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史学家眼中,北洋政府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政治最黑暗、最反动、最腐朽的时期,几乎每天都在打仗,政府根本不关心关系百姓死活,官员腐败无能,总之要多差有多差。
我们一提到北洋政府,几个词语就会涌现在脑海:军阀混战、贫穷落后,腐败无能......
在史学家眼中,北洋政府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政治最黑暗、最反动、最腐朽的时期,几乎每天都在打仗,政府根本不关心关系百姓死活,官员腐败无能,总之要多差有多差。
但是,北洋政府也有让人称道的地方,比如北洋时期的民主氛围很好,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各种思潮可以自由传播,各种学说得以百家争鸣,中国近代文化大师几乎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当时每隔三五天就有一家报社成立,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极大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诞生和革命氛围的形成;
再比如,北洋政府十分重视教育,规定每年的教育经费不得低于预算总额的25%,当时老师的薪水很高,尤其是大学教授,高额的薪水促使老师专注于上课,对知识的传承很有好处;
又比如,北洋政府很推崇中国传统文化,国徽、国旗都充满中国元素。
除此之外,北洋政府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也是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914年,北洋政府才成立一年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最开始中国并未参战,而是密切关注战场形势的变化。
1917年初,美国打算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又提出让中国参战。
北洋政府审时度势,认为这是个为国家争取利益的大好时机,尤其德国和奥匈帝国历史上曾多次入侵我国,在我国还有租界、驻军、赔款等大量权益,便决定趁机收回主权。
3月16日,北洋政府首先派遣警察到德国在汉口和天津的租界,以及奥匈帝国在天津的租界,占领所有外国军政机构,降下两国国旗,用中国国旗取而代之。
要知道,中国此前一直在遭受列强欺辱,从来不敢主动挑衅,北洋政府一举收回德国和奥匈帝国在华租界,算是开创了我国收回主权的先河,极大鼓舞了人心。
与此同时,北洋政府还停付了给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庚子赔款,占整个庚子赔款的五分之一以上。
8月14日,冯国璋宣布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同时宣布:
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
命令下达后,中国军队火速行动,收回了秦皇岛、塘沽等地的德国兵营,德军全部被缴械,关押到集中营看管,还派人到上海解除了德国商船的无线电设备,并拆掉主要航行工具,奥匈帝国的其他在华权益也一并收回。
中国参加一战的方式主要是“以工代战”,几十万华工奔赴欧洲,主要从事铁路、公路、桥梁修建以及武器生产等相关工作,实际上有不少华人走上战场,总之中国对协约国取得最终胜利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并不是某些人所说,中国是在一战中是“躺赢”的。
一战结束后,北洋政府还史无前例地获得了德国8400万大洋的战争赔款。
在此之前,中国一直在给列强赔付战争赔款,现在却反过来向列强要赔款,这你敢想?
一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上,中国被列强给出卖了,竟然将德国对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在民众的抗议声中,北洋政府未在协约上签字,使得这一条款暂时搁置。
此后,北洋政府以战胜国的姿态,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1921年,在北洋政府的斡旋下,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这是中国在外交上的巨大胜利,同样鼓舞人心。
第二年,北洋政府再接再厉,与日本展开多次谈判,提出无条件收回青岛和胶州湾,日本慑于中国反日势力,担心在华利益遭受更大损失,便以有偿方式还回青岛和胶州湾,日本只保留了极少部分权益。
自从开了收回租界这个好头之后,北洋政府也越来越硬气,先后通过外交谈判和武力胁迫等方式收回了厦门英租界和比利时天津租界。
其中,收回英租界最让人解气,那是在1925年,英国巡捕开枪打死了学生,酿成五卅惨案,北洋政府趁机出兵厦门英租界,以保护侨民的名义收回租界,英国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于1930年完成交接手续。
北洋政府的这波操作赢得了国人的好评,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的损害,正在逐步被收回,人们看到了希望,也更加爱国。
长期以来,外蒙都是我国国土,但辛亥革命之后,在沙俄的撺掇下,外蒙的一些王公贵族见国内形势不稳,便趁机闹独立,成立了所谓“博克多汗国”,还对清朝守军发起进攻,甚至一度打算入侵新疆等临近地区。
北洋政府成立后,在袁世凯的斡旋下,中国得以对外蒙行使宗主权,外蒙实行自治,但实际上沙俄对外蒙起到主导作用,北洋政府不但不能驻军,还不能干涉外蒙的行政事务,只能在外蒙设立一个所谓都护使,以维系外蒙与中央的归属关系,其实起不到什么作用。
沙俄的想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彻底让外蒙古脱离北洋政府的控制,成为一个缓冲地带和制约我国的筹码。
1917年,沙俄爆发十月革命,其后政府宣布废黜所有与我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括终止庚子赔款的剩余款项,废黜在华租界及其他权益,同时返还部分战争赔款,但并未放弃支持外蒙古独立这件事,而且继续驻兵外蒙。
