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速听】第11期|如何理解地方政府专项债会计处理新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17:04 2

摘要:今天是2025年9月16日星期二,本期主题为:如何理解地方政府专项债会计处理新规?播客内容由远东资信研究院研发部实习生蔡怡与研发部研究员冯祖涵带来,欢迎关注收听。

今天是2025年9月16日星期二,本期主题为:如何理解地方政府专项债会计处理新规?播客内容由远东资信研究院研发部实习生蔡怡与研发部研究员冯祖涵带来,欢迎关注收听。

宏观经济

1.财通证券研究所复盘2001-2013年日债大幅回调阶段,发现宽财政预期(如2003年国债供给放量)、货币政策转向(如2006年结束零利率)及经济复苏(如2003年GDP转正)是核心波动因素。当前中国债市虽面临高波震荡,但财政力度不及日本QE阶段,系统性走熊风险较低,建议配置思维参与。风险包括海外利率上行及国内化债压力。

2.8月CPI同比-0.4%(前值0%),食品项(猪价反季节性下跌、鸡蛋供给过剩)和非食品项(暑期出行受天气扰动、油价下行)均弱于季节性;PPI同比-2.9%(前值-3.6%),煤炭、黑色金属等价格环比转涨支撑改善。展望后市,生猪产能去化缓慢或延续压制食品CPI,而M1回升和低价竞争治理有望支撑PPI继续修复,但地产疲软及消费动能偏弱或限制反弹高度。

3.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4.5%,出口交货值增速回升,显示生产端有韧性。然而,社零同比仅增2.1%,餐饮、商品零售增速均放缓,消费恢复动力不足。地产投资同比降10.2%,新开工、施工面积持续下滑。制造业投资同比增8.0%,是投资端主要亮点。整体来看,经济修复基础尚不牢固,后续需关注政策对消费和地产的提振效果。

4.8月PPI环比0%,煤炭、钢铁等上游价格回升(环比+2.8%~9.7%),但中下游产能过剩压制传导,食品、汽车等行业PPI仍降。CPI同比-0.4%,猪肉(-16.1%)、鲜菜等食品项走弱是主因;核心CPI同比0.9%,金饰品(+36.7%)和暑期出行支撑服务价格,但房租受青年失业拖累。展望后续,上游涨价或延续,但中下游过剩或约束通胀回升力度,PPI年底或修复至-2.1%,CPI四季度有望转正。

5.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产业,将加速各行业数智化转型。我国具备数据资源丰富(2024年数据总量占全球26.67%)、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多样等优势,已发布超1500个行业模型,覆盖50个重点领域。未来将重点构建智能经济、打造智能社会,并在民生领域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同时强化数据、算力等要素支撑,完善安全防线,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

6.国务院批复10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通过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优化配置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试点覆盖北京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等10个区域,聚焦土地(弹性供应、混合用途)、劳动力(跨境资格互认)、资本(科技金融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等要素改革。科技创新型地区侧重技术要素,传统产业区优化土地与劳动力配置,综合经济区强化要素协同。政策将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促进资源向高价值领域流动,助力产业升级与居民增收,加速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

国际动态

8月美国CPI同比小幅升至2.9%,核心CPI持平于3.1%,PPI同比回落至2.6%,显示通胀压力有限。但就业市场持续走弱——非农失业率升至4.3%,U6失业率达8.1%,初请失业金人数创年内新高。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日本央行释放加息信号。大宗商品普遍上涨(布油+1.8%、黄金+1.6%),新兴市场股市表现优于发达市场(+3.5% vs +1.5%)。美联储9月降息几成定局,但若关税推升通胀或就业改善,四季度政策路径可能调整。

行业洞察

1.我国已建成643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491个绿色工业园区,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绿电在电解铝、数据中心等领域应用广泛,再生资源利用规模超4亿吨/年。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绿色产业全球领先,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超30万吨。中创足迹推出碳排放核算、碳足迹分析等数字化系统,助力企业低碳转型。未来政策将聚焦零碳工厂扩建和绿色标准升级。

