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全网坐等“撕X大戏”时,《花少7》却用一碗番茄炒蛋和一根冰棍,让3.9分的“综艺修罗场”蜕变成治愈系黑马。从全员客套到真香打脸,这季凭什么改写花少“单数季封神”玄学?
当全网坐等“撕X大戏”时,《花少7》却用一碗番茄炒蛋和一根冰棍,让3.9分的“综艺修罗场”蜕变成治愈系黑马。从全员客套到真香打脸,这季凭什么改写花少“单数季封神”玄学?
01 口碑逆袭:从“全网唱衰”到“淡人教科书”
开播前,观众对《花少7》的预期降至冰点。第六季因嘉宾互撕、剧本痕迹重,豆瓣仅获3.9分,被批“内耗修罗场”。然而第七季先导片上线48小时,口碑惊天逆转——评分飙至7.6,弹幕刷屏“这才是旅行综艺该有的样子”。
节目组一改套路:提前50天面试嘉宾,针对性规避冲突风险;取消强任务设定,将“100元做饭”“分冰棍”等生活化场景作为主线。当导演试图用往季“分房车”剧本制造矛盾时,龚俊一句“年长住房车,年轻的住帐篷”轻松化解,反怼节目组:“哪有宫斗戏?别演了!”
02 人设反差:明星卸下光环,观众爱上“瑕疵”
这一季的嘉宾贡献了前所未有的“去滤镜”名场面:
- 那英化身“反矫达人”:自曝“怕说错话得罪人”,素颜抹防晒被调侃“在脸上扫地”,却因真实圈粉;
- 张晚意成“金句王”:被问“分吃冰棍是否太快”,秒回“是分一根不是嗦一根!”;
- 李沁怕动物仍硬刚“来都来了”,强忍恐惧与变色龙合影;
- 马思纯坦然服药抗抑郁,拒绝为剧本勉强当导游,观众赞其“清醒治愈”。
反观第六季周雨彤“口红羞辱”金晨、聚餐留冷饭等操作引发的骂战,本季的“去抓马化”反而让观众看到明星作为“人”的鲜活质感。
03 热搜密码:从“线香风云”到“社恐共鸣”
节目出圈名场面皆因 “真实的生活褶皱” :
- #线香防蚊# 引爆笑:那英掏打火机豪言“专治马达加斯加蚊子”,结果熏得张晚意狂咳;陈数慢悠悠补刀:“助眠,顺便防那英打呼”;
- #张晚意晕车沉默# 引共情:长途颠簸中他全程闭眼皱眉,龚俊独自查攻略的“i人式担当”让社恐观众直呼“世另我”;
- #100元番茄炒蛋# 掀争议:明星对物价的脱节感遭吐槽,却意外带火“陈数15克油炒蛋”健康食谱。
这些片段能霸榜热搜,本质是戳中了当代人情绪痛点——与其看剧本互撕,不如看普通人如何体面共存。
04 对比前季:花少5的“白月光”与花少7的“烟火气”
尽管观众常将本季与封神之作《花少5》(豆瓣9.3)对比,但两季实为互补美学:
- 花少5是“理想型群像”:全员东北喜剧人,疫情后自由旅行的代偿狂欢;
- 花少7是“现实镜像”:慢热者逐步破冰、内向者默默扛事,更像普通人初次组队的笨拙与温暖。
正如网友锐评:“北斗七行是梦,同心七老是生活”。当花少6还在用“撕X”博眼球时,这两季证明:真诚自有千钧之力。
05 争议反思:和谐是否等于无聊?
仍有观众质疑节目“过于平淡”:
- 陈数因全程保持优雅被批“像商务会谈”,对比那英起床随手抹脸的反差,被指“不够真实”;
- 张雅琪从《offer》到《花少7》的资源咖争议未歇,网友调侃“芒果亲闺女”;
- 部分片段剪辑刻意(如马思纯“疑似离队”),被批“剧本感残留”。
但更多观众认为:“尴尬”本就是人际常态。当龚俊、张晚意推车时哼号子,李沁煮泡面只放半包调料,这些琐碎细节恰恰照见生活本真。
结语:综艺的终极治愈,是让人看见自己的影子
《花少7》的突围印证了观众审美的变迁:从猎奇明星互撕到渴望“情绪稳定共同体”。正如节目slogan“七老童心,其利断金”所传递的——成年人学会用孩子的纯粹化解复杂,才是对抗内耗的终极哲学。
当那英在海风中为一片云驻足,当马思纯哼着跑调的歌洗碗,当晕车的张晚意默默接过同伴的行李……我们突然懂了:所谓旅行,不过是借别人的旅程,找回自己久违的呼吸感。
今日互动:你更爱“抓马”还是“淡人”花少?评论区见!
来源:日高花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