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玮的“教与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5 22:19 1

摘要:“刚到荷兰时,我还不确定未来要从事什么工作。但有一点我非常坚信,那就是我一定要继续教中文和舞蹈。”荷兰华人舞蹈家黄玮近日接受中国侨网《华人故事》栏目连线采访时说。

“刚到荷兰时,我还不确定未来要从事什么工作。但有一点我非常坚信,那就是我一定要继续教中文和舞蹈。”荷兰华人舞蹈家黄玮近日接受中国侨网《华人故事》栏目连线采访时说。

从小到大,黄玮做出过很多尝试:少儿舞蹈演员、体操运动员、大学教师、阿联酋皇室女子健身主教练、太极老师、华文教师……在她看来,这些看似多变的身份,都围绕着“教与学”的故事展开。

当一个受益于良师又乐于授业解惑的华人舞蹈家走进不同的环境,她触发的故事既多样又相似,最终都回归到了教学的人生选择。

师恩难忘,如种子播撒心间

黄玮出生在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上小学时,恰逢南京市体操队到学校选拔苗子,身体条件优越的黄玮经过层层选拔,获得进入南京市体操队的资格。

童年时期的黄玮常常生病,父母为了让她增强体质、培养爱好,同意她加入体操队训练,但也向她强调,练习体操不能落下日常功课。

“现在想来,练体操是很辛苦的,但当时我并不这么觉得。”在体操队,黄玮遇到了启蒙教练杜瑞霞。她介绍说,杜瑞霞是国家高级教练,擅长教学,能够在言语间鼓舞小队员们的士气,激发他们训练的热情。“跟着杜老师,再多训练我都不觉得累。”

黄玮在练习体操。

在杜瑞霞的带领下,黄玮进步很快,开始在各级体操比赛中崭露头角,还曾获得多个全国体操冠军。她的表现引起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注意,艺术团邀请她加入参与各类对外交流的表演舞台。

“当时我对舞蹈也很感兴趣,所以接受了邀请,在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完成了舞蹈的基础学习。”黄玮表示,虽然体操属于体育,舞蹈属于艺术,但“文体不分家”,体操训练中的优势帮助她很快适应了舞台表演。

在南京小红花艺术团体验了舞台表演后,黄玮选择重回体操训练,取得了国家一级运动员资质。“热爱,擅长。”在被问及为何重新回到训练场时,黄玮如是说。

黄玮在练习体操。

“比起继续征战赛场,我更希望像杜老师那样,通过自己影响更多年轻人。”抱着这样的想法,黄玮考取南京体育学院,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

20世纪80年代,艺术体操、健美操等概念开始进入中国。兼具体操和舞蹈背景的黄玮被选为首批学习健美操的教师代表。“我们只能拿到一盘盘的磁带和光盘照着学习,掌握这种新的运动。”她回忆说。

正是通过这“一盘盘”的练习,黄玮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健美操“领路人”,这也为她打开了走向海外的大门。

在阿联酋,看到人生的多样可能

1995年,黄玮接到阿联酋皇室女子俱乐部的邀请,希望她可以前往首都阿布扎比,为阿联酋的皇室女子担任健身主教练。

“当时我对阿联酋没有概念,只好去买了一张世界地图,看看它在哪里。”黄玮说,虽然当时对这个异域国度十分陌生,但想到可以走出国门“开开眼界”,她还是接下了这份工作。

在阿联酋,黄玮发现过往学到的知识全都有用武之地。不管是从小学习的中国舞,还是在学校学习的芭蕾舞、瑜伽、太极,以及后来学习的健美操,都可以融入进课程,帮助学员练习。

黄玮在阿联酋任教。

“恰恰是来到海外之后,我对探索中华文化的热情更加高涨。看到这么多外国人对中华文化感兴趣,我觉得特别自豪。”黄玮说,当时她在工作之余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有的外国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如数家珍,这让她开始格外关注如何向他人解释中华文化。

黄玮还记得,当时她的一位阿联酋学员邀请她在自己设计的中式风格婚礼上表演中国舞。黄玮说,当地婚礼十分隆重,宾客众多,也会安排各种表演。为此她专门请朋友从中国寄来《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磁带,还请设计师设计了中式传统风格表演服装。

