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这一天,普拉多大道上没有车手,只有警棍的碰撞声、以及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大街上超10万人在抗议,有一名60岁老汉头破血流,现场有约22名警员受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5年9月14日,西班牙马德里的一场举世瞩目的环西班牙自行车赛上,按照计划,车队会在在西贝莱斯宫前迎来最终的冠军。
但这一天,普拉多大道上没有车手,只有警棍的碰撞声、以及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大街上超10万人在抗议,有一名60岁老汉头破血流,现场有约22名警员受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火药味在比赛开始前几小时就已经藏不住了,下午5点,天还大亮,西贝莱斯宫终点线附近,就已经有反资本主义团体的成员蠢蠢欲动,他们盯上了车手随行车辆的通道路口,想从这里作为突破口,闯进核心赛区。
警方显然早有准备,他们试图提前“排雷”,在国家警察的设置的路卡处,拦截任何携带巴勒斯坦旗帜或传统库菲亚头巾的人,并引导他们去往一个偏远的广场:索菲亚王后广场。
这招来了示威者的极大不满,一位戴着印有加沙冲突数据白色面具、50岁左右的女性激动地高喊:“他们口口声声说这是民主社会,我们有权示威?这真是可笑的权利!”来自阿斯图里亚斯的32岁的埃斯特和她的朋友阿尔贝托就被警方扣下了。
她解释道:“他们要求我们这些佩戴明显巴勒斯坦标志的人去一个没人能看到我们的地方,我来这里是为了谴责种族灭绝,不是来和人打架或阻挡自行车通行的。”她的这番话,道出了许多和平示威者的初衷,也预示了当表达渠道被限制时,情绪会如何寻找更激烈的出口。
随着比赛时间临近,普拉多大道两侧早已人山人海,但很多人心思根本不在自行车上,反资本主义和BDS(抵制、撤资、制裁)组织的联合队伍成了焦点,在他们试图冲击终点线未果后,大批人马转移到了普拉多大道,把怒火对准了防暴警察死死守住的隔离栏。
推搡、冲撞、呐喊……局势在不断升级,然后,不知从哪传来,一条消息像野火一样在人群中传开:“比赛取消了!赛段被取消了!”这个消息,成了点燃整个局面的火星。
瞬间,示威者的行动升级了,他们不再满足于冲击护栏,而是直接动手,把那些本来用来保护观众和车手的隔离栏拆掉,反过来变成了阻挡警用卡车通行的路障,短短时间内,从普拉多博物馆到西贝莱斯宫之间的整条北向车道,被示威者完全封锁。
警方的反应也随之强硬起来,催泪瓦斯罐带着刺耳的呼啸声射入人群,眩晕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警棍也挥了起来,而示威者阵营中,也开始有人向警察投掷水瓶、木棍和石块。
现场彻底乱了,安静的文化大道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旁边的蒂森-博内米萨博物馆吓得赶紧关上了大门,里面的游客只能隔着栅栏,心惊胆战地看着外面发生的一切。
混乱中,一名大约60岁的老汉头部受伤,血流不止,成为了冲突最直观的受害者象征,而就在这片混乱中,西贝莱斯宫的主办方播音员通过麦克风无奈地宣布:“车队已完全停滞……任何阻碍车手前进的行为都将令我们痛彻心扉。”
然而,这话听到抗议者的耳朵里,却成了胜利的号角。现场竟然响起了一阵欢呼和掌声,他们的目标达到了。
当夜幕降临,喧嚣散去,马德里街头留下的是一片狼藉,输家似乎很明显:一项备受爱戴的重大体育赛事以最不体面的方式被腰斩,所有车手、车队和组委会的努力付诸东流。
22名警员在冲突中“挂彩”,他们为执行任务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城市的正常运行被打乱,文化场所被迫关闭,无辜者受到惊吓,那位头破血流的60岁老汉,更是无妄之灾。
但在抗议者看来,他们是大赢家,反资本主义组织在事后发布声明,毫不掩饰地将赛事取消称为“一次胜利”,他们兴奋地认为:“这证明我们有能力迫使政府彻底断绝与以色列的往来。”
来自维拉韦德区的居民,57岁的胡安和64岁的卡门,代表了许多参与者的想法,胡安认为:“这是以色列用于宣传目的的体育赛事。”他并为占领赛道的行为辩护道:“以色列的参赛本身就是一种挑衅,因此,占领赛道是他们行为的必然结果。”
回过头看,这场发生在马德里市中心的混乱,根源远在千里之外的中东,这本质上是巴以冲突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次延伸,环西自行车赛,作为一个巨大的国际媒体事件,自然成了BDS(抵制、撤资、制裁)运动瞄准的“完美舞台”。
BDS运动希望通过非暴力的手段向以色列施压,而体育领域一直是其发力的重点,这次事件,正是这场全球性运动在体育文化领域的一次激烈实践。
更重要的是,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西班牙社会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在巴以问题上的深刻分裂与紧张态势。
一边是强烈认同巴勒斯坦事业、不惜采取激烈手段表达诉求的庞大群体;另一边是必须维护秩序和社会稳定的政府力量,两者在普拉多大道上的碰撞,是价值观、政治立场和情感认同的剧烈对撞。
新华网--环西自行车赛因抗议以色列提前收官 以色列批西班牙政府令国家“蒙羞” 2025-09-16 06:20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