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代玉雕艺术的璀璨星河中,欧阳德的名字如同一颗温润而坚韧的明珠,既闪耀着传统技艺的深邃光芒,又折射出时代创新的蓬勃生机。作为国检珠宝鉴定师、国检珠宝评估师、亚洲级玉雕大师、中国一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这位集多重专业身份于一身的艺术家,以刀为笔,以玉为纸,将北派
玉雕巨匠欧阳德:以刀为笔,镌刻东方美学的千年文脉
欧阳德
国检珠宝鉴定师
国检珠宝评估师
亚洲级玉雕大师
中国一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海派创意英才
中华古玉研究院副院长
国内唯一以五行风水设计玉雕师
宫廷造办处北派传承人
国人荣誉库五星玉雕大师
玉文化宣传玉进万家统筹负责人
玉雕大师杯评审专家
苏富比拍卖会评委
在当代玉雕艺术的璀璨星河中,欧阳德的名字如同一颗温润而坚韧的明珠,既闪耀着传统技艺的深邃光芒,又折射出时代创新的蓬勃生机。作为国检珠宝鉴定师、国检珠宝评估师、亚洲级玉雕大师、中国一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这位集多重专业身份于一身的艺术家,以刀为笔,以玉为纸,将北派宫廷技艺的庄重典雅与儒释道文化的哲思妙趣熔于一炉,在方寸玉石间构建起一座连接古今的美学桥梁。他的作品不仅是指尖技艺的结晶,更是东方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而"海派创意英才"的称号,更印证了他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之间开辟新境的独特创造力。
欧阳德的玉雕之路,始于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深耕。北派宫廷玉雕以其造型严谨、纹饰精美、气度雍容著称,曾是皇家工艺的代表,承载着中国玉雕艺术的巅峰成就。年少时的欧阳德便沉浸在这一技艺体系中,从解玉砂的研磨到砣具的运用,从玉石肌理的感知到造型比例的拿捏,每一个步骤都力求复刻宫廷造办处的严苛标准。他常说:"玉雕的功夫在刀外,一块玉石从开采到成型,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每一道都是与自然的对话,与前人的对话。"这种对技艺的极致追求,让他在青年时期便打下了坚实的功底,而国检珠宝鉴定师与评估师的专业资质,更让他对玉石材质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他能从一块原石的色泽、肌理、透明度中,读懂它亿万年的形成密码,预判它最适合的艺术形态。
不同于传统工匠的单一技艺传承,欧阳德的修行是多维的。中国一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的认证,意味着他在造型艺术、色彩搭配、文化表达等领域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准。他广泛涉猎绘画、书法、雕塑等姊妹艺术,将工笔重彩的细腻、写意水墨的空灵、青铜器的厚重融入玉雕创作。在他看来,玉雕不是简单的"雕刻",而是"塑造"——既要保留玉石的天然之美,又要赋予其人文之魂。这种跨界融合的视野,让他的作品在传统骨架上生长出了新的艺术肌理。
如果说技艺是欧阳德作品的骨,那么文化便是其作品的魂。在他的刻刀下,儒释道的精神内核被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艺术形态,让冰冷的玉石有了温度与哲思。
儒家文化中的"仁""礼""中庸"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为温润的造型与和谐的构图。《君子佩》系列以和田玉为材,雕刻兰、竹、梅、菊"四君子"纹样,线条刚柔相济,既展现了植物的生机,又暗合儒家君子的品格追求。玉佩的弧度经过反复测算,贴合人体肌肤,佩戴时的细微触感,仿佛是与先贤的精神对话。他曾解释:"儒家讲'文质彬彬',玉的'质'与工艺的'文'必须相得益彰,才能体现君子之风。"
释家文化的空灵与慈悲,则在他的佛造像作品中得到极致表达。《水月观音》以翡翠为材,利用玉石天然的绿白渐变,雕刻出观音半跏趺坐于莲台的姿态,衣袂如流水般飘逸,眉宇间带着悲悯众生的温柔。最精妙之处在于观音手中的净瓶,瓶中"甘露"以镂空技法呈现,光影流转间,仿佛真有清泉滴落,暗含"佛法无边,润物无声"的深意。
