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是美国有一样本事是苏联没有学会的,那是意识形态战争,美国人正面打不过你,我就去改造你的思想。从赫鲁晓夫开始,苏联人就从思想上成了美国人的俘虏,美国人想方设法让苏联人产生美国梦,羡慕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并厌恶自己原来的社会制度。这种想法就如同毒瘤一样,一旦在体内
一、苏联解体启示录:正面打不过你,我就搞乱你国内民众思想,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
教员曾经说过,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
上世纪中后期,苏美两强争霸,势均力敌,美国无论在战场上的哪一方面都没有战胜了苏联。
可是美国有一样本事是苏联没有学会的,那是意识形态战争,美国人正面打不过你,我就去改造你的思想。从赫鲁晓夫开始,苏联人就从思想上成了美国人的俘虏,美国人想方设法让苏联人产生美国梦,羡慕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并厌恶自己原来的社会制度。这种想法就如同毒瘤一样,一旦在体内产生就会疯狂生长。等到苏联出了个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时,一发不可收拾,直至苏联这个国家轰然倒下。美国人不战而胜,苏联军队再强大也没用。
苏联人变成俄罗斯人,幻想中的好日子没有出现,反而灾难不断降临。最悲催的就是俄乌战争。
俄乌战争是苏联解体最严重的后遗症。
俄乌民族本来是兄弟民族,原本在俄罗斯帝国体制内横着走,趾高气昂,现在美国忽悠下帝国体系解体,俄乌两个民族各自立国,反目成仇,全都拿出吃奶的力气血拼,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都是斯拉夫民族的灾难。现在,第聂伯河两岸炮火连天,血流成河,当初那些建设苏维挨的建设者们看到此情此景都能气得从坟墓里跳出来。
无论是战场上撕杀的双方,还是與论场上骂战的双方都认为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
最近,新华社发布了《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以下简称《思想殖民》)一文,系统性揭穿了美国正在用思想殖民这一武器与各国政府争夺该国民众的大脑,其中就提到了“控脑术"这一十分厉害的战术。为我们解开了强大的苏联为什么解体,并使解体后的苏联俄乌两国相互撕杀,相互消耗的真相。
为我们系统了解俄乌战争的起因,发生的原因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思想殖民》文中说到:
思想殖民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基石。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说:“美国面临的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拥有21世纪最充足的资源供应,而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控制政治环境,使其他国家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更加直接地指出,“强化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文化‘榜样’的地位,是美国维持霸权所必需实施的战略”。
美国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认为,“成功的帝国主义政策,不是征服和掌握经济,而是控制人的头脑”。美国通过解构目标国家群体认知、植入美式价值观,在“无形疆域”中实现思想殖民,从而构筑起其霸权体系的深层基石。
你听听,当你沉醉于用枪炮同人家对抗时,人家却在琢磨怎样用思想殖民的方式控制你的大脑,安装人家预设的操作系统,使你崇尚美国文化,厌恶本国民族文化,同时又挑动各个民族之间的仇恨,相互冲突时,你不得按人家的指令行事?当戈尔巴乔夫卖力地按照西方专家的建议进行改革时,苏军的战斗力就被解除了,当独立后的乌克兰人哭着喊着都要加入北约,融入欧洲时,俄乌冲突的种子就种下了。
西方人一直在试图控制中国人的大脑。就象俄乌冲突期间,部分挺乌派所坚持的观点,用历史问题来挑动中国人对俄罗斯人的仇恨,还把俄乌冲突比作中国人的抗日战争,把支持俄罗斯的人比作汪精卫,这些不都是美国人事先编好的程序,用思想殖民的方式殖入某些人的大脑,试图挑起中俄冲突。细细想来,这不就是当初美国人用在乌克兰人身上的那一套手法吗?
控脑术是非常可怕的,远胜战场上的导弹飞机。
新华社的《思想殖民》揭露了这一真相。
二、普通民众认知低下,爱讨小便宜是西方发动认知战的前提条件
有一个叫“荒野霞侣"的人写了以下一段话:
一堵柏林墙,一条三八线,一道海峡,是摆在世人面前的物证,还需要思想殖民吗?摆脱苏联枪炮的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加入欧盟后,很快从贫穷落后,转变成了发达国家,民众享受到了民主、自由和丰衣足食的生活,更是铁的事实!
