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仁祥入伍后,任新兵班 长,由于表现好,工作能力强,被分配在苏省空军工程兵团任实验员, 66年调往 拉 萨七〇六部队任文书。他酷爱学习,勤于思考,关心同志,经常和战友们谈论国家大事,编写黑板报、墙报和文艺节目。当时正是“文 革 ”闹腾得最厉害的时候,祖国大地到
石仁祥入伍后,任新兵班 长,由于表现好,工作能力强,被分配在苏省空军工程兵团任实验员, 66年调往 拉 萨七〇六部队任文书。他酷爱学习,勤于思考,关心同志,经常和战友们谈论国家大事,编写黑板报、墙报和文艺节目。当时正是“文 革 ”闹腾得最厉害的时候,祖国大地到处烽烟弥漫,刀光剑影,鬼魅横行,妖风四起;无数善良的人民,功勋卓著的老一辈革命家,有贡献的专家学者被投入冤 狱,关进“牛 棚”;生产停顿经济崩溃,交通阻断,道德沦丧,是非颠倒……面对这一场历史的大混乱、大灾难,他睁大了炯炯的眸子,皱起了浓浓的双眉,思索了,震怒了。
“究竟是谁在捣鬼?”“武 斗是谁策动的?”“是谁在发钱发枪,挑动群众斗群众?”一个个疑团在他心头涌动,焦灼地注视着祖国的巨大祸患,决心追根究底。多少个周末、节假日,当别人上街、闲谈、打扑克时,他却一人坐在角落里,用心地阅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 派’幼稚病》等马列著作;他仔细观察林 的言行,剖析林的一些文章,渐渐摸到了一些头绪。他在日记上写道:“只要注意研究他们的反动东西,就可以渐渐摸到根。反 革 命林非常反动,但有些反动东西用革命形式来掩盖。”他在逐字逐句解剖了林1966年5月18日的讲话后,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这个讲话举了一些中外历史上政 变的例子,用反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随意解释,存在着'英雄造时势’的反 动观点,是一个变相的在革命词藻掩盖下的反 革 命的“白皮书’。”
石仁祥这个守卫在西藏高原上的青年战士心明眼亮,把奸贼林的阴险狡诈和反 革 命本质看得十分透彻。他敏锐地感觉到“ 主席身边有虎 狼”,“有人想趁机捣鬼,搞乱全国,发动反 革 命政变”。他多次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赤子之心,向部队领导反映自己的看法和忧虑。但都得不到支持和重视。有的是爱护的告诚:“不要胡思乱想!”有时是严厉地斥责:“不准胡说八道!”
仁祥的睿智的分析,精辟的见解和忧心如焚的崇高的革命责任感,就只能被当作“疯狂”和“胡言乱语”了。
1967年7、8、9三个月,全国到处是武 斗的枪 炮 声,神州大地在流着无辜人民的鲜血,一小撮妄想趁乱夺权的阴谋家躲在暗中狞笑。
石仁祥的心头燃烧着怒火,他想上首都向毛主席、周总理汇报自己的发现。顺路经过几个大军区,向首长和战友们揭露林,还其本来面目,他把每月六元的微薄泽贴费小心地攒起来,共积聚了 79元,准备作为上京的路费。他向领导请假20天,并说“以后扣我的正常假日来补还。我有重大问题要去首都反映。可是得到的答复是“不充许请假,有什么问题,就在拉 萨反映”石仁祥满怀悲愤,呼告无门,在日记上写道:“浮云一时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67年11月28日,全团要召开批判彭 大会。石仁样花了两天时间,写了一篇影射林的批判稿,称他为“中国的托 洛 茨 基”。当这篇发言稿送到团部审阅时,团长、政委都吓得面如土色。当时,哪个部队出现反林的言行,往往会株连一大片,闹得鸡犬不宁,人仰马翻。他们深知其中的厉害,不敢声张,便悄悄地把这次“批 彭大会”取消了。
68年4月,石仁祥从青海接新兵回到拉 萨就接到退 伍的命令。当时,前一批退伍兵早已离队,他在去接兵前,听说接兵回来就要提干的,但由于他在接兵途中,多次要求去首 都或兰州汇报重要问题,并利用途中空隙时间,写揭露林阴谋篡党夺权的材料。这事被发现后,部队领导立即通知他去甘肃天水接兵,不准他请假。接兵回到拉 萨,就决定让他单独提前复员,实际上是“甩包袱”。石仁祥高高兴兴地离开了拉 萨,踏上了通往首 都的万里征途。
来源:养心莫若寡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