2.第二批CCER签发启动显示企业减排积极性提升,但林业碳汇项目进展分化,凸显市场机制与技术标准亟待完善。8月第二批CCER签发申请量达1291万吨,中广核海风项目率先完成322万吨登记。林业碳汇项目呈现两极分化——首个造林碳汇项目(大兴安岭漠河项目)成功登记,预计60年减排53.6万吨,但首批6个项目中3个终止,反映林地条件、监测技术及市场需求等瓶颈。我国林草碳汇潜力年超12亿吨,需优化规则与经济激励以释放潜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研究员观点

如何理解地方政府专项债会计处理新规?

近日,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相关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从专项债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与信息报送两个方面,进一步细化了专项债管理机制,有助于加强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在会计处理方面,《规定》首先将项目单位分成行政事业类与企业类,两类项目单位适用于不同的会计准则。

在分类的基础上,《规定》探讨了两类项目单位共同面临的两种情景:一是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或融资平衡方案)需由本单位承担专项债券资金还本付息义务,二是无需承担专项债券还本付息义务。对于情景一,行政事业类与企业类项目单位均需按照相应的会计准则将其确认为负债。对于情景二,行政事业类项目单位应将不承担偿还义务的专项债券资金确认为财政拨款收入,企业类项目单位应当结合具体约定按照有关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统一以项目实施方案(或融资平衡方案)确定是否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有助于压实项目单位的偿还责任,加强专项债的债务偿付管理。

《规定》在情景一的基础上,明确了专项债多个环节中涉及的账务处理,包括收到专项债券资金、承担专项债券资金利息、偿还专项债券资金本息、购建专项债券项目相关资产、取得项目专项收入。

需要关注以下三点内容:一是单独设置“专项债券”这一明细科目。在财务会计下,行政事业类项目单位与企业类项目单位都应当在“长期应付款”科目下设置“专项债券”明细科目,这一科目下应当设置“本金”、“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并按照具体债券进行明细核算。单独设置明细科目,有助于规范专项债的会计处理,加强对专项债还本付息的监督。

二是对项目单位购建专项债券项目相关资产进行辅助核算,主要依据是项目资金来源(专项债券资金、其他资金等)以及《规定》提出的专项债券项目投资及资金还款情况表,重点在于明确专项债券项目所形成资产的资金构成。

三是对不承担偿还义务的行政事业类项目单位,项目运营产生的、应当按规定直接上缴财政的收入(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车辆通行费等),不作为本单位收入进行处理。这点或可为《意见》中“调度其他项目专项收入、项目单位资金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偿还”打开通道。

在信息报送方面,《规定》要求项目单位应当填制“专项债券项目投资表”和“专项债券资金还款情况表”,并归集整理相关信息。

其中,专项债券项目投资表适用于已取得专项债资金用于项目建设的项目单位,反映了专项债券项目从开始建设到本年年末止通过各种渠道投入的建设资金以及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侧重于检测资金的来源和资产的形成。

专项债券资金还款情况表适用于承担偿还义务的项目单位,反映项目对应的专项债券资金的借入和偿还情况,侧重于检测债务偿付进度与风险暴露。

总体来看, 《规定》一方面明确了提出以项目实施方案(或融资平衡方案)为统一准绳判断项目单位是否承担偿债义务,若承担偿债义务,应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确认为负债,从制度层面压实了专项债项目单位的主体责任。同时,细化了从项目收到资金到形成资产、取得收入、还本付息等多个阶段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规则,有助于规范实务中各项目单位的会计处理,强化专项债的债务管理。

另一方面,《规定》新设“专项债券项目投资表”和“专项债券资金还款情况表”,以强化专项债信息报送。报表依托财政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穿透式监测系统进行报送,最终可以汇编成全国及各省市专项债项目的资金、资产、还本付息报表。在提升监管效率,推动项目单位加强项目资产管理与融资收益平衡的同时,也有助于形成专项债管理的信息库,为防范债务风险提供信息支撑。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