我是这样问他:
你告诉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奔向西方自由世界,为什么三十年了还没有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为什么要提起俄罗斯?因为俄罗斯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戈尔巴乔夫们不是吹嘘市场经济更有效率吗?沉浸在苏联解体后民主胜利的俄罗斯人民不是以热枕的态度欢迎经济改革?其结果呢?俄罗斯在休克疗法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俄罗斯自十月革命开始以来几十年辛勒劳动积累起来的财富被打劫一空,普通俄罗斯民众的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10%,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也在恶化。
只到现在,俄罗斯人只要一提到休克疗法仿佛就象做了一场恶梦,三十年来,俄罗斯都没有恢复到前苏联那种经济水平,只落了个整个俄罗斯没有中国广东一省GDP多的下场。
这里要问,前苏联人民为什么要相信休克疗法?这与普通人的认知能力就有很大关系。
“先知者”博主是这样写到:
越是生活在社会山底的人,人生困惑特别多。这种困惑并不是简单的迷茫,而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困境。
与社会半山腰人群相比,这种困惑的深度和广度都更为明显。他将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山底的认知迷雾。
这不是错觉,而是一种残酷的现实,个人社会位置决定认知边界。
当一个人处在社会山底的沼泽中,那么在这个环境中就决定了他自己很难超脱山底认知范围。
一般来说,人的认知经历了四个阶段:
愚昧山峰:(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盲目自信,活在幻觉里,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知。
绝望之谷:(知道自己不知道)——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在生活中自己信心受到伤害,也意识到自己认知不足,从而陷入低谷。
开悟之坡:(知道自己知道)——主动学习愿意接受新的事物,突破认知边界。
持续高原:(不知道自己知道)——融会贯通,游刃有余,最终在人生某个节点,持续爬上了更高的山峰。
可悲的是,底层的大多数人,一辈子卡在愚昧山峰,认知低到一定程度不会有任何困惑,还会盲目自信。
也就是不知道自己认知低下,还顽固地坚持自己处于谷底困境所获得的一孔之见,盲目坚信拒绝改变。
现在网上不是有一种说法,我不管你什么“主义”,只要让我过上好日子就行。当年盖达尔不是承诺让俄罗斯人民过上好日子吗?为什么休克疗法最终没让你过上好日子,还让你惨遭洗劫?可见,“主义”还是非常重要。但是,大部分底层民众看不懂这些,他们朴素的“谁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我们就跟随、拥护谁"的观点为西方的思想殖民者提供了可趁之机。
这种观点有些人可能听不懂。那么大家可以想一想,世界上都知道骗子可恶,可是为什么还有许多傻子趋之若鹜,屡屡吃亏上当呢?
有人会说,西方确有好东西,比如说他们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确实需要我们学习。对外开放必须坚持。
这一点,我们确实承认。问题是你想学,虚心当徒弟,老师就真心教你吗?他们没有别的想法?比如说借助私有化控制你的产业,把你长期置于国际分工的最低端,不定期剪你的羊毛?当你的发展势头超过他时,他就不择手段的打压你?如近几年美国发起的关税战,芯片战?
这个问题其实毛主席在1949年就看透了。只是许多人浑浑噩噩,看不清问题。思想殖民,说白了就是认知战。
三、思想殖民就是认知战,关键是控制人的大脑,争夺制脑权很重要
新华社发布的《思想殖民》标题全名是:《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关键词是“认知战"。
在《思想殖民》文章中,这样说到:
自二战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以称霸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为基础,向全球输出意识形态,力图用美式价值观占领各国人民的大脑,重塑各国人民的认知,制造对“美国中心”的精神依附。
1、“思想征服”一直是帝国统治者们的理想。
回顾历史,不同时期的殖民统治者都曾尝试通过国民教育、推广语言、重构历史、编撰典籍等手段,在被征服地区输出思想文化、统一价值观念,为长期控制清除文化障碍、建立思想基础。但是,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思想殖民只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存在过。在物质和精神交流交融交锋的全球化浪潮中,积累了丰厚资源和强大实力的美国最终站在了思想殖民的历史“潮头”。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专业媒体机构大量涌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取得新突破、资本和技术流动出现全球化趋势,为信息和知识的全球传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使美国思想殖民驶上快车道。
2、努力为你画大饼,编造美国梦,为你的生活提供“奋斗目标”
“美国梦”一度是美式价值观最为集中的体现。历史上,美国无数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作家都不遗余力地编织“美国梦”,使人们相信,美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平等、自由、民主的国度,以为在美国只要经过努力奋斗,任何人都能获得美好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两百多年来,“美国梦”吸引了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放弃故土,历经千辛万苦来到美国,希望在这片“公平公正”的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然而,美国社会严重的贫富分化、种族歧视和阶层固化等现实不断戳破这一幻象。人们发现,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那些通过个人奋斗实现阶层跃升和物质富足的成功案例,不过是被无限放大的“幸存者偏差”。“美国梦”是裹着糖衣的认知操控工具,是美国价值观输出的鲜亮包装。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益普索民调机构2024年1月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梦”仍存在。
3、变“传播信息"为“信息控制”,开展“信息战”,争夺“制脑权”