随着黄玮在阿联酋的教练事业发展,她认识的外国朋友越来越多,有人邀请她作为中文教师,为小朋友同时教授舞蹈和中文。从那时起,黄玮便有了将中文与舞蹈结合教学的想法。

远赴荷兰,教育的种子逐渐萌发

在阿联酋,黄玮与来自荷兰的工程师爱德华相恋。2001年,爱德华任期结束,即将返回荷兰,他希望黄玮可以与他回到荷兰生活。彼时,黄玮在阿联酋已深耕多年,将阿联酋视作第二故乡。

在事业与家庭的选择中,黄玮想到多年前的决定:“当时我选择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阿联酋,才有了现在的成绩,这一次我也可以迎接新的挑战。”

虽然此前已多次前往荷兰,但黄玮对于即将展开的新生活黄玮仍然充满未知。“唯一确定的是,我必须要继续教舞蹈和中文,这是我真正热爱的事情。”

抵达荷兰后不久,黄玮就开始系统学习华文教育课程。这时,当地俱乐部了解到她的教练经验,邀请她去教授太极拳,从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到一百零八式太极拳,再到太极剑,黄玮倾囊相授。这段经历也让她很快适应了新环境,重拾了做教师的信心。

荷兰报纸上关于黄玮教授太极拳的报道。

太极教学步入正轨的同时,黄玮也取得了在荷兰开展中文教学的资格认证,还在2011年获得海外华文教师优秀奖的荣誉。在一次培训中,她发现将各种艺术作为语言学习的引领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与我之前的经验不谋而合。”黄玮说,这样的教学理念让她想起杜瑞霞当年对学生们的鼓励,当兴趣被激发,学习与练习就能乐在其中,水到渠成。

为了践行这一理念,黄玮加入了一所位于荷兰海牙的中文学校,同时教授中文与舞蹈课程。她通过使用以《三字经》等古诗文为词的音乐,让孩子们在舞蹈中将中华经典名篇牢记于心。

荷苗发芽,绽放在“欧洲花园”

2016年,荷兰代尔夫特中文学校向黄玮抛来橄榄枝,邀请她加入学校,并组建舞蹈班。

黄玮还记得,舞蹈班初建,只有6名学生加入。师生几人在学校体育馆的一个练习室内排练出了第一支舞蹈——中国舞《春晓》。

当时,荷兰海牙中国文化中心正在筹办一场中国唐诗分享会活动。他们向黄玮发出邀请,希望她能带学生们表演一支蕴含东方诗韵的舞蹈。自此,黄玮的舞蹈班开始了正式的公开表演之路。

随着代尔夫特中文学校学生日渐增多,黄玮的舞蹈班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作为代尔夫特中文学校副校长的黄玮在学校成立了荷苗艺术团并担任团长。

时至今日,荷苗艺术团已经成为拥有舞蹈、武术、乐器、声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艺术团,还在中荷建交50周年、春节庆祝活动等舞台上进行表演。

2025年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新春招待会上,荷苗艺术团的学生登台表演。

为更融入当地社会,荷苗艺术团不仅加入了街舞等西方流行舞种,还走进当地社区,活跃在文化节、舞蹈节等活动中。小小“荷苗”,绽放在有“欧洲花园”之称的荷兰。

黄玮表示,作为国际家庭的一分子,她本就站在两种文化之间,希望能扮演好文化窗口的角色,让更多荷兰朋友了解中华文化。

为此,她与祖特尔梅尔文化中心合作,开设了一家名为东方舞韵的舞蹈工作室。今年,她计划带领工作室成员加入当地博物馆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中。

黄玮带领荷兰学生在温州大学参加国际研学活动。

在刚刚结束的暑假,黄玮还带领她的荷兰学生前往中国温州大学参与国际研学活动,体验中华文化。

如今,黄玮平日里总是忙碌在多重身份间,但她仍坚持以志愿者的身份投身一线教学工作。她表示,教学是她一直以来的热爱,也希望更多致力于传承中华文化的年轻教师加入华文教育队伍。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门睿

责编:马海燕

制图:劣青英

来源:中国侨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