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光电深度研究:化合物半导体龙头的技术突围与现金困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21:55 1

摘要:三安光电是全球 LED 外延芯片龙头,亦是国内化合物半导体领军企业,当前处于 “传统 LED 业务筑底 + 第三代半导体爆发前夜” 阶段。2025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 89.87 亿元(同比 + 17.03%),业务韧性凸显;但归母净利润 1.76 亿元(同比

三安光电是全球 LED 外延芯片龙头,亦是国内化合物半导体领军企业,当前处于 “传统 LED 业务筑底 + 第三代半导体爆发前夜” 阶段。2025 年上半年,公司营收 89.87 亿元(同比 + 17.03%),业务韧性凸显;但归母净利润 1.76 亿元(同比 - 4.24%),扣非净利润 - 1.00 亿元,盈利未实现实质性改善。

技术突破方面,Mini LED 芯片批量供应三星等国际客户,车用 LED 全球市场份额前三;碳化硅业务布局完整,湖南三安 6 英寸产能 1.6 万片 / 月、8 英寸衬底产能 1000 片 / 月,8 英寸芯片产线已通线;与意法半导体合资的重庆安意法项目 2025 年四季度预计量产,将成国内首条 8 英寸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规模化产线。

核心挑战集中于盈利质量与现金流:近五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超 12 亿元,2025H1 政府补助占净利润比 15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降 38.51%,应收账款占净利润比达 1353.16%。不过,随着 Mini LED 渗透率 2025 年预计突破 10%、碳化硅营收预计达 35-40 亿元,公司 2025-2026 年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三安光电 2000 年 11 月成立,2008 年 7 月沪市上市,是国内最早布局化合物半导体的企业之一。总部位于厦门,在厦门、长沙、泉州、鄂州、重庆设生产基地,欧美、日韩设研发与销售网点,形成全球化研发布局。

主营业务涵盖 LED 外延片及芯片、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氮化镓、碳化硅等)集成电路产品研发生产,是国内 LED 外延芯片绝对龙头,亦是化合物半导体布局最全面的企业之一。采用垂直整合(IDM)模式,覆盖衬底材料、外延生长、芯片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全产业链,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股权结构中,厦门三安电子持股 24.33%(控股股东),福建三安集团为实际控制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持股 2.28%,体现政策支持。公司治理完善,设健全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体系,决策科学透明。

业务分三大板块:

LED 外延芯片:传统优势业务,收入占比最高(2025H1 约 65%),产品含高亮度 LED、Mini/Micro LED 芯片,应用于通用照明、显示背光、车用照明等领域。集成电路产品:战略新兴业务(2025H1 收入占比 17%),含射频前端芯片、碳化硅 / 氮化镓电力电子芯片,应用于手机、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领域,2025H1 收入同比 + 7.64%。LED 应用产品:含照明产品、显示模块等(2025H1 收入占比 15%),另有材料废料销售等其他业务(占比 3%)。

