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把日子写成字,就是最好的乐趣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20:03 1

摘要:记得以前写东西,也经常犯愁,总是对着空白的页面不知道该敲下什么字。脑子里空荡荡的,像被抽走了所有思绪,想编点情节吧,那些虚构的故事在心里转了几圈,就觉得假得慌,像是隔着层玻璃看风景,怎么都不真切;硬凑出来的句子,读起来磕磕绊绊,自己念着都别扭,仿佛那些文字不是

作者/冰山雪峰

一辈子喜欢写文章,就像写日记一样,没事就想敲打几个字,老了,更是如此,有点上瘾了。这写的时间长了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不写就憋得慌。

说实话,我现在反而越来越觉得,写东西没有那么多讲究,把平常日子里的那些事儿记下来,就挺有滋味的。

记得以前写东西,也经常犯愁,总是对着空白的页面不知道该敲下什么字。脑子里空荡荡的,像被抽走了所有思绪,想编点情节吧,那些虚构的故事在心里转了几圈,就觉得假得慌,像是隔着层玻璃看风景,怎么都不真切;硬凑出来的句子,读起来磕磕绊绊,自己念着都别扭,仿佛那些文字不是从心里流出来的,而是硬生生挤出来的。

那个时候总想着写出点“上档次”的,得有波澜壮阔的情节,得有深刻高远的哲理,柴米油盐这些太普通了,家长里短更是琐碎,拿出来写好像有点寒碜,怕被人笑话没水平。结果呢?越想写“高大上”的,越写不出来,脑子里的弦绷得紧紧的,笔尖像被胶水粘住了似的,好不容易憋出几行,自己读着都觉得空洞,更别说指望别人愿意看了。

慢慢地才明白,不是咱们没那个本事写好,是把写东西和过日子分得太开了。就像两条平行线,各走各的,从来没有交集。其实啊,写东西跟着生活的节奏走,踩着日子的鼓点落笔,才是最不费劲的办法,就像顺水行船,自然而然就能往前漂。

一开始,我就先当好自己生活的“记录员”。不非得等有了“想写点什么”的强烈念头,也不用特意去等什么“灵感迸发”的时刻,而是看到啥、听到啥、感觉到啥了,就赶紧记下来。咱们普通人的日子,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啊?大多是些细碎的片段:早上买豆浆时,老板笑着多给了一勺糖,那甜味顺着喉咙滑下去,心里也跟着甜丝丝的;下班回家路上,晚风里裹着邻居家飘来的饭菜香,可能是红烧肉的醇厚,也可能是炒青菜的清爽,一下子就勾起了肚子里的馋虫;周末在公园散步,看到小朋友追着鸽子跑,银铃般的笑声洒满了阳光,鸽子扑棱棱飞起又落下,翅膀带起一阵微风。

以前总觉得这些事儿“不值一提”,太渺小了,登不上“写作”的台面。后来试着在手机备忘录里随手记,三五个字也行,一两句话也罢,就像给生活拍快照。就像前几天早上,我出门买早饭,街角的煎饼摊前已经排了两个人。卖煎饼的女人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手腕灵活地转着竹蜻蜓,面糊在鏊子上慢慢铺开,变成金黄的圆片,她一边摊着煎饼,一边跟旁边卖包子的男人说笑,男人手里拿着刚出笼的包子,蒸汽模糊了他的眼镜,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街坊邻里的小事。阳光刚好越过屋顶照在他们脸上,暖乎乎的,连带着周围的空气都变得温柔。我就掏出手机记了一句:“清晨的煎饼摊,摊的是面糊,也是热乎的日子。”真不用管句子顺不顺,有没有文采,先把这些“原材料”攒起来,像收集散落的珍珠,攒多了,自然就能串成一段段有温度的文字。

