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的标准、安全性、定价要透明,西贝事件给了公众人间清醒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6 07:21 1

摘要:当罗永浩这条微博发出时,他可能没想到自己随手吐槽的21块馒头会引发连锁反应——这哪里是预制菜?简直是印钞机!这位把6亿债务还成励志故事的科技网红,用最擅长的数据对比把西贝送上热搜,也把自己送上热搜。

当罗永浩这条微博发出时,他可能没想到自己随手吐槽的21块馒头会引发连锁反应——这哪里是预制菜?简直是印钞机!这位把6亿债务还成励志故事的科技网红,用最擅长的数据对比把西贝送上热搜,也把自己送上热搜。

罗永浩(左)上周吐槽西北菜连锁餐厅西贝,与西贝创办人贾国龙(右)引爆围绕预制菜的舆论风波。(互联网)

发文和配图显示:西贝古法戗面馒头¥21(冷冻) 鲁彩黑珍珠包子¥16(现包) 鲁上鲁米其林包子¥28(现蒸)。配文所有预制菜餐厅里最贵的精准踩中大众雷点。评论区瞬间炸锅:原来我花现炒的钱吃的是微波炉套餐?这波属于把顾客当韭菜割!这条微博像深水炸弹般炸开餐饮圈,而西贝接下来的操作堪称危机公关反面教材。

面对质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错误示范。这位以爱折腾出名的餐饮大佬,先是在微博高调宣称西贝没有一道预制菜,随后发动全国1.8万名员工集体出征,扬言生意可以不做,官司一定要打。更绝的是,他顺势推出罗永浩菜单,广邀顾客参观后厨,试图用开放透明化解危机。

贾国龙亲上火线反驳称“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并扬言要起诉网红罗永浩。(互联网)

但这场透明化操作很快演变成大型翻车现场。当媒体和探店博主涌入后厨时,镜头拍到的画面让网友集体破防:18个月保质期的冷冻烤鱼在解冻区排队,24个月的羊前腿和西兰花躺在冷库里,最绝的是厨师长亲口承认部分莜面会隔夜卖。有博主直播拍到后厨员工用煮汤的漏勺通下水道,打捞完残渣直接扔回水池——这条视频当天播放量突破800万。

西贝的日损曲线比股价还刺激。北京旗舰店客流直接腰斩,单日损失300万相当于3家店一个月的利润。网友制作的对比图在疯传:

9月10日:起诉警告 9月12日:开放厨房 9月14日:紧急叫停

西贝生意上周以来出现断崖式下滑,日损近300万元人民币,西贝北京最大门店堂食客流骤降七成。(互联网)

被群嘲自杀式公关的西贝,在9月15日终于发布道歉信,承诺10月前完成九大整改。但创始人贾国龙在内部群称罗永浩是网络黑社会的聊天记录外泄,让本已降温的舆论再次沸腾。这场持续五天的闹剧,最终以消费者用脚投票、行业集体反思告终。

这场风波的真正爆点,是消费者对餐饮透明化的集体觉醒。当西贝后厨揭开18个月保质期的冷冻鱼时,评论区涌现出大量避雷指南:看菜单有没有现炒现制字样,观察上菜速度(预制菜通常秒上),甚至有人带着温度计去测菜盘——现炒菜上桌温度至少70度,预制菜通常只有50度左右。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73%消费者明确要求标注预制/现制,24%的人直接拒绝预制菜。这种抵触背后是三重焦虑:新鲜度存疑(保质期动辄12个月)、价格虚高(成本不足售价1/3)、健康隐患(防腐剂使用标准模糊)。有网友精辟总结:不是反对预制菜,是反对用预制菜卖现炒价,还装现炒!

更魔幻的是行业认知差。贾国龙坚持肉丝过油不算预制菜,但消费者眼中:冷冻18个月的鱼和活鱼能一样?这种鸡同鸭讲的对话,暴露出预制菜标准缺失的乱象。直到2024年六部委文件才明确:预制菜指工业化预包装产品,中央厨房半成品另当别论——但大众根本不买账。

这场风波恰逢预制菜国标草案通过审查的关键节点。据《第一财经》爆料,新规将强制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禁止餐厅预制扮现炒。业内人士透露,新规实施后成本或涨30%,可能引发行业洗牌。而西贝用300万/天的代价,给全行业上了生动一课:在透明化时代,所有伪装现炒的谎言都经不起直播镜头的检验。

西贝被媒体发现大量使用冷冻预制食材。(互联网)

当西贝还在为21块馒头焦头烂额时,整个餐饮界已开始瑟瑟发抖。某连锁品牌连夜下架所有古法手工宣传语,要求门店在菜单显眼处标注中央厨房直供;海底捞被曝增加现制菜品比例;甚至外卖平台都上线了现炒专区。

这场风波最戏剧性的后续,是消费者行为模式的转变。小红书涌现出预制菜避雷三件套:测温枪(测菜品温度)、手机延时摄影(拍备餐过程)、甚至有人带着试纸检测油脂新鲜度。有博主发明了微波炉测试法——把菜放微波炉加热30秒,预制菜会明显出水,现炒菜则保持干爽。

更值得玩味的是行业话语权的转移。以前是商家定义什么是新鲜,现在是消费者用手机镜头重新制定标准。这种权力关系的倒置,或许才是西贝事件留给行业的最大启示:在直播时代,后厨的每个漏勺都会成为压垮品牌的最后一根稻草。

网民在直播中发现,西贝有后厨员工用煮食用的漏勺疏通下水道,打捞汙水中的残渣。(互联网)

当贾国龙说要向胖东来学习透明经营时,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不是顾客虐你,是你把顾客当傻子。这场风波最终演变成全民参与的消费启蒙运动——我们反对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被欺骗的感觉。正如人民日报微评所说:餐饮业的真正挑战不在技术层面,而在如何重建信任纽带。

从公关灾难到行业拐点,西贝用300万/天的学费证明:在信息透明的时代,任何对消费者智商的低估,都会变成商家的致命伤。而这场关于预制菜的大讨论,还远未到落幕时刻。 (完)

来源:顺耳之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