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贯穿他创作的主线。他擅长利用玉石的天然皮色与绺裂,化"瑕"为"瑜"。一块带有赭色皮壳的籽料,在他手中变成《老子出关》中的函谷关,天然的色泽成为山峦的肌理;一块有墨点的白玉,被雕刻成《太极图》,墨点化作阴阳鱼的眼睛,暗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观。他说:"玉雕师不是要征服玉石,而是要听懂玉石的语言,让它自然生长出应有的样子。"
作为国风系列作品的创作者,欧阳德始终致力于让中国玉雕艺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球多国巡展,从巴黎的卢浮宫到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从东京的国立博物馆到迪拜的艺术博览会,每一次亮相都引发国际艺术界的关注。
这些巡展作品之所以能跨越文化壁垒,在于它们精准捕捉了东方美学的核心——"意境"。《竹影清风》以碧玉雕刻竹林,阳光透过竹叶的斑驳光影被转化为玉石内部的绵密纹理,观者仿佛能听到风吹竹叶的沙沙声;《渔樵问答》用青白玉再现传统文人画的场景,渔夫的蓑衣、樵夫的柴担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却又留白巧妙,给人无限遐想空间。外国策展人曾评价:"欧阳德的作品不需要翻译,它用线条、色彩和空间讲述的故事,是全人类都能读懂的美——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在巡展过程中,欧阳德也不断吸收不同文化的养分。他曾在意大利考察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将人体解剖学的精准融入传统佛造像的创作;在埃及接触到神庙浮雕后,他尝试在玉雕中加入几何纹样,让传统纹饰更具现代感。这种"以我为主,兼容并蓄"的态度,让他的国风系列既扎根于中国土壤,又散发着世界文化的气息。
提到欧阳德的代表作,便不得不提在佳士得拍出860万元高价的《锦绣江山》。这件被誉为"风水学玉雕巅峰之作"的作品,将传统风水文化、地理地貌与玉雕技艺完美融合,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传奇。
《锦绣江山》以一块重达38公斤的莫西沙翡翠为材,历时八年完成。作品整体呈山形,正面雕刻中华大地的山川脉络,昆仑山、秦岭、长江、黄河等标志性地理元素被浓缩其中,线条流畅而有力,仿佛能看到龙脉的走势;背面则以阴刻技法雕琢《禹贡》中的山川记载,文字与纹饰相互呼应,形成"图"与"文"的对话。最精妙的是,作品的比例严格遵循传统风水学中的"天圆地方"原则,高度、宽度、厚度的数值暗含八卦数理,摆放时能与空间形成和谐的气场。
这件作品的创作源于欧阳德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他认为,风水学本质上是古人认识自然、顺应自然的智慧,而玉雕作为"大地之精"的艺术,天然与风水有着精神共鸣。"《锦绣江山》不是一件简单的摆件,它是中国人'家国同构'观念的体现,是对'天人和谐'理想的追求。"拍卖现场,当槌音落下,860万元的价格不仅是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认可,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生命力的肯定。
如今的欧阳德,依然保持着每天走进工作室的习惯。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上,那双手既能精准操控0.1毫米的刻刀,又能感知玉石最细微的温度变化。他收徒传艺,要求弟子们先学三年传统文化,再碰刻刀;他参与制定玉雕行业标准,推动传统技艺的规范化传承;他还在高校开设讲座,用年轻人能听懂的语言讲述玉雕背后的文化故事。
"玉石有灵,需要匠人用一生去对话。"欧阳德的话语中,带着对这份事业的虔诚。从宫廷技艺的守护者到文化创新的开拓者,从本土美学的践行者到国际舞台的传播者,他用一把刻刀,在时光的长河中镌刻下属于这个时代的印记。而那些经他之手诞生的玉雕作品,终将如玉石般不朽,诉说着东方文化的千年文脉与当代活力。
来源:览艺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