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CAD)作为全球首要致死病因,占突发性心脏死亡病例的70%以上,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作为一种经临床验证的无创筛查工具,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量化冠状动脉内钙化斑块负荷,为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和预防策略制定提供关键依据。其中,CAC=0(无钙化)常被视为低风险的标志,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一“零分”结论并非绝对,其预测价值受患者症状状态、种族、年龄、合并症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探讨CAC=0在风险预测中的实际意义、局限性及优化路径。CAC评分的临床定位与“零分”的传统认知CAC评分通过心脏CT平扫结合阿加斯顿(Agatston)方法计算,依据钙化斑块的面积和放射密度量化风险,其临床应用已获多国指南推荐(更多内容参见XI区:)。例如,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等均建议,对40-75岁、无症状且心血管风险为中危(10年风险5%-20%)的人群进行CAC检测,以优化他汀类药物等预防措施的决策。传统观点认为,CAC=0代表冠状动脉无明显钙化斑块,与极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等)风险相关。数据显示,CAC=0的无症状人群每年MACE发生率仅为0.5%,远低于CAC阳性人群的2.2%;在稳定性胸痛患者中,其排除阻塞性CAD的阴性预测值(NPV)高达97%,似乎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信号”。此外,CAC评分还能弥补传统风险评估工具的不足——例如,基于年龄、血压、血脂等因素的“合并队列方程”常因人群异质性导致风险高估或低估,而CAC可通过直接可视化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提升风险分层的准确性(更多内容参见XI区:)。摘要:冠状动脉疾病(CAD)作为全球首要致死病因,占突发性心脏死亡病例的70%以上,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作为一种经临床验证的无创筛查工具,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量化冠状动脉内钙化斑块负荷,为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和预防策略制定提供关键依
来源:健康咨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