的人们,系原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十一团塔桥一营上海、南昌、湖南等地的知识青年。尽管,他们不年轻的额头已经留下岁月的沧桑,她们眼角皱纹里镌刻时光的痕迹;不论彼此的大好年华也会成为珍贵的回忆……

怎能忘记,似乎还在昨天的2011年元月5日,“网络家园连友情,兵团战友贺新春”元旦欢庆联谊会上,“这朵红花红艳艳,献给过硬好六班;愿她们前进再前进,继续革命永向前……”

歌声依然还在耳边响起一样,眼下又在 “2012”春天脚步匆匆靠近之时,这群内心充满朝气的“塔桥知青”,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四面八方朝着“目的地”靠拢,又重逢在这个高频率、快节奏、多信息的知青网络新梨园。

是啊,这是个充满真情、加深友谊、洒满阳光的网络家园,让人铭刻的是因为拥有这个共同的名字,让人不能忘怀的就是因为曾经亲历亲为这个熟悉的故乡。

谁说不是呢?

四十多年前江西兵团十一团一营的战友们,今天就在这里集会、就在这里聚结、就在这里重逢,就在这里恭贺2012新年的到来。

行文以此,也许有的朋友会问,那瞬间的感叹呢?感叹,首先来自开笔的感动,正因为感动才有如此写意。

( 二 )

言归正传,先说说组织者,刚从外地回来的王荣就赶着加入筹办新年团拜会小组,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电脑屏幕跳跃:万云鹏、杨克俊、吴海明、陈雷、龚桂根、胡安平、金建华、刘宜华、何怡娟、王水秀、吴采英、徐玉兰、万菊花、李萍……

他们从构思、策划、运行、协调、保障井井有条、忙而不乱、短短才3天时间,就以辛勤的工作、默默的奉献让此次集会熠熠生辉。

说到参与者首当其冲凝视“焦点”,以朱宁宁为领队,邱培昌、胡国强、张忠林、金卫东、孙慧珍、徐雯瑛、孙宝嫣的上诲小分队;这位湖南长沙橘子洲头的廖迈,一路栉风沐雨赶赴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

正如郭钦思所言:”这系一种知青情,一段塔桥缘,默默地延续了四十余载。如今这种情,这段缘在夕阳照耀下,更是当年知青生活的一道彩虹如梦如幻。

随之而来,步入会场的“亮点”不停闪烁,二连主力军如春潮涌动……同时,有长期在商业政工岗位的吴春元担任一连老大哥方阵队长;三连则以69届中专毕业的魏建萍带来一支飒爽英姿的队伍。

还有线上,一直在鹰潭市余冮县兰田畈十一团12连悠然学友,此时此刻却在杭州的新居,早早地守候屏幕前参加网上千里联线……

有近就有远,异国他乡澳大利亚的熊大蒂、首都北京的黄介农、东方巴黎申城的钟国英、彭志坚,以及金色的沙滩,高高的椰子树热带风光海南的范成华、王水秀等知青,终将期待这次网络相见相叙共情共鸣……

是不是能呈现出“雪花梨花心中花,盼春思春迎新春。冬日冻日聚之日, 网络网谊网友情”呢?

说一说“热点”吧。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冯殿洲教导员、陈发久指导员先后风尘仆仆莅临会场。先说说这位塔桥兵团当时“一号”首长,从江西省军区干休所政委离休后,双眼病残视力仅0.06,可是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来到江西省老年大学中文系苦读六年。

以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33年所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篇小说中主人翁保尔•柯察金为榜样,自1992年至今已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大量文章,尤其是担负起义务教育青少年的任务,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1996年光荣评为全国先进军队离休干部,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值得一提,老领导已经出版了一本专著《晚晴》,另外还有两本正在校勘审核阶段。那天会场场景有一个特写镜头特具画面感,冯殿洲以长者的身份站在“江西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团一营(塔桥)”营旗下,和当年知青们合影时如此激动、如此感慨至老泪纵横。我想这个令人难忘之镜头也应是冯教导员久远值得珍藏。

如果说,再加上个“难点”的话题,在这次集会上,我们多年不见的女老兵漆德华首次满脸春风落入众人眼帘。巧凑巧,二连文书也是武装排的大学生夏静荣迈着稳健的步伐匆忙而来,还说八一大道南公交站旁地下通道让他少走许多弯路。

