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50、60后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邓丽君、70后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四大天王的话,那85、90后的心里或许都住着一个“周王陶林”或者“四大三小天后”吧。
如果说50、60后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邓丽君、70后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四大天王的话,那85、90后的心里或许都住着一个“周王陶林”或者“四大三小天后”吧。
笔者开始真正用心听歌,大约从高中时期开始,在周杰伦开始《范特西》、谢霆锋开始《玉蝴蝶》、潘玮柏开始《壁虎漫步》的年代,个人却迷上了辛晓琪、梅艳芳。
所幸,虽然心态老成,虽然不明白“周杰伦的歌有什么好听的”,但个人并不排斥“四大三小天后”的歌,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异性相吸吧。
喜欢艾娃的《最熟悉的陌生人》、迷恋Jolin的《柠檬草的味道》、陶醉十三姐的《超快感》、触动于安吉拉的《隐形的翅膀》、共情于森迪的《第一次爱的人》,却发现还是爱鱼姐更深。
2001年的夏天,因为一首《我不快乐》知道了梁静茹的名字,却在高一满校园传唱《流星雨》的时候选择了用“梁静茹”来对抗周围喜欢周杰伦、TWINS、王力宏等歌手的同学。
那是个人手一部随身听的高中时代,不管你用的是千元的索尼、松下、爱华,还是均价不超过200元的小霸王、步步高、三胜等国产单放机,管它播放音质好坏,只要干电池或者充电器够用,谁都可以肆无忌惮地播放并哼唱自己爱听的歌曲。
好在,鱼姐够争气,就在笔者买了她的《一夜长大》《勇气》《闪亮的星》没日没夜听都听出耳油的时候,她的歌曲《勇气》弥漫整个高中校园,顺便带火了《爱你不是两三天》《如果有一天》《一夜长大》《只能抱着你》等歌曲。
“四大天后”中,艾娃成名最早又多栖发展,十三姐出道即巅峰且男粉群体庞大,Jolin能歌善舞又颜值出众,唯有大马姑娘梁静茹,似乎在四人中最不起眼。
不过,喜欢一个人,需要这个人必须是倾国倾城、万里挑一吗?
喜欢鱼姐,因为她温暖的声音,因为她真诚的性格,因为她邻家女孩的长相给人以踏实安心的感觉。
那个时间段,喜欢辛晓琪、陈淑桦、陈慧娴,纯粹是因为歌手作品的魅力;喜欢梁静茹,是因为与时代接轨的需要,更是因为鱼姐是个人看得见、摸得着的“歌坛情人”,女友会离开,而鱼姐的歌却可以永相随。
当时默默喜欢一个人,《不想睡》似乎道尽心中的话;当时只是喜欢却最终没有表白,那封未寄出的情书至今已隐藏在房子的某个角落20多年,《我喜欢》似乎是懦夫的自我安慰;当与曾经苦追的女同学短暂相聚而终是分开时,只想祝对方《分手快乐》,没有难过,因为还有《明天的微笑》。
高中毕业填志愿的那天,因为成绩不好,炎热的天与颓废的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校园的广播,还是传出了那熟悉的旋律,范范的《最终的梦想》与《那些花儿》给了18岁的我继续走的勇气,鱼姐的《燕尾蝶》更激发了我涅槃重生的斗志。
一事开事事开,思路通了,听《宁夏》都觉得格外心旷神怡了。
大一开学,带着对初恋女友的牵挂和做校园诗人的憧憬奔赴古城,虽终南在望与洛浦清风相隔数百里,但有每天的电话粥和鱼姐的歌声陪伴,一点也不孤独。
虽然那时已进入MP3、MP4时代,但个人依旧习惯用随身听听歌。
记得军训完后,就在校园的音像店里买到了鱼姐新鲜出炉的专辑《丝路》,那感觉就像与女友久别重逢,别提多开心了。
2005年古城的秋天阴雨连绵,女友十一来了两天又返回老家,一人躺在宿舍里听着《丝路》、想着女友,突然有一种很不好的感觉。
那首《可惜不是你》是在暗示什么吗?“爱上了你之后我开始领悟 陪你走了一段 最唯美的国度”,又在预言什么呢?《很久以后》,真的能学得会放手吗?
