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一定会越来越受欢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00:11 1

摘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正是思想大解放的时候,但农村还是集体经济时,戏曲有一个短暂的兴盛期,那时我们乡(当时叫公社)大部分村都有戏班子,演员都是由爱好戏曲的村民担任。我村的戏叫秧歌,不知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曾中断,改革

在我的记忆中,接触戏曲是在七八岁、十来岁的时候。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正是思想大解放的时候,但农村还是集体经济时,戏曲有一个短暂的兴盛期,那时我们乡(当时叫公社)大部分村都有戏班子,演员都是由爱好戏曲的村民担任。我村的戏叫秧歌,不知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曾中断,改革开放初期在大环境影响下又恢复了。每到正月里或农闲期间,在一块儿空地上,搭一个帆布戏台,戏班了便开始为村民唱戏,当时没有电,晚上演戏时便用两个棉花球沾上煤油挂在戏棚前檐,点燃后用来照明,后来进步了一点儿,用气灯来照明。我记得当时常唱的剧目有《沉香救母》、《三打白骨精》、《秦香莲》、《墙头记》等。戏的伴奏乐器只有鼓、锣、钹等打击乐器,而没有管弦乐器。演员唱一句,锣鼓便锵锵镲镲敲一阵,唱腔、乐器都很简单,但村民们依然看得津津有味。我们邻村的戏比较高级一些,是石家庄地区较为流行的丝弦,伴奏方面有打击乐器,也有管弦乐器。而邻村的邻村的戏是河北梆子,在河北省流行最广,演唱剧目有传统戏,也有现代样板戏。邻村和邻村的邻村还在八十年代初建起了永久的戏台。当时建戏台很流行,很多村都建了。有些村不光唱自己的戏,还请市、县级剧团来演出。我记得小时候除了在我们本村看戏,还到邻村和邻村的邻村去看。

后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都分到各家各户,各家过各家的小日子,村里的凝聚力小了。大家都忙于生计,没有人组织唱戏了,再加上电影、电视、歌舞的普及,戏曲越来越式微,村里的戏班子都解散了,一些市、县级的剧团由于没有演出任务而解散的也很多。

从上初中起,直到去年,由于忙于上学或工作,基本没有接触过戏曲。

近十多年来,由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承传越来越重视,戏曲有回暖的趋势。我村的秧歌戏居然申请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有补贴,每年要演出一次。

去年五一回老家,正好赶上邻村唱戏,是请的市丝弦剧院来演出。我和父母一起去看了几场,竟被戏曲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可能是随着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加,对艺术的感受越来越敏锐。尤其是水平较高的戏曲演出,唱念做打舞样样精彩。既被演员精彩的表演所折服,也被乐队激情的演奏所感染;既用心感受文戏演员精湛的唱腔,又惊叹于武戏演员眼花瞭乱的跟头和打斗。既欣赏戏曲演出所呈现的各式各样的脸谱和服饰,又沉浸于跌宕起伏的剧情……。

一年多来,到演出现场看了不少戏,看的最多的是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也有京剧、豫剧、昆曲、黄梅戏等。

可以说,戏曲是综合性艺术。其中有歌唱艺术、乐器演奏艺术、道白艺术、动作表演艺术(不同动作代表不同内心活动和表达不同意思)、脸谱艺术、化妆艺术、服饰艺术、舞蹈艺术、武戏演员所需要学的各种动作(恕我专业知识有限,叫不上各种动作名称)、各种兵器的舞耍、杂技、甚至还有魔术等。其它舞台艺术便没有这么丰富。比如话剧少了歌唱艺术、做打艺术、乐器演奏等;音乐会、演唱会少了道白与脸谱艺术、做打艺术等;相声、小品没有脸谱艺术、服饰艺术、做打艺术、歌唱艺术(相声、小品中偶尔也有歌唱,但只是点缀,水平也不敢恭维)等。而且戏曲还有小说、电影、电视剧所具有的讲故事的功能,而且要讲得精彩,这就需要编剧艺术和导演艺术。但小说、电影、电视剧却没有戏曲的现场感,戏曲是现场给你讲故事,而且是将故事揉合在以上讲的各种艺术之中。总之戏曲是包含艺术种类最多的舞台艺术,而且能够把各种艺术有机融合,浑然一体。

戏曲所表现的剧情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正能量的价值观,即对美好事物进行歌颂,对邪恶事物进行鞭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传统剧目中皆有所体现,对大众起到很强的教化作用。如杨家将系列剧目中所体现的忠、孝、信、义;《钟馗》剧情所体现的义、悌;《秦香莲》剧情所体现的廉、耻;《陈三两》剧情所体现的廉、义;《宝莲灯》和《天仙配》剧情所体现的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及对封建邪恶势力的反抗,等等。观众看后,无不从里面得到许多启发和感悟。

戏曲演员在表演时所体现的真功夫也是留住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戏曲要从小学起,戏曲演员所受的苦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戏曲演员把精彩呈现给观众的背后,是成年累月的艰苦付出。一句唱词、一个动作,可能要练习成百上千次才能完美。观众从戏曲演员身上看到了恒心、毅力和韧性。一个优秀的戏曲演员就是一部励志故事。

戏曲演出的互动性也是大众喜欢戏曲的原因之一。戏曲演出后演员的谢幕、返场演唱、赠送礼物、合影留念等与观众的互动行为使戏曲更具亲和力,更接地气。

明星效应、饭圈文化和戏迷群体对戏曲的传播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便是明星,尤其是文化艺术领域的明星更易为大众所认识。优秀的戏曲演员一般都有自己的粉丝群体,粉丝们对于自己偶像的演出一般是必到现场看的,有时还会送上礼物。而且看后还要通过自媒体发布演出精彩视频片断,有的甚至通过文章、诗词、书法等方式对偶像进行赞颂。还有一些人,他们不一定喜欢某个特定的演员,他们喜欢的是戏曲艺术,俗称戏迷。这些戏迷逢戏必看,他们建有专门以戏曲为主题的自媒体帐号,定期发布戏曲视频或直播演出现场。戏迷和粉丝对戏曲的传播起到很大作用。

许多戏曲演员通过自媒体帐号发布演出视频、个人生活片断、直播等方式有意识地传播戏曲文化,使更多人认识了戏曲。

从近几年戏曲演出市场的状况也能看戏曲越来越受欢迎。好的戏曲院团从来不缺演出机会。别的地方我不清楚,就拿我所在的石家庄地区来说,市丝弦剧院从今年2月份至5月份一直在下乡演出,演出场次近200场。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每周五晚上的演出场场爆满,而且它们还有许多外出演出任务。灵寿县吴家沟村连续三年请某市豫剧团来村演出。

总之,有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扶持,有戏曲本身所具有的优势,随着大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借助现代发达的多样的资讯信息传播渠道,戏曲一定会越来越受欢迎。

秦爱国书法艺术工作室

来源:热心老农民兄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