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孩子成长求学的历程中,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恰似飞鸟不可或缺的双翼、车辆必不可少的两轮,二者相互配合、彼此成就。
在孩子成长求学的历程中,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恰似飞鸟不可或缺的双翼、车辆必不可少的两轮,二者相互配合、彼此成就。
可是,存在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在阅读和书写的征程中困难重重,好似置身于茫茫迷雾之中,既难以真切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也无法流畅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
他们绝非大众刻板印象里“懒惰”“愚笨”的孩子,真正的问题或许在于他们正遭受读写障碍的困扰。
那些患有读写障碍的孩子,在应对文字的读音以及字形结构时,往往会陷入困境。
他们没办法精准地认读和默写文字,在阅读理解上也常常举步维艰。
读写障碍儿童通常会呈现出以下几种典型表现:
1.识字量少、认字进度慢、听写记不住、错字漏字频繁
2.听课能够集中精神听讲,但一开始记笔记就力不从心
3.阅读速度缓慢,理解困难,和其他的认知能力不匹配(例如,智商高但读困难,记性好却理解差)
4.对阅读不感兴趣,看不进,书写的时候也力不从心,经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在小学阶段就会比较明显的显现出来。
01读写障碍的原因
读写障碍属于一种较为普遍的神经发育方面的问题,它如同大脑中主管语言处理的“精密工厂”发生了运行故障。
出现读写障碍这种情况,和孩子的智力水平、教育方式没有太大的联系,而是大脑对文字信息的感知、处理以及输入过程中,出现了类似机器运转不顺畅的“卡壳”现象。
举个例子,普通人眼中看到的文字是这样的:
但是在读写障碍的人眼中,他们所看到的文字,其实是这样的:
有专家表明,读写障碍者所面临的问题并非源于某一个单独的因素,而是多种大脑能力存在缺陷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 1. 左脑语言区的异常
一般观点认为,读写障碍的成因主要聚焦于左脑语言区的功能异常。
而且,使用拼音文字和使用表意象文字的读写障碍人群,出现异常的具体脑区略有差异:对于使用拼音文字(例如英文)的人群,异常主要出现在韦尼克区(Wernicke's area,位于后脑);而对于使用表意象文字(例如中文)的人群,异常则更多见于布罗卡区(Broca's area,处于大脑前部)。
大多数表音文字为母语的阅读障碍患者左脑半球大脑皮层有异位现象,而且这种异位左侧半球多于右侧,并且在顶下回和颞顶后区内皮层细胞存在异常。
左脑半球颞顶区负责音素分析和书写符号向语音单元因素转化的功能失调,导致大脑综合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不能协调。
有一项针对小学中文读写障碍的研究表明,香港的读写障碍学生在语音检索(phonological retrieval)和字形结构意识(orthographic awareness)方面的能力缺损最为常见。
>>>> 2. 特定脑区连接存在异常
借助脑成像技术展开研究后发现:
存在读写障碍的个体,其大脑局部脑区以及不同脑区之间的结构或功能连接均存在异常状况。
具体表现为脑区之间的白质纤维束出现异常,在完成阅读任务时,脑区间的任务态功能连接出现异常,并且在大脑处于静息状态时,其自发活动的连接也存在异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读写障碍患者在颞叶后部脑区与前额皮层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缺失现象。
02 如何科学改善读写障碍
在应对大脑颞平面均衡难题以及脑神经协调时间异常等与读写障碍紧密相关的问题时。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凭借其显著的效果,成为目前改善阅读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
读写困难并非简单的学习态度问题,而是与大脑异常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
其根源在于孩子对文字的解码能力存在不足,导致他们在阅读和书写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读写困难状况,关键在于对大脑读写区域进行直接且有效的训练。
传统的训练方法往往侧重于外部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反复练习,而忽略了大脑内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优化。
脑电波生物反馈训练基于先进的神经科学原理,通过多点位精准刺激大脑特定区域,为改善读写困难提供了一种科学安全的提升途径。
在脑电波生物反馈训练过程中,专业设备能够精准定位大脑中与读写功能密切相关的区域,尤其是前额皮质。
前额皮质在大脑的认知、决策、注意力调控等高级功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读写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精确的锻炼方式,对该区域的脑神经进行有针对性的刺激,就如同为脑神经进行一场高强度的“健身训练”,使它们变得更加强壮、更加发达。
这种精准的刺激不仅能够促进脑神经的生长和发育,还能刺激大脑神经元的增加,从而让孩子在阅读时能够更加专注,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字所承载的信息。
通过脑电波生物反馈训练,孩子的大脑读写功能将得到逐步优化和提升,读写困难的问题也将得到显著改善。
来源:注意力训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