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的循环:当特应性皮炎不仅伤及皮肤,更困扰心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5 17:20 1

摘要: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俗称“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对于数千万患者而言,它带来的远不止是皮肤上的红疹、脱屑和难以忍受的瘙痒。更深处,它像一张无形的网,悄然侵蚀着患者的心理健康,形成一个“越痒越抓,越抓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俗称“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对于数千万患者而言,它带来的远不止是皮肤上的红疹、脱屑和难以忍受的瘙痒。更深处,它像一张无形的网,悄然侵蚀着患者的心理健康,形成一个“越痒越抓,越抓越痒;越焦虑越严重,越严重越焦虑”的身心恶性循环。一、 皮肤之苦,亦是心灵之重特应性皮炎的核心症状是剧烈瘙痒。这种痒感并非短暂不适,而是持续性的、常常在夜间加剧,足以撕裂一个人的睡眠,导致严重的睡眠剥夺。长期睡眠不佳的直接后果是日间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变得急躁易怒。对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这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和社交互动;对于成年人,则可能拖累工作效率和家庭关系。然而,皮肤的困扰远不止于感觉。可见的皮损——红斑、水疱、渗液、结痂和皮肤苔藓化——常常出现在面部、颈部、手臂等暴露部位。这使许多患者,尤其是处于自我意识强烈时期的青少年和年轻人,承受着巨大的外貌焦虑和病耻感。他们可能会:刻意回避社交活动:不愿去游泳、健身、参加聚会,甚至害怕与人近距离接触。穿着遮掩: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选择长袖长裤,将自己包裹起来,以避免他人异样的目光或令人尴尬的提问。产生自卑心理:持续担心自己的外表不被接受,自我价值感降低。这些情绪不断累积,极易催生出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患者罹患焦虑和抑郁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二、 大脑与皮肤:一条双向的“烦恼通道”为什么皮肤疾病会和心理健康如此紧密地纠缠在一起?科学揭示了这背后是一条复杂的脑-皮轴(Brain-Skin Axis)双向通路。从皮肤到大脑(Skin-to-Brain):持续的瘙痒和炎症信号通过神经通路传递到大脑,激活与压力、负面情绪相关的脑区,如杏仁核、前额叶皮层,直接引发焦虑、烦躁等情绪反应。从大脑到皮肤(Brain-to-Skin):当人感到压力、焦虑或抑郁时,身体会分泌更多的压力激素,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会进一步加剧皮肤的炎症反应,削弱皮肤屏障功能,导致免疫系统失调,从而让特应性皮炎的症状爆发或加重。这就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瘙痒-搔抓-压力”循环:瘙痒 → 搔抓 → 皮肤损伤/炎症加重 → 压力/焦虑 → 症状恶化 → 更剧烈的瘙痒三、 打破循环:身心同治是关键认识到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心身疾病,是有效管理的第一步。治疗绝不能仅限于皮肤,必须将心理健康纳入整体治疗方案。1. 规范治疗,控制皮损与瘙痒遵循医嘱:坚持使用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合理使用外用抗炎药膏,如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PDE-4抑制剂等来控制炎症。对于中重度患者,可进行系统性抗炎治疗,如生物制剂、JAK-1抑制剂等,从根源上有效控制症状。打破搔抓循环:剪短指甲,夜间可戴棉质手套;冷敷或使用凉感保湿剂可以即时缓解瘙痒。2. 积极管理情绪与压力认知行为疗法(CBT):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对瘙痒和疾病的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如习惯性搔抓),学习更健康的压力应对技巧。正念与放松训练: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减轻压力,降低身体的应激反应,从而间接改善皮肤状况。寻求支持:不要独自承受。与家人、朋友敞开心扉交谈,或加入患者支持团体,分享经历和应对策略,能极大减轻孤独感和心理负担。3. 家人与社会支持家人:需要的是理解,而非责备。不要说“别抓了”,而是帮助涂药、分散注意力、创造一个凉爽舒适的生活环境。社会:应减少对皮肤疾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特应性皮炎不传染,患者的痛苦需要被看见和理解。结语特应性皮炎是一场对身心的双重考验。它要求我们超越皮肤的表面,去关怀那颗可能正在疲惫、焦虑和孤独中挣扎的内心。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受此困扰,请记住:寻求帮助是坚强的表现。通过规范的皮肤治疗与积极的心理调适双管齐下,完全有可能打破瘙痒的循环,重拾身心的舒适与平静。文 | 顾超颖审 | 杜娟原标题:《科普解颐 | 瘙痒的循环:当特应性皮炎不仅伤及皮肤,更困扰心灵》

来源:小周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