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南方战乱较少,且环境较为封闭,人口保存相对完好,第一名的家族人口超千万。
前两天我们盘点了南方地区后代最多的十个姓氏家族,感兴趣的可以文末跳转阅读~
因为南方战乱较少,且环境较为封闭,人口保存相对完好,第一名的家族人口超千万。
但北方就没那么顺利了,作为古代政治文化中心,中国历史的重要舞台,这片土地历经王朝更迭、战乱迁徙,人口变动频繁。
尽管如此,北方大地依然留下了不少规模较大的家族。
今天我们还是通过现代基因研究,盘点北方地区如今后代数量最多的十个姓氏家族。
‼️请注意:本文主要盘点战汉以来形成的姓氏家族,其中刘邦家族因全国均有分布,暂不纳入排名。
❤️ps:文末有总结表~
华北齐氏的后代姓氏占比图
该家族后代中齐姓占比高达 25.93%,是齐姓全国人口占比(约为 0.14%)的 180 余倍,可以推测这是一个以齐姓为主体的家族。
华北齐氏的人口分布占比图
目前,家族后裔占中国人口的 0.078%,约 109.2 万。
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地区,在内蒙古、河北两省占比相当,另外在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市均有较多分布。
陕晋蒙刘氏家族,形成时间为 1890 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推测为东晋十六国匈奴汉国的刘渊家族。
胡刘盛时,其地东不过太行,南不越嵩、洛,王弥、石勒以及曹嶷等,虽寇略纵横,东至青、齐,南抵江、汉,然皆不置戍守,或各私其地,名为附汉而已,西不逾陇坻。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匈奴汉国的疆域范围包括陕西的渭水流域以及山西、河南、甘肃黄河以东一带。
陕晋蒙刘氏的人口分布占比图
如今,家族后裔占中国人口的 0.079%,约 110.6 万。
在宁夏、陕西省占比超过当地男性人口的 1%,其余分布较多的还有山西、天津、河北等北方省份,符合历史上刘渊家族活跃的势力范围。
范阳张氏家族,形成于 2250 年前的两汉时期,当前后代约占中国人口的 0.083%,116.2 万,位居第七。
张姓在家族中的占比是 48.62%,为家族第一大姓。
范阳张氏的树形图
范阳(今河北)是张氏发源地,基因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江苏,和史书记载的「部分房支南迁江东」吻合。
更妙的是,其下游 O-MF16127 支系集中在两广,很可能对应唐代名相张九龄的始兴张氏。
山东寿光李氏的人口分布占比图
华北李氏的姓氏占比图
该家族中李姓人口的占比高达 17.48%,远高于其他姓氏,推测属于历史上一个以李姓为主体的大家族。
华北李氏的人口分布占比图
目前,该家族后代约占中国人口的 0.106%,约 148.4 万,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华北各省市,其中在山西地区的占比十分突出,超过了当地人口的千分之五。
晋冀豫武氏的后代姓氏占比
该家族中武姓人口的占比为 43.24%,远高于武姓在全国的占比 0.19%,妥妥的武氏「主力基因」。
晋冀豫武氏的人口分布占比图
目前,该家族后代约占中国人口的 0.113%,约 158.2 万,集中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等地。
历史上这一带武姓名人也不少:秦末起义军将领武臣(河南人)、更始政权河南太守武勃。
胶东姜氏的后代姓氏占比图
家族第一大姓是姜姓,占比十分显著 34.72%,其余还有于、张、刘、王等姓氏。
而姜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据记载,先秦时期在今山东地区至少存在过两个姜姓诸侯国——姜姓齐国和姜姓纪国,而山东省也是当下姜姓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胶东姜氏的人口分布占比图
目前,该家族后代约占中国人口的 0.114%,约 159.6 万,分布在胶东半岛(威海、烟台、青岛)和辽东半岛(大连、丹东)。
夏州李氏家族,形成时间为 1430 年前的隋唐时期。
一看到「夏州李氏」,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会想到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
没错,这就是李元昊所在的党项部一族,据《隋书》《新唐书》等史籍记载:
唐初时,党项族早期首领「拓跋赤辞」助吐谷浑与唐朝作战,因战败降唐,被唐太宗赐姓「李」氏,并封为西戎州都督。
这也是该部族以李为姓最早的正史记录。
夏州李氏的人口分布占比图
当年唐太宗赐党项首领姓李,李元昊建立西夏后,家族势力遍布西北。
如今,该家族后代约占中国人口的 0.126%,176.4 万人,在青海、甘肃、宁夏最集中,占当地人口 1% 以上。
陕西延安、榆林也有不少,符合历史上夏州李氏家族的迁徙和活动范围。
胶东海阳于氏的后代姓氏占比图
该家族后代中于姓占比高达 31.15%,远高于于姓在全国的人口占比(0.55%),可以推测这是一个以于姓为主体的家族。
胶东海阳于氏的人口分布占比图
目前,该家族后裔约占中国人口的 0.149%,208.6 万,主要分布在山东及东北地区,尤其是山东烟台海阳市,家族人口能占到当地的 8%。
至于为啥东北也多,结合于姓在全国的分布,推测可能跟历史上的「闯关东」有关——以海阳为中心,向胶东周边及东三省进行扩散。
刘邦家族 O-F254 和河北刘氏 O-MF6722 树形对比
有意思的是,树形图上刘胜家族并不在刘邦家族下游——O-MF6722 和 O-F254 完全是两条线,而且 O-F254 在河北刘姓中占比也很低。
要知道,两汉时期的河北,能和刘胜兄弟抗衡的刘姓家族根本不存在。
汉末河北已是「刘胜后裔遍地」,可基因却显示他们和刘邦家族没直接关系。
最合理的解释是:O-MF6722 属于刘胜家族,但刘胜家族不属于刘邦家族,也就是说,刘胜可能不是汉景帝亲生的。
这在男女大防不严的西汉并不奇怪,史书记载当时皇帝甚至能娶二婚妇女为后,刘胜母亲贾夫人「带球进宫」或「借种生子」并非没可能。
河北刘氏的人口分布占比图
目前,该家族后代占全国人口 0.34%,约 476 万,是秦汉以来北方人口第二多的家族(仅次于 O-F254)。
以河北、天津最为集中,总体呈现出以河北为中心向外发散的分布态势。
综上所述,相比南方的人口姓氏大族,北方家族历经战乱却能延续至今:
有的是依靠天然的地理屏障,如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山西盆地地区的家族;有的则是靠家族本身王侯门阀的显赫地位,如刘渊家族和西夏李氏家族。
正如史料所揭示的——北方家族的存续,非借山河之险,便凭世代荣光。
来源:DNA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