1919年,沙俄陷入内战,无暇顾及外蒙,这就让北洋政府看到了收复外蒙的机会。
其实,早在1918年,段祺瑞在确定“联美亲日”的策略后,就一直在谋划出兵外蒙和西伯利亚,收回沙俄侵占的我国领土,为此还特意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在军事和后勤上做准备。
1919年10月,段祺瑞认为时机成熟,便派遣徐树铮率军一万出征外蒙,徐树铮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得外蒙军队和沙俄残军节节败退,他还将有异心的王公贵族逮捕,由此收复外蒙。
11月,外蒙当局宣布取消一切俄蒙条约,徐世昌则下令取消外蒙自治,并在外蒙驻军,开始对外蒙进行全面管理,并推行新政以改革旧的体制。
当然了,后来由于直皖战争爆发,徐树铮被迫从外蒙撤军回内地参战,导致了外蒙再次走上独立道路,但北洋政府出兵维护主权的行为还是值得肯定的,这件事被认为是北洋政府在存在的短短几十年时间里,采取的最正面的行动之一。
从鸦片战争开始,英国先后多次入侵我国,在我国获得了大量权益,为了进一步掠夺资源及打开新的贸易线,英国又盯上了我国西藏。
1904年,英国从印度出兵入侵西藏,在残忍屠杀抵抗者之后占领拉萨,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拉萨条约》,条约除了向英国赔款之外,还让英国将西藏纳入势力范围,清朝对西藏的控制力大大下降。
清朝灭亡后,英国开始撺掇西藏独立,为此还对西藏贵族进行威逼利诱,并向北洋政府施压。
1913年,为了驱逐英国在西藏的势力,北洋政府派人与英国在印度展开了谈判,结果英国代表麦克马洪提出了一个无耻方案,说北洋政府不能在西藏驻军,西藏的内政暂时由印度负责管理,北洋政府果断选择拒绝。
1914年,英国见北洋政府的态度没有丝毫缓和,便下达了最后通牒,威胁说北洋政府如果不在条约上签字,将失去在西藏的所有权力,言外之意是打算强行让西藏脱离我国版图。
北洋政府也不是吓大的,依然拒绝在条约上签字,英国便私底下与西藏当局签订条约,还搞了个所谓麦克马洪线,将西藏许多国土纳入印度版图。
毫无疑问,英国与西藏当局签订的所有条约及所谓麦克马洪线都不具备法律效应,而西藏当局也被英国人欺骗了,所以北洋政府对此拒不承认,并坚决不退让。
就在两国谈判进入拉锯战的时候,一战突然爆发了,作为参战国的英国便无暇东顾,北洋政府便趁机在外交上发起反击,最终挫败了英国入侵西藏的阴谋。
如果当时北洋政府软弱一点,在条约上签了字,那后果就很严重了,我国将失去青藏高原,时刻处在英国殖民者的俯瞰之下,永远也过不上好日子!
这是北洋政府与西方列强的一次正面冲突,取得了最终胜利,之后又在一战中收回不少主权,极大增强了国人的信心。
1925年,为了废除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关税条约,北洋政府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这一年6月,段祺瑞在北京召开关税特别会议,与会的有中国、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13国,主要讨论增加附加税及关税税则等问题。
会议期间,李大钊等人发起万人游行,提出“关税自主”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等诉求,虽然会议结果没有达到民众预期,但北洋政府在实现关税自主这件事上迈进了一大步,后来南京国民政府继续与列强展开谈判,最终实现了关税自主。
这件事看似不起眼,却对我国经济主权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我国关税继续被洋人把持,那么我国对外贸易就将被掣肘,在经济上将遭受巨大损失,可能就无法实现自保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无暇顾及中国,日本洞悉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正在寻求外部帮助,便适时抛出所谓“二十一条”,只要袁世凯答应,日本便给予军事和经济等支持。
“二十一条”的内容本质是灭亡中国,它将让中国失去了大量主权,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因此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
即便是袁世凯,其实也很难接受这份条约,所以最终只签订了折中的《中日民四条约》,而且在条约中加了几个字眼,比如“勉从”“非中国所致”,这就为后来废黜条约埋下了伏笔。
并且,“民四条约”签订后,并未在国会上通过,所以它不具备法律效应。
袁世凯去世后,鉴于“民四条约”对中国主权的伤害太大,故而北洋政府历届首脑都不予承认,只说它是袁世凯的个人行为,并不是国家行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再次拒绝承认“民四条约”,理由是条约是在日本的胁迫下签订的,且没有走完法律手续。
日本人很不甘心,单方面宣布“民四条约”是有效的,要求北洋政府必须予以实施,北洋政府当然不干了,便采取“联美制日”的策略,最终于1923年3月正式废黜条约,条约从签订到废黜,压根就没实施过,只是一纸空文罢了。
如果北洋政府软弱一点,承认了“民四条约”,那么日本入侵我国的时间将大大提前,而那时中国军阀混战,没有实现形式统一,国家积贫积弱,刚刚开始发展,没有在经济和军事上准备好,根本没有能力与日本抗衡,此时如果被日本入侵,可能真的要亡国。
总的来说,北洋政府虽然有太多的不堪,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它处在历史转折期,外有列强内有军阀,发展的阻力极大,治理的难度也很大,自然要走不少弯路。
北洋政府在许多事情上做的不好,比如民生改革,经济发展和军事斗争,等等,但它并不一无是处,它在国家主权上这个问题上还是做过许多努力的,说到底是在给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擦屁股,而且成绩还不错,这一点要肯定。
来源:围炉煮酒话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