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叶面菜“闯入”大湾区:十万亩菜园子“链”就十亿大产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5 17:53 1

摘要:9月初,菏泽曹县旺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工人们忙着对当季叶面菜分拣、预冷、打包、装货,2018年,这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作为菏泽地区唯一获此资质的生产基地,基地严格按照粤港澳标准进行生产,通过定期寄送样品到广东海关检测,获得准入码后方可进入当地

9月初,菏泽曹县旺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工人们忙着对当季叶面菜分拣、预冷、打包、装货,2018年,这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作为菏泽地区唯一获此资质的生产基地,基地严格按照粤港澳标准进行生产,通过定期寄送样品到广东海关检测,获得准入码后方可进入当地高端市场。

曹县旺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被授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曹县旺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邵庄镇,负责人张景旺介绍,合作社除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还针对全国市场发货,一天最多发货100吨左右,旺季时往大湾区一天要发好几车(一车二十吨左右),低峰期3-4天发一车,叶面菜成为当地经济重要增长点。

曹县旺源种植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曹县以邵庄、朱洪庙、梁堤头等镇街为中心,发展叶面菜设施大棚4万余座,在田叶菜面积10余万亩,全年累计播种面积30万亩,形成了“种植—加工—冷运—销售”为一体的蔬菜产业链条,从业人员5万余人。

邵庄镇安庄村的蔬菜大棚里,叶菜长势喜人,来自附近的村民正忙着收割、打包和装运。村党支部书记袁正杰告诉记者,这些新鲜蔬菜将通过分拣、预冷等环节由冷链物流发往全国多个城市。

叶面菜丰收场景。

2015年,袁正杰返乡做起了叶面菜种植带头人,期间他下了不少功夫。“首批流转了300多亩土地,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50多个大棚。”安庄村感受到叶面菜带来的巨大发展动力,“每年可种植6-8茬,每茬亩产四五千斤。”袁正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当下1-2元/斤的市场行情,亩产利润能达两万元。”从村民不看好、不积极,到如今全村种植面积达到2800亩,从当初60%的村民外出北京上海等地帮人种菜,到现在几乎90%的人都回来了,很多村民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在生产线上打工,割菜一两百元/天,犁地四五百元/天,搬运七八百元/天,人均增收2-3万元。

袁正杰。

曹县瑞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邵庄镇蔬菜交易市场的核心区域,是邵庄镇首个规模化蔬菜加工企业。“2017年以来,我们着手于小油菜、水白菜、奶白菜、油麦菜、菠菜等叶面菜净菜加工。每年4-9月是车间旺季,最多一天出货量20-30吨左右。”经理李纳告诉记者,“公司严格的品控流程确保了蔬菜品质,当天采摘,将病叶、黄叶摘掉,经过预冷、加工、0度二次打冷后冷链发货,当天或次日就能到达消费者手中。”

此外,公司充分依托本地丰富的蔬菜资源和便捷高效的物流网络,除自有种植面积200-300亩外,还采用“订单农业”模式,与600余户当地菜农签订保价收购协议,不仅实现了优质蔬菜原料的稳定供应,也保障了相关产业链上农户的收益。

曹县瑞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油菜。

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当地还逐步探索机械化旋耕、播种技术。目前,曹县共发展蔬菜农资服务部54家,专业合作社345家,大棚专业焊接队伍24家,专业旋耕机64台,专业精播机63台;全年可产叶面菜60万吨,平均价格每公斤2元左右,每亩年收入达3.5—4万元,每年产值可达12亿元。

如今,曹县叶菜产业已从单一的种植模式,逐步发展为集标准化生产、精加工、冷链物流、品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在提升初级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当地企业和合作社也在积极探索深加工路径,例如开发速冻蔬菜、预制菜等产品,以期延长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与抗风险能力。

菏泽益佳农产品有限公司净菜基地可生产60多种净菜。

未来,曹县将继续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这一金字招牌,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迈进。通过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持续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更多优质“曹县叶菜”走向全国,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农村大众

相关推荐