商业模式以 IDM 垂直整合为核心,兼顾专业化分工与产业链协作,有效控本提效,增强综合竞争力。

收入规模:2025H1 营收 89.87 亿元(同比 + 17.03%,环比 + 9.45%),Q2 营收 46.75 亿元(同比 + 13.41%,环比 + 8.43%),增长受益于集成电路、LED 应用产品及材料废料销售。业务细分看,LED 外延芯片收入同比 - 3.97%(但毛利率提升),Mini/Micro LED 在车用、植物照明份额增长,研发费用同比 + 33.35%。利润表现:2025H1 归母净利润 1.76 亿元(同比 - 4.24%),扣非净利润 - 1.00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亏 65.20%);Q2 归母净利润 - 3542.29 万元(同比 - 154.04%),盈利未实质性改善。盈利指标:2025H1 毛利率 15.16%(同比 + 3.46pct),净利率 2.09%(同比 - 0.31pct);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0.48%,投入资本回报率 0.45%,资本回报与产品附加值偏低。资产结构:2025 年 6 月末总资产 58.75 亿元(同比 - 0.51%),在建工程降 29.11%(产能释放),固定资产增 4.30%,存货增 7.44%(需关注减值),预付款项增 107.48%(上游采购加大)。负债结构:总负债 23.30 亿元(同比 + 1.22%),短期借款增 28.21%,长期借款增 14.52%,有息负债占比上升;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降 5.42%,对上游议价能力或减弱。偿债能力:流动比率 1.56,速动比率 1.14,货币资金 / 流动负债 76.06%(低于 100%,短期偿债压力),有息资产负债率 20.74%,需关注债务结构与融资成本。经营现金流:2025H1 净额 9.44 亿元(同比 - 38.51%),与营收增长背离,主因应收账款周转效率下降(占资产总额 5.82%)及存货减值(存货 59.84 亿元,计提跌价 6.51 亿元)。投资现金流:净额 - 9.50 亿元(同比减少支出),用于购置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筹资现金流:净额 9.59 亿元(同比 + 15.46 亿元),依赖借款筹资。现金流质量:经营现金流净额 / 净利润 = 5.36(质量较好但同比降),应收账款 / 净利润 = 1353.16%(回收风险高)。订单情况:2025 年 6 月末在手订单充足,集成电路领域与国际客户签长期协议,订单可见度高。产能布局:厦门基地产 LED 外延与射频芯片,长沙基地(湖南三安)产碳化硅 / 氮化镓(6 英寸 1.6 万片 / 月、8 英寸衬底 1000 片 / 月),泉州基地产化合物半导体,鄂州基地(湖北三安)产 Mini/Micro LED(芯片月产能 12.5 万片),重庆基地(安意法)规划 8 英寸车规碳化硅产线(年产 48 万片)。产能利用率:整体稳步提升,但碳化硅、Mini/Micro LED 等新业务处产能爬坡期,良率与利用率待提升。规模增长:2024 年全球 LED 市场 85 亿美元(同比 + 12%),2025 年预计 95 亿美元(同比 + 11.8%),增长来自 Mini/Micro LED、车用 LED、植物照明。细分市场:通用照明渗透率超 80%(2025 年规模 55 亿美元,同比 + 7%);Mini LED 背光(2025 年 25 亿美元,同比 + 40%);车用 LED(2025 年 10 亿美元,同比 + 25%);植物照明(2025 年 8 亿美元,同比 + 30%)。竞争格局:三安光电、晶电、首尔半导体等主导,三安全球市占率近 30%,Mini LED 领域与晶电、隆达竞争,Micro LED 与索尼、三星合作推进商业化。规模增长:2025 年全球市场超 50 亿美元(同比 + 30%),碳化硅 30 亿美元(同比 + 31.6%)、氮化镓 20 亿美元(同比 + 25%);2030 年预计 150 亿美元(CAGR 25%)。细分市场:碳化硅主用于新能源汽车(占比 71.4%)、光伏储能(14.4%);氮化镓分硅基(快充、5G 基站)与氮化镓 - on - 碳化硅(高频通信)。竞争格局:国际巨头(Wolfspeed、英飞凌)主导,国内三安、士兰微等加速替代,三安碳化硅全产业链布局(6/8 英寸产能),国内领先。LED 趋势:Mini/Micro LED 成高端显示主流(2025 年背光电视渗透率超 10%),车用 LED 随汽车智能化增长,植物照明受农业现代化推动。第三代半导体趋势:碳化硅加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提升续航 15%),氮化镓拓展快充与 5G,国产化替代加速。驱动因素:政策支持(第三代半导体入 “十四五”)、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5G)、技术进步(良率提升、成本下降)。规模增长:2025H1 收入占比 17%(同比 + 7.64%),射频前端(砷化镓代工 1.8 万片 / 月、滤波器 150KK / 月)与电力电子(碳化硅小批量交付)驱动。射频前端:砷化镓芯片用于 2G-5G 手机、物联网,客户超 90 家;滤波器(SAW/BAW)覆盖高中低频,WLP 产品批量供应旗舰机型。电力电子:碳化硅覆盖衬底 - 外延 - 芯片,6/8 英寸产能释放,产品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光伏逆变器;氮化镓(硅基 2000 片 / 月)用于快充、5G 基站。客户前景:客户含华为、小米、比亚迪、阳光电源,2025 年碳化硅营收预计 35-40 亿元(占集成电路 60%+),成核心增长点。布局产能:湖北三安项目总投 120 亿元,芯片月产能 12.5 万片、特种封装 1000KK / 月,厦门、长沙基地配套产线。市场客户:Mini LED 应用于电视、车载显示,供应三星、比亚迪;Micro LED 与消费电子巨头合作,覆盖穿戴、AR 眼镜。技术前景:芯片良率与效率提升,成本下降,2025 年全球 Mini LED 背光 25 亿美元(同比 + 40%)、Micro LED 3 亿美元(同比 + 50%),业务收入预计 40-50 亿元。规模地位:2025H1 收入同比 + 25%(占 LED 外延 20%),高端车用照明市占率全球前三,进入博世、比亚迪供应链。技术产品:ADB/DLP 智能车灯技术应用于高端车型,Mini/Micro LED 背光用于仪表盘、中控屏。客户前景:客户含通用、理想、宾利,随汽车智能化,2025 年全球车用 LED 市场 10 亿美元(同比 + 25%),业务有望持续增长。布局产能:湖南三安 6 英寸 1.6 万片 / 月、8 英寸衬底 1000 片 / 月、外延 2000 片 / 月,重庆安意法 8 英寸产线(2025Q4 量产)。技术产品:8 英寸衬底良率 60%(目标 2025 年 75%),成本较 6 英寸降 40%,650V-2000V 碳化硅二极管 / MOSFET 量产。客户前景:车规 SiC MOSFET 送样比亚迪、理想,光伏领域合作阳光电源,2025 年全球碳化硅市场 30 亿美元(新能源汽车占 71.4%),业务成增长核心。投入规模:2025H1 研发费用 6.40 亿元(同比 + 33.35%,费率 7.12%),2024 年研发 13.23 亿元(费率 8.21%),约 50% 研发投入资本化。团队平台:研发人员 3500 人(占比 25%),设多区域研发中心与国家级平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承担国家级项目。专利成果:累计专利超 4200 件(授权 2564 件,海外 1000 + 件),自有专利占比 98%,曾获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氮化镓射频芯片)。

来源:千千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