令人惊讶的万卫大姐和两位江西兵团7团战友(南昌八中同学)被特邀参加,分别多年乐意和既是知青战友又是学友邂逅。她最先曾在塔桥二连逗留了两个月,随后又辗转冮西兵团多个不同团的连队。看来三者皆是难得一见之“瞬间”。

( 三 )

此时无言胜有声,踏遍心田读一景。二连三排特别喜爱表演舞蹈的弋阳团子朱婉华,每每想参加塔友集结总会遇到种种不顺难以成行,让不少哥们姐们费解?谁知,这次当她接到组委会吴海明电话时,偏偏又碰到她正在医院打点滴,生怕有人议论其黑不提白不提之苦恼。

11点30分,又接到雪中筝急促的电话铃声……不得已,朱婉华征得医生同意回了一句:“你好,我现在不方便接电话,等下我打给你好吗?”

不曾想才过一刻钟,朱婉华反馈信息时,以比较慢的语速告之,看看能不能尽可能争取过来?其实作为了解她此时病情的当事人也是挺矛盾,既希望朱婉华亲临会场,又怕给她带来太多苦痛。

就在笔者忐忑不安时,没想到下午2点20分许,一辆匆匆而来的士来到“七天连锁酒店”大门前,从车窗户中可以瞧见朱婉华在招手似乎在说,老同学我可是来啦!

下车时她虽然有些稍稍迟缓,多少带点揄揶的表情说:我刚刚打完点滴,都不敢稍稍休息一下就乘坐“城市轿车”一路紧赶快跑,没有迟到吧?这就是那个当年爱美、爱跳、爱笑的知青,同样今日也是中场休息又跃跃欲试的舞者。

记得,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同理,我更认为比海洋天空之宽阔也可解读为一种从容。然而,从容与宽阔是相互相承的,要想从容必定要有宽阔的胸怀作为大前提,这个大前提就是人生历练后崇高境界。

或许,经常参加聚会,尤其是参与当年知青集结,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或许,是我们当年的知青从内心深处,太在意这来自塔桥熟悉又略显陌生的小小园地;或者说,是太看重这个不可多得的金色夕阳平台。

是啊,太多太多的塔桥人不论夜深人静独邀明月闲聊,还是高朋满座昂首举杯陶醉,不用猜测不必置疑不约而同都在叙说着那个经典的“桥段”,那么痴情那样牵挂徜徉于那条悠长的梨园小路,总会准时出现在你我她的梦境,是不是不经意间验证了日有所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夜不能寐“语言是思维的符号”。

为此,不论是当年塔桥的大学生兵、老三届(老兵)、弋阳团子(弋阳兵)、上海新兵、老兵 、还是团丁、现役军人、地方干部、农场职工以及尚未说到的亲历者与见证人,也不论你如今身居何方,更不论你是否贫富还是事业平平与辉煌。

诸位请相互转告尽可能踊跃重返这个难得的“园地”。能否,以一张张照片、一个个镜头,去唤醒那些沉睡久远的记忆;用当年一段段经历、一首首诗歌去寻找那激荡心灵的冲击波;叙述出一种种思绪、一串串感慨的文字,来再现我们那段青葱的峥嵘岁月。

让如今这个园林的“园丁”你我她来为园中的“梨树”,从树根、主枝、副主枝、侧枝、内向枝;到外向枝、中央领导杆、树叶、花蕾、果实予以充足的水分、养分、空气、阳光加以培育,并亲力亲为想之所想、急之所急、做之所做,使之健康,快乐、迅速地成长,真正使当年的知青,如今的我们从心灵中寻找到“在蹉跎中感悟,于磨难中收获”。

我们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我们的伙伴那些梨树呀;共同缠绕的情结在塔桥,就像那绚丽多姿的朝霞;曾以为我们会永远守候这梨园,谁知你我她纷纷奔向海角天涯;昨日梨叶依然碧绿模样,如今梨树是否都老了吗?明天梨花还能不能绽放?