记了一段时间,我手里有了些“存货”,我就学着当“翻译官”,把平常的日子用大白话说出来。不想着往文字里堆砌华丽的词藻,去显摆自己好像有文化。比如吃到一口好吃的饺子,非要写“皮薄馅足,鲜香四溢,入口回甘,余味悠长”,自己读着都觉得绕,像裹着厚厚的棉花说话,不敞亮。我出生在农村,那些田间地头的事儿、灶台上的烟火,都是刻在骨子里的。我可以写老娘馇黏粥,柴火在灶膛里噼啪响,玉米面糊在大铁锅里慢慢翻滚,咕嘟咕嘟地冒着泡,老娘用长柄勺子时不时搅两下,防止糊锅,还不忘放上点碱面,那香味能飘半个村;我可以写冬天烧大锅,一家人围在灶台边,一边等着锅里的菜熟,一边伸出手取暖,火光映着每个人的脸,暖烘烘的;我还可以写小时候去挑水,井绳在手里磨出浅浅的印子,水桶晃悠悠地从井里提上来,水清澈得能看见桶底,洒出来的水珠落在地上,很快渗进泥土里。原来不用装成“文化人”,就用老百姓的话把日子里的小事说清楚,反而更容易让人有共鸣,因为那些话里带着生活的烟火气,听着就亲切。

我把写东西当成跟人“聊天”。写东西最忌讳端着架子,总想着“我要教别人点什么”“我要传递什么深刻的道理”,那样写出来的文字,就像站在高处演讲,离人远远的。其实看的人不爱听那些大道理,就爱听实在话,爱听那些从心里掏出来的家常。前阵子下雨,我站在窗前看雨,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玻璃上,模糊了窗外的景色。这时候看到楼下的外卖小哥,他刚送完一单,站在单元门口避雨。雨下得不小,他身上的雨衣湿了大半,却先把给顾客送的餐小心翼翼地放在旁边的台阶上,然后慢慢脱下雨衣,仔仔细细地叠好,生怕雨衣上的水弄湿了餐品。叠完雨衣,他又检查了一遍餐盒,确认没什么问题,才顶着雨跑向了下一个目的地。我就写:“下雨天,外卖小哥把雨衣叠得整整齐齐,就为了不让餐品沾到水。突然觉得,咱们普通人的生活,都藏着这样的认真和暖心,像雨里的一点光,不耀眼,却让人心里踏实。”真不用刻意去拔高什么主题,不用非得从一件小事里提炼出什么人生哲理,就把自己心里的想法、真实的感受写出来,像跟身边的朋友聊天一样,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你掏出真心说,看的人才能掏出真心听。那些生活里的小情绪、小感悟,比如看到花开时的欣喜,听到雨声时的平静,遇到难处时的纠结,往往比空泛的大道理更能打动人,因为那是真实的、鲜活的。

我越来越觉得,写东西不是额外加给自己的负担,不是非得完成的任务,更像是生活里的一个伴儿,一个能听你说话、能帮你留住时光的朋友。咱们不是专业的作家,不用靠文字吃饭,就是普通的人,每天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有的上班下班,有的接送孙子上下学,有的买菜做饭,偶尔还跟朋友同学聚聚,顺便把这些日子里的点滴写下来。没有必要把写东西当成压力,更不用总想着写出什么爆款、什么名篇,就像走路时顺便看看路边的花,吃饭时顺便尝尝菜的味道,自然而然就好。每天花个十分钟,记记日子里的小事,用大白话说说自己的想法,慢慢就会发现,写东西不是脱离生活,而是陪着生活一起走,它让那些平常的日子有了痕迹,让那些细碎的感受有了寄托。

你过你的日子,顺便把日子写下来,这就是我现在感受到的写东西的乐趣。不用跟别人比,就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多记下了一个小细节,比如树叶在风里摇晃的样子;这次比上次多说出了一点真实的感受,比如读到一句话时心里的触动,这就是进步。日子过不完,生活里的故事就讲不完,写东西的素材就用不完,这种感觉,踏实又安心,就像手里握着一把能打开生活宝藏的钥匙,每天都能发现一点新的美好。

来源:冰山雪峰文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