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会爆炸、会“放毒”!你家冰箱里可能也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5 20:35 1

摘要:前段时间,湖南一名14岁的小孩在爸爸网购冰激凌的箱子里发现了用于冷藏的干冰,以为是玩具,便捏在手里反复摇晃。结果密封袋里的干冰突然爆炸,小朋友的右手瞬间鲜血直流,拇指虎口处被撕开一道约10厘米的伤口,拇指骨折。贵州一网友把买鲜货的剩余干冰放入矿泉水瓶后存储进冰

冰镇冷饮、冰激凌

为冷链食物保鲜

制作“仙气飘飘”的饮品

……

干冰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

但很多人不知道

干冰若储存、使用不当

便会“暗藏杀机”

前段时间,湖南一名14岁的小孩在爸爸网购冰激凌的箱子里发现了用于冷藏的干冰,以为是玩具,便捏在手里反复摇晃。结果密封袋里的干冰突然爆炸,小朋友的右手瞬间鲜血直流,拇指虎口处被撕开一道约10厘米的伤口,拇指骨折

贵州一网友把买鲜货的剩余干冰放入矿泉水瓶后存储进冰箱,想着之后还能用,结果干冰在冰箱里突然爆炸,单侧冰箱门整个炸开,冰箱内的物品也因爆炸四散一地

这种看似人畜无害的“小冰块”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干冰不是冰!

别看干冰名字里有个“冰”字,但它跟我们平常用水冻成的“冰”,可完全不一样。

干冰是二氧化碳(CO₂)的固态形式,在常温常压下不会融化成液体,而是直接升华为气体,因此也被称为“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温度低至-78.5°C,远低于普通的冰(0°C),是一种强力低温冷却剂。

如果把手伸进-78.5°C的“冰”里,仅仅几秒钟,皮肤就会被“冷烧伤”,造成血管收缩、细胞结冰、组织坏死——比开水烫伤还要狠!

惊人的爆炸威力

干冰冷冻后爆炸的原因还是二氧化碳。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在-78.5℃以上的环境中,会吸收热量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家里冰箱的冷冻层一般只有-18℃左右,这个温度远远高于-78.5℃,对于干冰来讲,这个温度太“炎热”,分分钟就变成气体了。

干冰变成气体后体积迅速变大。而冰箱为了保冷,密封性比较好,如果冰箱内储存的干冰较多,又长时间没有打开冰箱门,冰箱内就会积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容易造成爆炸。

就算储存的干冰比较少,侥幸没有爆炸,打开冰箱后,也可能会发现干冰变成一个空空的袋子。

会“化”为夺命气体

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重,会“流”到低处聚集。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8%时,人就会在几分钟内失去意识,昏迷倒下;一旦浓度达到20%以上,死亡往往在短短几分钟内就会发生。

如何正确使用干冰

别让孩子触碰

家长要把干冰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防止儿童因为其“烟雾缭绕”而好奇把玩,明确告诉孩子干冰不是玩具。

拒绝密闭空间

切勿将干冰存放在矿泉水瓶等密闭容器中,或保存在冰箱里;干冰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不要在汽车等密闭空间内存放使用干冰。

接触必戴防护

不要直接接触干冰,为避免冻伤,可使用防冻手套或夹子拿取干冰。

受伤立即就医

如果不慎出现了因为干冰导致的受伤,可以采用下面这些急救措施。但最重要的是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避免延误治疗。

皮肤冻伤:

立即停止接触干冰,用37℃~39℃的温水(非热水)缓慢复温冻伤部位,切勿揉搓受伤皮肤,以免进一步损伤组织。

误食干冰:

立即停止进食,千万不要催吐,干冰在体内升华会造成内脏破裂。

大量干冰升华导致的二氧化碳中毒:

立即将伤者转移至空气流通的环境中,同时松解衣物并保持平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CPR)。

干冰爆炸炸伤:

若干冰爆炸导致塑料、玻璃等包装碎片刺入身体,应使其保持原位并立即就医,盲目拔出可能加重损伤。

最后提示大家

冰箱不是“保险箱”

容易产生气体的物品更需警惕

发现异常别犹豫

立刻丢弃!

运营:彭冰洁

责任编辑:谢鹏 刘丽鸿

监制:王金玮

涿州融媒新媒体中心

你“在看”,就是给我鼓励↓

来源:涿州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