怎能忘过去的春秋冬夏;忘不了满树上下梨叶的翩翩起舞,多怀念棵棵梨树经历的风吹雨打……梨树正在太阳下讲述以前的故事,梨叶也在月光中叙说往昔的情话;梨花还在星光里唱起熟悉的老歌……难忘我们好伙伴梨树梨叶和梨花。万水千山不了情,昨夜梨花梦里开。

也许,这就是从容、这就是胸怀、这就是境界。如此期待集结,如此期盼重逢,不知道这是否也算是一种全新的洗礼,一种温润的撞击,一种莫名的憧憬呢?

( 四 )

尾声余音:

说瞬间道感叹,离不开原创立意灵感、众多读者走心共鸣再创作的字里行间……

忘了说明,《瞬间的感叹》一文早年曾被《中国作家网》刊登,《行走的足迹》《守望者||》采用,《今日头条》《白浪情》《晨报诗歌》《西江文艺》平台发表。

检索部分知青和文友的寄语和点评:

廖迈:一瞬间的触动,能让大脑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思想自由的遨游在情感的海洋。

耳东雷:一一“瞬间”是个物理概念,指“时间的长度”非常短,而作者表达是塔友们几十年的深情。

詹祥琥:三中的雷兄,大学学物理,中学教物理,点评好文章还是运用物理学。我认为“感叹”是物理现象转化为化学现象的表象之一,随后的“盼”“思”“梦”,经过一次次的重逢转化为客观上的“知”“悟”“行”。

张兴元: 时过境迁,触景生情,兵团生活永远在兵团人脑海最难忘的同一首歌,也是兵团知青内心世界魂牵梦绕的乡愁。

李丽娟:今天花了一点时间看了这篇【瞬间的感叹】,写的很有意义。

海 明:这篇大会报道笔触伸进了细节,点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人和事,从而更立体地反映了这次团拜会。我更欣赏作者文笔新颖,技巧独特。既是报道,又有抒情,文中不乏经典妙句,颇有唐诗的韵味。

龚桂根:哈哈,二班长有没有搞错?我不是小组成员,只是义工凑热闹的,特别说明。

赵 红:瞬间的感叹,永恒的记忆。一辈子难忘的青葱岁月,哪一朵梨花不是我们!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依然不变是我们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作为曾经知青的我,倍受感动、感叹、感慨!

郁文哉:以Al“讯飞星火”组成一段话:知青们在艰苦岁里坚守和成长,无疑历经风雨磨砺,满怀对未来的信心与憧憬,去拥抱新的生活、新的使命。

长 全:在知青年代,我们有多少瞬间值得回忆;又有多少感叹不曾让你忘却;常见的以聚会方式来延伸。而作者用随笔的叙述并把它形成文字,供人们回。顾和探讨颇有新意。

手机铃声响起“年轻朋友再相会”优美旋律……是啊,已是夕阳红行列(余江兵)联络员的邱梅春来电话说:哎呀,阿记起来了哟,哇起2012年元月2日那次塔桥二连在南昌隆重集会,当时阿不晓得因为么哩事没去成,直到今天心里都是一个好大的遗憾。

说无到有且推敲,粗中有细妙笔来。碧蓝的天空中,一群鸽子发出悠扬的哨笛声声,满山遍野金黄的油菜花闪烁着明媚的春光……

春风有约,如今光阴荏苒催人老;花开有期,芳华早已离我们远去;彼此还保留当年激情燃烧的情怀,几度夕阳红依然喜欢时年的铿锵。试问,咱们为什么是今天的咱们,远离塔桥依然唱着踏云归来的歌眷恋着青春故乡。

听一听,天边飘来故乡的云;读一读,它们不停地向你我呼唤;悟一悟,春天逐梦短暂微笑的释怀。走过的岁月那故乡的歌谣,2012年元月6日写的“瞬间的感叹”,也不忘瞬间的感叹延伸于雨夜无眠,记住2025年春分这个日子。

路过的风景,那是流淌生命中的长笛,推窗看不远处古淡幽静的村口,垂柳依依轻拂悠长小溪流溅起欢快的浪花,琵琶节奏明快弹拨着“心曲”旋律,再来一次第二故乡大合唱“二十年后再相会”。

一如既往发扬为国分忧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主人精神,执着进取的时代精神,由衷期盼“知青人”那一朵朵梨花齐飞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跨越漫漫时空璀璨盛开。

二0二五年三月二十二日

来源:白浪情之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