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下旬,气候逐渐转为凉爽湿润,日均温多维持在20-28℃,空气相对湿度达70%以上,此环境条件极适宜茶黄螨繁殖与扩散。茶黄螨作为多食性害螨,可危害辣椒、茄子、番茄、黄瓜等多种蔬菜及棉花、豆类等作物,以成螨、幼螨聚集于作物幼嫩部位(叶片背面、花蕾、果实、嫩茎)
九月下旬,气候逐渐转为凉爽湿润,日均温多维持在20-28℃,空气相对湿度达70%以上,此环境条件极适宜茶黄螨繁殖与扩散。茶黄螨作为多食性害螨,可危害辣椒、茄子、番茄、黄瓜等多种蔬菜及棉花、豆类等作物,以成螨、幼螨聚集于作物幼嫩部位(叶片背面、花蕾、果实、嫩茎)刺吸汁液,导致作物生理功能紊乱,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为有效控制该时期茶黄螨暴发危害,需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结合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防治手段,构建科学防控体系,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一、农业防治:夯实防控基础,降低虫源基数
农业防治是阻断茶黄螨传播链、减少初始虫源的关键措施,需贯穿作物种植全周期:
1. 清洁田园,消除越冬虫源:及时清除田间及周边的杂草(如藜、苋、蒲公英等)、作物残体(病叶、残枝、落果),并集中深埋或烧毁,避免茶黄螨以杂草为中间寄主或在残体中越冬;作物收获后,对田间进行深耕翻土,破坏茶黄螨栖息环境,降低越冬存活率。
2. 合理轮作,打破寄主循环:避免连作易受茶黄螨危害的作物,与禾本科作物(如水稻、玉米)或非寄主作物(如葱、蒜)进行2-3年轮作,减少田间茶黄螨寄主植物连续性,切断其食物来源,抑制种群积累。
3. 加强田间管理,增强作物抗性: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避免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减少氮肥过量施用,防止作物徒长柔嫩,降低对茶黄螨的吸引力;适时浇水,避免田间积水导致湿度偏高,创造不利于茶黄螨繁殖的小环境。
二、物理防治:精准诱捕成虫,减少种群数量
物理防治借助茶黄螨对特定物质的趋性,实现对成虫的定向诱捕,降低田间成虫基数,减少产卵量:
1. 色板诱杀:茶黄螨对黄色具有较强趋性,可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规格建议20cm×30cm),悬挂高度与作物顶部齐平或略高10-15cm,每亩设置20-30块,每7-10天更换1次,通过物理粘捕成虫,有效减少田间产卵种群。
2. 人工巡查监测:九月下旬需加强田间巡查频率,每3-5天调查1次,重点查看作物幼嫩叶片、花蕾及果实。茶黄螨危害初期,叶片背面会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渐扩散为连片的黄褐色斑块,叶片边缘卷曲、增厚僵硬;果实受害后表面出现褐色锈状斑,失去光泽。发现局部受害植株时,及时摘除受害部位并带出田间销毁,防止虫害扩散。
三、生物防治:保护天敌资源,实现生态控螨
生物防治通过利用茶黄螨的自然天敌,构建生态平衡,长期抑制害螨种群,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符合绿色农业发展需求:
1. 保护田间自然天敌:茶黄螨的天敌包括捕食螨(如智利小植绥螨、拟长毛钝绥螨)、瓢虫(如深点食螨瓢虫)、草蛉(如大草蛉)、捕食性蓟马等。田间管理中,避免盲目施用广谱性杀虫剂,选择对天敌毒性较低的药剂,为天敌提供适宜生存环境;可在田间种植波斯菊、荞麦等蜜源植物,为天敌提供补充营养,提高天敌存活率与繁殖力。
2. 人工释放捕食螨:当田间茶黄螨发生初期(每叶螨量低于5头),可人工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释放比例为1:20-1:30(捕食螨:茶黄螨),每亩释放量约2000-3000头,分2-3次释放,间隔7-10天。释放时选择阴天或傍晚,将捕食螨均匀撒在作物中下部叶片,利用捕食螨主动搜寻并取食茶黄螨卵、幼螨及成螨,实现生物控螨。
四、化学防治:科学精准施药,快速控制危害
化学防治是茶黄螨暴发期快速压低种群密度、防止危害扩散的重要手段,但需严格遵循“科学、安全、高效”原则,避免药剂滥用导致抗性产生:
1. 精准选择药剂:优先选用对茶黄螨针对性强、对天敌及环境毒性低的药剂,常用有效成分及剂型包括:20%丁氟螨酯悬浮剂、15%哒螨灵乳油、5%唑螨酯悬浮剂、43%联苯肼酯悬浮剂、30%乙螨唑悬浮剂等。其中,乙螨唑、联苯肼酯等药剂对茶黄螨卵及幼螨防效突出,丁氟螨酯、哒螨灵对成螨及幼螨均有较好杀灭效果,可根据田间螨态构成选择单一药剂或合理复配(如乙螨唑+联苯肼酯),提高防效并延缓抗性。
2. 规范施药方法:茶黄螨主要栖息于作物幼嫩部位及叶片背面,施药时需重点喷洒叶片背面、花蕾、果实、嫩茎及田间杂草,确保药剂均匀覆盖靶标部位;施药时选择晴天上午9-11时或下午4-6时(避开高温强光时段,减少药剂挥发),采用雾化效果好的喷雾器,每亩用药液量根据作物长势调整(蔬菜田一般30-50kg,棉花田50-70kg);根据药剂持效期及田间螨情,间隔7-10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如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哒螨灵类药剂),防止茶黄螨产生抗性。
3. 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施药时需严格按照药剂说明书规定的安全间隔期操作,例如:丁氟螨酯在番茄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哒螨灵在黄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5天,确保农产品采收时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保障食品安全。
九月下旬茶黄螨防治需立足“早发现、早干预”,通过农业防治构建基础防线,物理与生物防治辅助控螨,化学防治精准应急,形成综合防控体系。同时,需加强田间监测,结合天气变化(如遇连续阴雨天气需提前增施保护性药剂)及作物生长阶段调整防治策略,确保防控措施高效、安全,最大限度降低茶黄螨危害,保障作物产量与品质稳定。
来源:淇泉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