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秋之交,暑热渐退。近日,市民文化夜校文化指导师项目推出的暑期班顺利结课,秋季班如期上线。该项目自今年初启动以来,已在全市设立42个教学点,覆盖全市8个板块,涵盖文艺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等十大门类。春季班、暑期班、秋季班开设总课程266门,线上线下服务数万人次。
金山网讯 夏秋之交,暑热渐退。近日,市民文化夜校文化指导师项目推出的暑期班顺利结课,秋季班如期上线。该项目自今年初启动以来,已在全市设立42个教学点,覆盖全市8个板块,涵盖文艺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等十大门类。春季班、暑期班、秋季班开设总课程266门,线上线下服务数万人次。
精准供给服务各类群体
针对职场青年群体工作现状,市文化馆专门开设夜间与周末课程,推动公共服务与城市青年同频共振。以首期市民文化夜校课程为例,孙盈涛的钢琴课和王韵飞的小提琴课3天即满员。市民文化夜校的课程费用极具亲和力,往往数周课程与传统机构一两节课的费用相当,极大降低了学习门槛。
“我们在暑期开设‘文化指导师 陪你过暑假’的特别课程。比如8月初,联动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小记者开展活动,深度解读‘江南第一碑林’的千年碑刻,揭秘《瘗鹤铭》等名碑的书法艺术与历史内涵……”市文化馆馆长、特级文化指导师张杰介绍。
我市作为全省“双减”唯一试点城市,市文化馆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进校园——“5+2”课后延时服务艺术公益课程,在市南徐小学、外国语学校等中小学开设书法、舞蹈、播音主持等27个艺术门类的公益艺术课程。
面向老年人,市文化馆依托文化指导师资源开设老年艺术大学,定期组织“文化伴夕阳”研学活动。2025年上半年老年艺术大学共开办22个班级,累计招收学员433名。
市文化馆课程对特殊人群子女、困境儿童及低保家庭的孩子免费。全市暑期精心打造10大门类83门精彩课程,其中27门为“零门槛・全免费”公益课程。丹阳市文化馆通过全免费公益模式,吸引更多人走进夜校。
非遗“破圈” 夜校“焕新”
在市民文化夜校,非遗类相关课程受到市民广泛欢迎。这不仅助力非遗技艺进一步“破圈”,也让夜校课程更为丰富。
在句容市华阳书院“承一堂”文化艺术空间,梅庵古琴艺术第五代传承人王玲已开设8期古琴文化夜校课程,服务市民300余人次。句容市武术协会主席郭鑫开设“琴武和鸣”公益课堂,2025年举办了春生班、易经八段锦、夏长太极十三式、秋收太极十六式传武养生4期公益课程,期期满员。丹徒区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孙氏太极拳、健身气功八段锦课程同样深受市民欢迎。吴宝成的民俗非遗传承课程,将传统非遗与现代歌舞融合,提升观赏性,吸引更多观众。
“原本以为非遗技艺遥不可及,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竟能做出会‘唱歌’的泥叫叫!”一位学员的感言道出众多学员心声。
整合资源提升文化体验感
我市各地一方面依托区域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网络,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城市书房等场所改造为夜间教学点,实现文化设施的错时高效利用;另一方面积极引入文化指导师工作室、艺术培训机构等专业力量,通过场地共享、师资共建等方式,构建起覆盖区域的教学网络。
在京口,“市民文化夜校进商圈”成为创新实践的亮点。通过与苏宁广场合作,将咖啡制作、运动健身等时尚课程引入商业综合体,打造“文化+商业”共赢模式。市文化馆夜校钢琴课选择在琴行开展,充分利用琴行专业的教学场地、优质的钢琴设备等硬件条件,显著提升师生上课体验。这种“嵌入式”服务模式,既盘活了社会资源,又提高了文化服务的品质与吸引力。
授课不局限于线下。我市还通过江苏公共文化云平台推出“镇江市文化馆云上全民艺术普及之学才艺慕课”,涵盖书法、舞蹈、文学鉴赏、音乐鉴赏、声乐鉴赏、手工技艺等46门课程258章节,供市民在线学习。
此外,线下夜校每个班级均设立专属微信班级群,搭建师生沟通桥梁。(记者 谭艺婷 通讯员 张雯)
来源:金山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