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艺术长沙何以引发观展热潮?五位艺术家解码破圈逻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9 15:43 1

摘要:“我已是‘二刷’了,艺术长沙的艺术形式多元,带领观众探索艺术与生活的深层联结”“艺术长沙带给了我们全新的认知与自由想象的空间。”自去年12月开展以来,2024“处处有灵光”第九届艺术长沙收获市民的广泛好评,小红书、抖音等多个社交媒体网站涌现许多点赞“艺术长沙”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9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我已是‘二刷’了,艺术长沙的艺术形式多元,带领观众探索艺术与生活的深层联结”“艺术长沙带给了我们全新的认知与自由想象的空间。”自去年12月开展以来,2024“处处有灵光”第九届艺术长沙收获市民的广泛好评,小红书、抖音等多个社交媒体网站涌现许多点赞“艺术长沙”的帖子。

本次展览持续至5月7日,为让市民更全面地了解与深层次理解展览作品的精神内涵与前沿艺术创新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市民游客前往观展,近日,长沙美术馆特别邀请参展艺术家刘建华、刘韡、罗敏、杨心广以及策展人崔灿灿,与观众面对面展开“每一种可能”第九届艺术长沙主题对谈,共同解锁展览背后的创作灵感、创作故事及破圈密码。

与往届“艺术长沙”相比,这次展览有哪些新突破?

“‘处处有灵光’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立场,中国古语里讲‘万物齐鸣’,世界万物没有高低之分,整个世界万物是平等的,角落和中心、边缘和主流、夜晚和白日、城市的历史和当下以及未来都有它独特的灵光、独特的魅力、独特的尊严和独特的价值。”策展人崔灿灿介绍,本次展览的主题“处处有灵光”,是通过对5位艺术家作品的研究、理解和认识之后才确定的。作为国内首个持续举办十八年的双年展品牌,“艺术长沙”在本届实现了策展理念的突破性转变。与之前偏绘画的相比,不同的是偏装置、雕塑、绘画等不同媒介的展出,展览形式、艺术、语言和艺术家的领域、范围、圈层比较丰富。

同时,本届“艺术长沙”是一个个展结构,它试图在相关性里面寻找差异性的存在,不仅有一个媒介、一个主题,还有如何充分展示艺术家个人的工作、个人的逻辑和个人的方法,美术馆一至五楼做了五个个展,艺术家作品从上世纪90年代、2000年、2008年之后,每个艺术家都有时间上的跨度。观众既能从作品里看到时代的痕迹、个人的痕迹、个人的口音,又能看到艺术家对时代的超然与跳脱。

五个展览有哪些内容?艺术家如何实现创新性表达?

展览创新采用五位艺术家独立个展的平行叙事结构,在长沙美术馆五个楼层分别构建起个性化的艺术空间。

罗敏的展览《植物日记》作品内容是她的游记。“在画植物的时候,我是按照时间的倒叙。2008年我从北京回到成都以后,这两个地方的反差非常大,当时我在成都的工作区,冬天的时候非常萧瑟,有很多被人遗弃的植物。”罗敏表示,当时她还在做这些主流的绘画创作,有很多艰巨的任务,在多次去到成都郊区的营区发现有大量处在郊区的植物花圃,它跟城里面的花圃有非常大的反差,“我关注到植物的状态,就一直在做一系列,然后维持到现在,可能将来我会把植物系列延续到另外一个时空里面。”

杨心广的展览《人与自然》展现了在杂草中所涌现的顽强生命力和城市郊区发生的自然变迁。杨心广是宁乡人,也是本次展览中唯一一位湖南本地的参展艺术家。他的创作充分体现了展览对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其采用的宁乡本土泥土材料与素人创作模式,在当代艺术语境中重构了原始自然观。对谈会上,他说:“我探讨到自然与人的关系后,发现有很多迷雾或者说有很多很难厘清的复杂问题在里面,我想至少要把主题纯化,纯化到没有任何技术或者说没有任何文明覆盖的状态下再来面对我们所谓的生存环境。这组绘画用的是泥巴,从山里找的特别干净的泥,参与的人是美术馆周边或者说美术馆在职人群,他们没有太多绘画基础,让他有一种纯化的状态来面对比较纯净的材料,探讨比较深刻的问题,就是关于人是什么样子。”

刘韡的展览《消失在此刻》作品表现的是,在2000年中国城市化的青春期里,城市向郊外、向乡村不断扩张变迁的历程。他说:“艺术作品永远是敞开的状态,永远不是被完结的状态,每一刻都有新的状态产生,而不能被定性为固定的意义和固定的形式。找以前的作品是想停留,要慢慢地快进,要凝视这个时代,要停留在那儿看这个时代的东西。尤其疫情之后世界变化太大,对于生活方式也好,对于艺术,对于各方面的理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刘韡作品对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普遍观照,都展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参与国际对话的独特路径。

刘建华的展览《痕迹之行》作品材料用的是陶瓷,让中国最古老的语言记忆,在今天焕发新的光彩。他介绍,产生“痕迹之形”的想法比较早,在2016年的时候他想用陶瓷材料怎么样创作跟时间的痕迹、历史遗迹有关的作品。那些年他经常来往于国内外展览的交流项目,去过很多博物馆,看了很多展览,看到那些特别有一种启发,自己对历史的感知或者说思考。这是文化艺术之产生魅力的价值体现。

众所周知,历史是在不断地覆盖、创造中前行,这组作品用的是陶瓷材料,中国人创造的陶瓷带入全世界产生的一种文化价值、一种历史形态。“我用陶瓷创作作品跟我个人有关联性,陶瓷在我创作的形态里面一直在出现,我也想从传统材料里面借助到当代,看它的价值到底在哪。这是我创作的想法。”他说。

彭薇的展览《七天》设置了7个房间,讲述了7种不同的故事,绝大多数是有关女性的故事、身份,有关女性的爱恨情仇。据介绍,彭薇的展厅里面能够看到以女性为主体的故事场域,而且这些故事发生在中国的亭台楼阁、庭院、塔、长廊、院子里。它构建了有关古代女性和现代女性,只有女性构成的城市,观众从这里得到了从来没有看到的感知,以及从来没有理解的关于爱、情感,关于生活的观点和认识。

本届艺术长沙持续引发市民观展热潮,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正在重新定义城市与艺术的关系,为当代艺术生态的发展提供着具有启示意义的长沙样本。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