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越活越孤独?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07:36 1

摘要:我是个中年人,最近总感觉心里特别疲惫,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一种从心底泛上来的倦意,像是被无形的东西压着。每天忙忙碌碌,见的人不少,可真正能说上几句知心话的却寥寥无几。那种莫名其妙的孤独感,像雾一样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年轻时,大学刚毕业,同学之间热络得很,常常

我是个中年人,最近总感觉心里特别疲惫,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一种从心底泛上来的倦意,像是被无形的东西压着。每天忙忙碌碌,见的人不少,可真正能说上几句知心话的却寥寥无几。那种莫名其妙的孤独感,像雾一样缠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年轻时,大学刚毕业,同学之间热络得很,常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可十年过去,有人当了官,有人发了财,有人成了老板,也有人生活困顿。大家的身份变了,关系也变了味。同学聚会不再纯粹,曾经亲密的朋友渐渐疏远,甚至不再来往。一位老者曾对我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今想来,这话虽冷,却真实。等到了六十岁以后,同学之间的情分更淡了,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见了。

亲戚之间也是如此。小时候走动频繁,热热闹闹,可随着年龄增长,各自成家立业,贫富差距拉开,关系也慢慢冷了下来。亲兄弟姐妹,原本是最亲近的人,可婚后若境遇不同,加上各种误会和琐事,来往也少了,有的甚至形同陌路。反倒是孩子,最是天真无邪。几岁、十来岁的孩子,不懂什么地位、金钱,他们随性而玩,轻易就能成为朋友,喜欢串门,喜欢热闹。可到了十几岁,孤独感就开始悄悄袭来。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已达24.6%,很多人陷入社交退缩和自我封闭。一个16岁的优等生在日记里写道:“我像活在玻璃罩里,看得见别人欢笑,却找不到入口。”他们在虚拟世界有两百多个好友,现实中却连一个能深谈的人都难寻。

中考的压力像一块巨石,压得初中生喘不过气,家长也跟着焦虑。孩子们没时间社交,整天埋头学习,不少人因此焦虑、压抑,甚至心理出现问题。连少年都如此,成年人的孤独更不难理解。而老年人的孤独,又是一种不同的滋味。很多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被排除在家庭群聊之外,成了“技术性孤独”的群体。养老院的记录显示,老人每天有效对话不到五句,大多时候只对着护工和电视。我的姑姑已经95岁,四个姐妹和弟弟都走了,老友也相继离世,她常叹气说:“就剩我一个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周大爷的老伴去世后,他每天对着照片絮叨:“今天菜价又涨了。”郑阿婆87岁独居,最盼望的是社区工作人员每月一次来量血压。

有人说,孤独是因为科技太发达,有了手机、微信,人反而少了面对面交流。这话有些道理,但没触及根本。孤独的根源,更多在于社会关系的变化和个人境遇的起伏。孤独不是个人的失败,而是这个时代共同面临的课题。从少年的课桌到老人的摇椅,孤独以不同的形式蔓延。但神经科学告诉我们,人类大脑天生需要真实接触来分泌催产素,这种本能,正是我们重建联结的希望。当你某天深夜突然意识到“已经很久没有被理解”时,请别灰心。打破孤独的茧房,也许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动作,只需要轻轻说一句:“我们谈谈吧。”只要愿意开口,温暖就有可能重新流动。人与人之间的光,从来都没有真正熄灭。只要我们愿意靠近,孤独就不再是终点,而是通往理解与陪伴的起点。生活总有裂痕,但正是这些裂痕,让光照了进来。

来源:晓妙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