也许,男孩的第一次长大,不是高考,而是失恋。
2006年的初春,在九朝古都樱花白、红叶李粉的花香里,初恋女友决绝的转身,让笔者与《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这首歌几乎熔化在了一起。
失恋了,撕心裂肺地哭了,眼睛红肿血丝充瞳了,一段时间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变成行尸走肉了,或许这很不man,但我毫不care,为了永远回不来的纯贞爱情憔悴伤神一场又何妨,不完美的真实的初恋未满值得一场铭心刻骨的纪念。
就像鱼姐歌曲《茉莉花》中的那段词:你说我真好 比谁都好 有适合的人要帮我介绍 如果我真的那么好 你为什么不要 为什么不要。。。真的是想得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那个人弃你而去了,那个人在你的心中留下一道深深的烙印然后走了,或许你们余生都无法重相逢,而她却时常出现在你的昨日梦魂中。
没有爱情的日子,朋友、音乐、运动、学业是走出情病的自然疗法,这过程虽然漫长折磨,但比酗酒买醉绿色健康。
2006年,在与爱情无关的日子,等到了鱼姐新专辑《亲亲》的发行,这也是鱼姐出道这么多年来她所有专辑中个人听的最多的一张。
或许因为歌曲《恋着多喜欢》会缅怀过去,但终会《小手拉大手》在《幸福洋果子店》里找到自己的归宿,而《亲亲》《暖暖》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体验。
这张专辑,给人对过去真诚的怀念又给人对未来美好的期许,是对缺爱盼爱又期待爱情回来过的笔者一年多爱情空窗期最好的精神抚慰。
这一年多里,有短暂的怦然心动,但知晓最终的结局还是要分开,还是理智战胜荷尔蒙,因为精神上的痛甚于身体上的媾欢。
2007年的仲夏,真诚终于迎来“一生中的最爱”的认同,虽然个人还没有写出她要求的现代版的《长恨歌》。
这一段持续了近三年的真情,让其貌不扬的家境平凡的笔者在一千多个日夜里不羡慕、不慌张,因为笔者的她就是自己心中的天姿国色,也是应该中的末代情人。
这一段爱情的丝路,虽然彼此相隔千里,但有每个节假日短暂相聚后的躲进小楼成一统和分开后几乎每天的电话过夜,倒也十分快乐。
这段时间,遇到鱼姐发行的《崇拜》和《情歌.别再为他流眼泪》,或许心有所属精神充实,她的歌曲共情的力量似乎变得小了。
但当别人用电脑加低音炮放《日不落》《类似爱情》《如果你也听说》《我怀念的》时,个人也丝毫不示弱地用新买的Acer电脑加漫步者音响放出《崇拜》《会呼吸的痛》《三吋时光》等网络下载歌曲。
我们那一代人的听歌习惯,或许就是从网络下载和千千静听等播放器开始流行时被改变的吧,毕竟一张CD二三十元,一小时上网费不超过3元还能把所需的歌曲视频一网打尽。
也是在《亲亲》专辑后,笔者就没有在卡带和CD中添置新品,也就堂兄从国外带回的几张甲壳虫乐队的专辑是意外收获。
被爱情滋润的日子,天天你侬我侬才是最大的乐趣和享受,那时的音乐算什么,也许就只是烘托一下气氛吧。
有人说,毕业季就是分手季,如果真是这样,那上苍待个人还不薄,毕竟个人遇到人生中最不想错过的失去至少还是在毕业季一年后,还是因为个人不稳重地天南海北跑,最终将真爱丢在了四月初春帝都凛冽的晚风中。
王朔先生说:过把瘾再死。那曾经沧海难为水之后,刺激也会变得麻木,感性也会变得理性。
不再感时花溅泪,情歌也失去了抚慰人心的力量。
或许,从不再听鱼姐的歌开始,算是笔者真正开始长大了吧。
十多年后,已身为人父,开始认真听歌,开始听懂歌,开始甄别什么样的歌才是真正的好歌,当年喜欢过的歌曲和歌手也被大浪淘沙,只剩下那么一两位,让笔者可以单纯地支持喜欢。
这样的改变是,笔者从喜欢鱼姐变成了喜欢她的前辈淑桦姐。
少年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当个人开始品味李宗盛,开始看一些他过往的演唱会视频时,在2006年李宗盛《理性与感性演唱会》上,看到鱼姐演唱老李为淑桦姐和Sandy写的作品,才感觉有些爱恨居然冥冥之中自有传承。
近些年,看到了鱼姐一些现场类节目和演唱会的视频,当年的邻家女孩已圆润了身材、沙哑了嗓音,感情生活也从初始的玛莎到前夫哥赵元同到最后回归单身。
虽然鱼姐已是人到中年的妇人,但看到现在的她,笔者居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她毕竟是那些年个人追得最真的灵魂歌手啊。
有些人虽然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虽然看着看着就淡了,但有些人即使走得再远她依旧在你灵魂最深处,有些事即使已尘封多年但一旦回忆起却仿佛是昨天。
鱼姐,感谢你陪我走过那段最宝贵的旅途!
来源:北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