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杂志《自然》和《柳叶刀》近日连续发表来自中国的重大医学突破,从胃器官发育的基础研究到幽门螺杆菌根除的临床成果,标志着中国在消化疾病治疗领域正迎来全面爆发。
科学杂志《自然》和《柳叶刀》近日连续发表来自中国的重大医学突破,从胃器官发育的基础研究到幽门螺杆菌根除的临床成果,标志着中国在消化疾病治疗领域正迎来全面爆发。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邵玥团队与合作伙伴在《自然》期刊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研究:他们利用人多能干细胞,首次在体外培养出包含胃底和胃窦双极分布的胃器官发育模型,被称为“类胃囊”。
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困扰科学界20年的“WNT信号梯度悖论”,还为未来胃疾病研究和药物测试提供了全新平台。
与此同时,北医三院周丽雅教授团队在《柳叶刀-感染病学》发表了Rifasutenizol三联方案(RTT)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该方案对多重耐药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高达92%,突破了当前全球幽门螺杆菌治疗的耐药困境。
---
01 胃器官体外重构:破解20年科学悖论
胃是人类体内结构精妙的消化器官,其胃底和胃窦区域沿着前后轴有序分布,分别承担分泌与消化功能。这一非对称组织图式在人体胚胎发育第五周就开始形成。
过去20年,科学界一直存在一个“WNT信号梯度悖论”。经典发育生物学认为,WNT信号沿前-后轴梯度是递增的,并以此调控各器官前后组织图式的分布。但胃的非对称发育必须依赖沿前-后轴梯度递减的WNT信号梯度。
清华大学邵玥团队与合作者从这一看似矛盾的信号梯度悖论出发,提出了新思路——胃的前后非对称组织图式发育背后可能存在一个新型WNT信号中心。
研究团队融合力学、工程学、生物学等多学科思想,根据仿生学启发构建出模拟体内器官发育的三维环境,并采用“多谱系协同发育”的策略,成功在体外培养出“类胃囊”模型。
02 类胃囊模型:多维度高度模拟真实胃器官
研究团队介绍的类胃囊模型重现了早期胃器官沿前-后轴的非对称组织图式发育,并在分子、细胞、组织学及解剖学等多个维度上,展现出与人类及小鼠胃发育特征的高度相似性。
研究首次揭示神经组织是调控胃器官前后组织图式发育不可或缺的信号中心。其通过与胃上皮组织协同发育过程中的非对称几何关系,诱发了沿前-后轴递减的WNT信号梯度,是胃底—胃窦空间图式形成的关键因素。
团队基于类胃囊和神经信号中心理论,提出了“人工信号中心”驱动的“乐高式”发育重构策略,建立了微尺度组织定向组装技术,可对类胃囊中不同谱系的组织模块独立开展基因编辑。
这一发现不仅解决了WNT信号梯度悖论,也为在体外构建高保真胃器官模型提供了新的原理和方法,将为胃疾病研究和药物测试带来革命性工具。
03 幽门螺杆菌根治新方案:破解全球耐药难题
当清华大学团队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的同时,北医三院周丽雅教授团队在临床治疗领域也获得了重大进展。
幽门螺杆菌(Hp)是我国疾病负担排名第一的感染性病原体,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较未感染者高2~6倍。2021至2035年间新增的1000万例胃癌病例中多达35.5%可通过Hp筛查与根除策略避免。
然而,全球性的耐药挑战使得现有的铋剂四联方案(BCTT)中的抗生素可能已经过时。研发新机制的高效抗菌药物对于根除Hp成为临床极为迫切的问题。
Rifasutenizol(TNP-2198)是一种中国首创的药物缀合物,通过稳定连接子将利福霉素与硝基咪唑药效团共价结合,是全球首个且唯一治疗Hp感染的新分子实体候选药物。
04 EVEREST-HP研究:92%根除率的突破性成果
北医三院宋志强教授、周丽雅教授团队开展的EVEREST-HP研究联合我国40家研究中心,是一项大型多中心随机双盲活性药物对照试验,旨在评估RTT方案与BCTT方案在初次根除Hp的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RTT组Hp根除率达到92.0%,而BCTT治疗组为87.95%。两组绝对差异达4.2%,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提示RTT根除率不劣于BCTT。
在入组患者中,克拉霉素耐药率达41%,甲硝唑耐药达68%,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达35%,阿莫西林耐药达8%,多重耐药患者占比高达46%。
在多重耐药患者中,相比BCTT治疗,RTT组显著提升了8.7%的根除率,提示在多重耐药背景下,RTT方案应作为优选。
05 中国企业引领胃病创新药物研发
在中国科研团队取得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突破的同时,中国制药企业也在胃病创新药物研发领域频频发力。
2025年9月5日,扬子江药业集团与韩国大熊制药合作研发的盐酸菲优拉生片(fexuprazan)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盐酸菲优拉生作为一种创新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通过可逆地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从而有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与传统的质子泵抑制剂(PPI)相比,该药物具有用药更加便捷、能够克服夜间酸突破以及患者基因异质性差异等优点。
扬子江药业与韩国大熊制药的合作交易总金额达到3.38亿美元,包含204亿韩元(约18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136亿韩元(约12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复星医药也宣布,其控股子公司锦州奥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法莫替丁注射液药品注册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该药品为集团自主研发的化学药品,本次获批适应症为用于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
06 未来展望:中国胃病治疗的全球领先地位
这些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在胃病研究和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更意味着中国正从过去的跟随者转变为全球创新规则的制定者。
类胃囊模型的成功构建将为胃发育生物学研究提供强大工具,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胃器官的形成过程,为先天性胃疾病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基于创新治疗药物Rifasutenizol的RTT方案在治疗Hp感染方面显示出不亚于当前指南一线方案的疗效,且在多重耐药背景下显著优于当前一线治疗方案,将成为应对抗生素耐药问题的优选方案。
RTT方案在所有耐药患者中均敏感,因此该方案无需药敏测试,有助于改善抗生素管理,减少滥用。RTT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随着扬子江药业的盐酸菲优拉生片获批上市,以及复星医药的法莫替丁注射液获得批准,中国企业在胃病治疗药物研发领域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
随着类胃囊模型成为研究胃疾病的新工具,更多针对胃疾病的创新治疗方法将加速涌现。
中国研究人员和企业带来的这些突破,将共同重塑胃病治疗的未来格局。
不仅亿万患者将迎来福音,中国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创新领域的影响力也正让世界瞩目。
来源:AI投资人,唤醒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