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方面,本市将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遴选一批新职业项目,先行先试开发新职业标准及题库。此前,上海已经发布了新职业征集工作的通知,原则上每季度集中征集1次。
技高者,多多益善。4月10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本市今年将聚焦重点产业、重点群体,新增培养5万人次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
一方面,本市将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遴选一批新职业项目,先行先试开发新职业标准及题库。此前,上海已经发布了新职业征集工作的通知,原则上每季度集中征集1次。
另一方面,上海将支持各行业科研机构、重点企业、各类院校等,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以及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两大民生领域,开发一批专项职业能力项目评价规范、题库等。
不仅如此,支持优质院校依托新型技师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面向毕业学年学生、在职职工等设计开发培训课程,实施短期大规模技能培训。鼓励企业自主或委托培训实施机构对职工开展培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引导重点产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依托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面向上下游及中小微企业、院校开放培训资源。
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扩大自主评价对象范围,开展职业技能等级直接认定。支持部分高精尖生产制造的龙头企业建立职称评审与技能评价对应目录,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渠道。支持企业探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企业权威技能认证“一试双证”评价模式。探索研究数字职业、新兴职业等差异化技能评价申报条件,允许部分新兴职业技能评价申报条件可放开相关专业限制。
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学校建立职业技能评价机构,探索“课证融通”一体化培训评价试点,增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优化院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评价的申报条件,解决学生在毕业学年参加企业实习和培训评价的工学矛盾。
拓展技能人才“以赛代评”通道。以举办上海市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广泛开展市级综合性、专项性、行业性、区域性职业技能竞赛,按规定对获奖选手晋升技能等级,引导和带动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成才。
引入国际技能认证品牌,制定发布一批国(境)外职业技能证书比照认定目录。劳动者持有目录内国(境)外职业技能证书的,可通过比照国家职业标准获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享受政策支持。
据了解,上海将加大培育重点行业、急需紧缺领域技能人才,围绕“3+6”新质生产力领域,加力开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方面培训评价;围绕民生保障领域,积极推进养老护理、家政服务、托育保育、健康照护、医疗护理等方面培训评价;围绕新就业形态领域,支持开展网络主播、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培训评价。
头图来源:图虫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