20世纪70年代前后,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介迅速发展,推动美国信息传播结构深刻变革。“信息控制—认知”逐步取代“宣传—认知”范式,成为新的主流传播理论。社会心理学、博弈论、知觉现象学等理论被引入国际战略形势分析和政治决策过程,构建起新的国际政治理论框架,推动美国国家安全观念发生重要变化,其思想殖民也随之进入了信息控制与“信息战”阶段。“信息战”成功案例之一,是美国在20世纪80—90年代成功将日本塑造为美国自身经济问题的“替罪羊”,为美国政府逼迫日方签订半导体协议、广场协议等创造了舆论条件。这一阶段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信息供给、信息干扰、信息剪裁、信息屏蔽、信息阻断等手法,影响甚至塑造舆论,进而实现信息控制的战略目标。
4、认知战也在创新,通过“认知塑造“提高傻子的上当受骗率
新华社在《思想殖民》一文中继续写到:
改变受众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一直是美国新闻传播、广告宣传等工作的重要目标。“认知战”概念也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是,直到本世纪初,随着心理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发展,“塑造认知”才真正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战略目标。
2016年后,美国政府将认知战升级为基于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的新战域,强调大脑将成为战场的一部分。202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认知战提升到与物理层面作战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标志着认知域完全独立。2023年,美国国会的一系列报告再一次聚焦认知安全。就这样,以技术驱动认知操控,成为美国思想殖民的新手法。
同以往思想殖民手法不同的是,“认知塑造”高度依赖新技术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社交网络和认知科学等,使精准影响目标受众的认知成为可能。“认知塑造”目标直指“制脑权”,试图通过重构认知,从根本上改变对手或目标受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
有人将思想殖民与传播科学技术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不同的。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两者传播信息的目的不同。“思想殖民”重在“殖民”两字。如前所说,通过控制信息传播,改变你的认知,以便达到控脑者不可告人的自的。
美国思想殖民对世界和平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它侵蚀意识形态,颠覆他国政权;它嵌入认知楔子,挑拨地缘冲突;它摧毁精神独立,培育亲美势力;它强植西式道路,干扰自主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升级,美国思想殖民操作手法更隐蔽,攻击范围更广泛,更需要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正视和警惕。
四、随着中国公知走向没落,西方发起的认知战,行使的控脑术即将面临失败
公知今天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恶心的词汇,就是一个骂人的话,但是过去中国的公知非常的多,而且对于80 90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今天公知已经被抛弃了,某种程度上来说公知这个词没有问题,而是说那帮公知是深受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所影响的人用来洗脑中国人的,所以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汉奸。
可以这样说,公知的出现就是西方人对中国思想殖民的结果,一个缩影。
当年,中国需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需要应运而生了公知这个群体。
过去因为中国不够强大,经济、军事、科技各方面不够发达,大家有一些所谓的自卑心理作祟,希望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因此为介绍与传播外国文化为业的公知就出现了。但是,西方人毕竟不全都是真心帮助中国人发展的谦谦老师,其中不乏以控制中国人大脑,争夺中国人制脑权与认知权为目的思想殖民者与文化侵略者,他们趁机将思想鸦片塞给中国人,借以麻木中国人的神经,控制他们的思维。
但是中国人也并不都象公知那样崇洋媚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套餐的思想信徒。等他们回头来发现国外的这套东西全是假的,全是骗人的,公知们就逐渐被揭开画皮。
尤其今天有了社交媒体之后,大家都可以在网上看到真实的世界,而不是由公知所编造的世界,很多公知所写的一些文章今天连很多老外都觉得不可思议,他说我们美国不是这个样子,我们德国也不是这个样子,这样一来,公知们的卖力表演以及编造的谎言就穿帮了。
这次新华社发表《思想殖民》文章后,中国公知立即展开反击。有人说思想殖民等同于思想禁祻,有人说什么思想殖民从内涵和外延上看,都是“模棱两可的”“很模糊”。有人讲什么思想殖民会影响文化交流,对外开放等。但这些说词都象他们本人的公知身份一样,不再被人们相信。况且,这次新华社《思想殖民》一文对美西方争夺人的大脑,实施认知战战略的阴谋揭穿无遗,早已使人们对美西方宗主以及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公知有了全面认识。因此他们的反击就被中国人轻松化解。
文章写到这里,我们同时还应看到:
今年的外贸市场如刀光剑影一样,令人心惊肉跳,随着美国关税战在与中国对抗中的失败,垄罩在美国头上的“先进发达国家“光环即将逝去,精心编造的美国梦也将破碎。
有人会问,美国为什么会在关税战中失败。这是因为美国资本主义所奉行的拜金主义导致美国经济脱实就虚,大力发展虚似经济,导致美国制造产业空心话,丧失了基本的工业制造能力,导致美国日用的生活必须品也必须依赖外部市场输入。这与中国大力发展全产业链,产生强大的生产能力形成鲜明的对比。
美国自身的衰落对于公知以及他们背后的主子是个沉重打击。要知道正是因为中国人羡慕美西方发达的经济,富裕的生活水平,才崇拜他们,相信他们。现在他们自身都不行了,不会给自己的生活带还羡慕他们?这样一来,他们连同他们所说过的话就不灵了,再没人听了。
《思想殖民》一文这样写到:
今天,随着“全球南方”加速觉醒,美国霸权走向衰落,世界进一步看清,美国炮制的价值体系背后,隐藏着自私、伪善与“双标”。种种变化表明,美国精心构建的思想殖民大厦根基开始动摇。
来源:市场经济思考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